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峰
威·亞歷山大說:“命令只能指揮人,榜樣卻能吸引人”。科·達勒維耶也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榜樣不僅能體現好的思想品德,并且由其生動鮮明的形象,使人們對行為準則、道德規范易于理解,易于效仿,從中受到感染和激勵,因而具有強烈的教育作用。
對于榜樣教育的作用,葉闌在《教育概論》中指出:“可以理解為上對下,成人對兒童的一種影響,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善,手段是模仿。榜樣教育是教育者根據教育的目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相應的榜樣,啟發、引導受教育者模仿、學習榜樣的行為習慣、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的過程和方法。
榜樣教育在古往今來的教育史上都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它在不同的教育時期都發揮過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看到了這一點。我國古代就重視榜樣教育,孔子常舉堯、舜、禹、周公、子產等人作為榜樣,教育弟子們“見賢思齊”,強調以身作則,在《論語·子路》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宋朝著名教育家朱熹教育弟子“學習圣賢”。外國教育家同樣重視榜樣教育,夸美紐斯強調 “要用良好的榜樣教育學生”等。
為什么教育家不約而同的選擇榜樣教育呢?從人的認知規律研究中發現,相對于抽象的事物而言,人們總是比較容易接受和了解具體形象的事物,具體而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打動人們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榜樣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具有生動形象性。榜樣教育可以利用社會現實生活中典型的事例,生動形象的人物形態,用直觀的手法把抽象難懂的事物變成易于人們接受的具體形象的直觀事物。另外榜樣教育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例如榜樣教育以人物的事跡展開說明,在心理學上,人們對于具體的人和事是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這也能引起人們交流的興趣。
重點是,榜樣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人與人交流的過程,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互動交流的過程。教育效果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標,關鍵還是在于能否引起受教育者濃厚的興趣。只要教育者能夠很好地運用榜樣教育的這一特征,這教育的過程中就會很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榜樣教育的概念讓我們了解到榜樣教育就是通過榜樣這一特殊的人格形象,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把榜樣自身內在的高尚品質通過一定的方式轉化為受教育者內在的潛能,引導受教育者積極向上。受教育者在榜樣人物的帶領下,充滿熱情地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不斷地完善和超越自己,最終完成夢想并取得勝利,這就是榜樣教育激勵性的表現。
陶行知說:“我們要在‘事'上指導學生去修養他們的品格,事應該怎么做,學生就應該怎么去修養,先生就應該怎么去指導”。對于在學校學習中的青少年來說,更應該加強榜樣的激勵教育,因為,青少年在各方面包括道德發展上可塑性大、模仿性強、富有理想、有上進心。這就要求作為任課的教師要從多方面觀察,從實際出發,選取學生信服的榜樣,引導學生對榜樣進行模仿,使學生對榜樣產生佩服,達到對學生教育的目的。
在物理課堂上,我們可以介紹各種各樣的優秀榜樣,比如英國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自然哲學家牛頓,經典電磁理論的創始人麥克斯韋等,但是這些榜樣雖然成就非凡,可是在實際物理課堂的教育中卻難有共鳴和激勵效果,分析原因一是這些科學家都是一些理論的東西比較多,沒有真實感,另外就是沒有交流,對學習的激勵效果不明顯。
如何扭轉目前這樣尷尬的局面呢?將榜樣教育成功帶進中學物理的教學課堂,所謂科學無國界,可以借助一些優秀的教育經驗和方法。比如,在杰森課堂中,利用不同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或數學)專業人士為參加者充當榜樣,這些榜樣可能是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機械工程師,也可能是國家地理探險家太空建筑師,國家海洋和大氣局氣象研究學家等,在物理課堂中可以組織在某個物理研究領域優秀人才作為榜樣和學生一起進行現場活動,學生和這些榜樣教育者以及研究人員一起實地考察,并探索在學習方面的問題,甚至可以規劃學生的職業生涯是什么樣的。與典型課堂項目相比,這是一種更強有力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價值,同時拓寬他們對真正科學家的認知視野,讓每個參與其中的學生可以像科學家一樣思考,課程著重于現實世界的科學物理現象,通過真正的科學和探索鼓勵和教育學生。
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現代的教育手段,如物理科學家在線直播,視頻播放素材,物理知識競賽,市民科學知識比賽等各種各樣的形式,利用最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基于如何讓學生更好學習的研究,融入到我們平時的物理教學中去。
但是在我們國家,如果讓你選擇一個你教授的特別的學習單位或主題,搜索與此領域相關的中國科學家是如何開展工作的。這時可能不少物理教師就會迷茫,甚至會心虛,發現基本上很難找到某一領域的科學家是我們教師熟悉的或者了解的,更難以讓學生和科學家一起在課堂上或者課外與學生交流學習。像神舟十號的太空授課是我們國家在榜樣教育中的一大突破,對當時參與其中的學生一定產生了良好的激勵效果。
面對現狀,那么我們如何找到突破口呢?研究表明學校和家庭可以說是“90后”接觸最多的場所。洛克認為“對兒童行為發生最大影響的依然是他周圍的同伴,是他的監護人的行為的榜樣”。我們發現,受教育者接受榜樣教育并不是消極、被動、簡單的接收過程,相反是一個積極、能動的過程。因此,榜樣教育要取得切實的教育效果,就必須高度重視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這樣,榜樣的外在的力量才能內化為主體的追求。
注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要求重視受教育者的個性,努力做到榜樣與受教育者的需要相符合。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的個體在不同的時期,會對榜樣產生不同的需求。如果榜樣不符合其需要,就形同虛設沒有任何教育作用。因此,教育者首先要與受教育者進行交流和對話,了解受教育者的所想、所需;其次應當根據年級、特點、生長環境等為不同的學生樹立不同類型層次的榜樣,因材施教。
一般來講,人們更加關注與自己關系近的人,也更容易對與自己相似性強的人產生共鳴。受教育者身邊的同學是他們最熟悉的,他們的事跡和形象也是最真切的,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卻實實在在的貼近受教育者,是可以隨時進行交流、提供幫助和指導,更有利于受教育者成長成才。因此,教育者要拓展榜樣模式,把視野擴展到受教育者群體中,選取他們日常生活中可見、可聞的先進同學為榜樣,比如“優秀學習小組”,“優秀學習個人”等各種評選活動樹立典型榜樣,在課堂教育中開展相互交流與學習,使他們成為學生們身邊最具有親和力的榜樣,提高全體學生標準化考試的成績,同時縮小學生之間的成績差距。
最后,家長是孩子入學的第一位老師,首先要保證自己品行高尚、言行一致,才能教育好孩子。從教育子女的角度講,建立親子關系的成就是第一重要的,成功地建立了親子關系的父母,至少能使子女擁有比較順利的、快樂的生活。從各方面觀察看,這樣的孩子長大后表現比較出色,能夠獲得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成就。
所以親子關系良好能夠教育出一個懂得真愛的孩子。但是這里還要強調一點,這個愛的質高質低,視父母的價值觀而定。父母的價值觀中是把對美德的追求和固守視為第一,還是把對利益的追求和固守視為第一,決定了子女成為一個多大發展潛力的人才。在物理課堂可以讓家長和學生一起參與物理器材制作,一起探究一個物理現象或一起做一個有意思的物理實驗的方式,利用一起交流和學習的過程,將家長的思想和見解傳授給學生,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積極的世界觀。
榜樣教育是教育者根據教育的目的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的特點,以榜樣這一特殊的人格形象為載體,通過教育者的引導和受教育者的生活實踐,激發起受教育者的內在動力,促進受教育者以榜樣的道德精神為基礎,調整自己的認知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以此增加受教育者的心理認同,最后通過主觀努力內化榜樣的精神品質的教育活動。榜樣教育對于受教育者的目的是提升其精神境界,也就是說榜樣教育把在榜樣身上體現的高尚品質通過某種方式轉化為受教育者的品質,這樣就可以使受教育不斷地發展變化,最終達到榜樣的精神境界,甚至超越榜樣。在物理課堂用好榜樣教育對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是非常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郭彥雯.榜樣教育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新西部:下旬·理論》2012年,第6期
[2]梁娟.當前高校榜樣教育的困境與榜樣教育有效性提升路徑研究,《讀與寫》2015年,第2期
[3]陳玉華.淺析高校隱性德育中的榜樣教育法,《現代教育科學》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