劉偉 王俊
【摘 要】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是五彩繽紛的。生活里有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學資源,她和語文教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她為我們培養活生生的人,培養和社會緊密聯系的人,培養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提供了最好的實踐、檢驗和鍛煉的場所。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挖掘生活的資源,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讓生活化的情境走進語文課堂,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悟生活。語文教學聯系生活現實也要注重實效性,注意提升生活,強化針對性和凸現個性。
【關鍵詞】語文 生活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是五彩繽紛的。生活里有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學資源,她和語文教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她為我們培養活生生的人,培養和社會緊密聯系的人,培養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提供了最好的實踐、檢驗和鍛煉的場所,《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語文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所以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就要充分挖掘生活的資源,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讓生活為教學服務,讓生活的氣息充溢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
語言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這是“大語文教學觀”的需要。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錄的課文,及其中錄用的大量生字詞,大多是貼近生活實際的。所以要讓學生讀懂、理解它們并不難,難點在于如何通過文字體會其中的思想內涵。在教學時,我們光憑嘴巴說可不行,因為說得再多,學生不明白都沒用。所以不妨改變思路,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把課文中所描述的情景搬到現實生活中來,讓他們通過現實的情景和感受去理解書中的內容,感受書中的情懷,愉快地、創造性地解讀文本內容,真切地體會到作品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感受學語文的樂趣,培養學語文的興趣。如教學《歡樂的潑水節》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準確的區分并理解“潑”和“灌”,我就拿著杯子分別做出這兩個動作,讓學生說說是“潑”還是“灌”,接著讓學生一邊模仿,一邊聲情并茂地讀讀這段文字,詞語就在這一演一讀中靈動了起來,學生在文字中得來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和生活產生了共鳴,對潑水節上人們那歡快的心情也體會更深。情感得到了升華,心靈得到了凈化。
二、讓生活化的情境走進語文課堂
呂叔湘先生曾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把課教‘活的關鍵,就是要在課堂上創設一個讓學生身臨其境,流連忘返的情景,讓學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中隨課文的波瀾起伏而流動,產生一種欲罷不能的濃郁興致。”現代社會,信息技術迅速發展,這就為教師講課達到這種境界創造了條件,為孩子們有滋有味地學習語文提供了便利。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許多課文所描述的內容,讓學生身臨其境,感悟生活,感悟語文。如在教學《莫高窟》一課時,由于實際的莫高窟真景離孩子們太遠,不能親臨現場,但為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她的藝術價值——黃沙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教學時,我在孩子們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生動地展示了莫高窟那險要的地理位置和惡劣的自然環境,學生們仿佛身臨其境一般,不禁感嘆:莫高窟真不愧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此時再讓學生朗讀課文內容,優美的畫面和生動的文字相契合,壯美而自豪的情感和孩子們的心靈相碰撞,課文的主旨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也隨之不斷升華。
三、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悟生活
生活是兒童存在的方式,是兒童存在與發展的過程,兒童對于自然、社會、人生具有強烈的探究意識和追問的欲望,正是因為這種探究和追問,生活對于兒童才會呈現多姿多彩的內容。《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有一段話說得好: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怪的田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有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有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有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有命運的收獲。”語文教材中表達好思想、好行為、好習慣、好品德的文章比比皆是,我們必須善加利用,來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葉圣陶先生早在80年前談到小學國文教育時就明確提出了“須認定國文是發展兒童的心靈的學科”的著名論斷。所以,真正意義上的語文教育,不能不考慮學生的生命發展,不能不關注學生生命發展的價值取向。所以,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發現問題,從文本中提煉生活的真諦,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啟迪學生的精神世界,建構學生的生活方式,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感悟。
蘇教版第十冊《愛如茉莉》這篇課文主要記述了父母之間相濡以沫的關愛,如平淡無奇的茉莉,潔白純凈,素雅溫馨。文中那些平淡的小事中洋溢著濃濃的親情,使我們明白真愛的含義。在教學時,我就問:“媽媽說‘愛如茉莉,小作者相信嗎?”學生通過作者的語氣判斷她不信,接著我問“你們信嗎?請告訴我原因。”學生們紛紛動筆在書上勾勾畫畫,不到一會兒就在書上找出了許多證明爸爸媽媽真愛的證據。接著,我并沒有就此止步,話鋒一轉,便問大家:“你覺得你的爸爸媽媽愛你嗎?”同學們都說“愛”,接著我又問:“有證據嗎?”同學們有的說給他買蛋糕了,有的說給他買新衣服了,有的說帶他去吃肯德基了……接著我又問:“那當你們犯錯誤時,打你們,懲罰你們是不是愛呢?”一語激起千層浪,這無疑激起了孩子們對自己生活的思考,激起了孩子們對父母的愛的重新體驗與認識。這樣聯系生活實際的教學,不僅僅讓學生品味了文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領悟到了愛的真諦,對學生進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更增強了他們對生活的感悟。
“語文教學要密切聯系生活”這一命題本身也標示出語文教學不能等同于生活,即既不能不聯系生活實際,也不能簡單地照搬生活實際,也就是語文課堂教學必須高于生活;聯系的內容和活動形式應當是對生活的提煉和超越。同時也要注重實效性,注意提升生活,強化針對性和凸現個性。只有這樣,我們的小語教學才是有生活味的教學,才是學生感興趣并樂于接受的教學。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及解讀
[2]《七彩語文教師論壇》
[3]《新教材疑難問題研究與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