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君
【摘 要】體驗式教學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教學模式之一。它將原來的師傳生受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探究與體驗,不僅豐富了認知方式更激發了學習熱情。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模式更能讓學生“走進”歷史,“親近”歷史,“融入”歷史,從而不斷增強他們的歷史學習樂趣。
【關鍵詞】初中歷史 體驗式教學
《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指出,“以人類優秀的歷史文化陶冶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客觀地認識歷史,正確理解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提高人文素養,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我們認為體驗式教學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歷史的情感距離,而且還能激發他們的歷史探究興趣,增強歷史思辨能力,促進歷史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一、走進生活——在生活中體驗歷史教學的快樂
體驗是從對事物的感受開始,那么我們的歷史教學課堂是否要局限于教室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們可以根據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打破空間對歷史教學課堂的局限,讓學生們深入到現實生活中去感悟。如在進行《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的教學時,教學中使用了化石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了解人類演變的過程。但是對于七年級的農村學生來講,他們對這化石的作用并不了解,看著書上的圖片,上初學歷史的學生們學習歷史知識,難免讓他們感覺到枯燥無味。那么我們歷史教師該怎么辦呢?我沒有條件帶著學生去云南元謀了解元謀人,也不可能去北京了解山頂洞人,但我們可以結合家鄉的實際,去幫助學生認識化石在歷史演變過程中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于是,我打破了教室對歷史課堂的束縛,利用歷史探究活動,帶著孩子們深入到現實生活中,去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去尋找化石和歷史遺跡,了解化石對家鄉歷史的作用,進而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化石、歷史遺跡等在歷史課程中的作用。
二、走進藝術——在藝術中,體驗藝術魅力,感受藝術之美
體驗的產生取決于主體自身對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初中歷史課中對中國藝術的欣賞,在教學中經常被忽視。有的歷史老師在面對藝術欣賞課時,往往以勾畫教材中的文字而帶過,根本沒有意識到,歷史教學中的藝術欣賞是對學生德育教育的最佳方式,它可以提高學生的修養,對美的欣賞水平的提高。歷史教師的責任不是教會學生歷史教材中那些文字,而是要幫助學生感悟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因此,在涉及到歷史教材中的藝術欣賞時,我會借助學校學生會的活動,幫助學生在活動中去感悟歷史。如學校組織書法比賽,我會借機讓學生去觀察、欣賞不同的書法風格帶來的美;再如,我們在舉行學生運動會是,我會讓學生去感悟獲得榮譽時的喜悅,引導去理解體育健兒們為國爭光奮力拼搏的精神。藝術,它是文化的表現形式,能熏陶人。
三、走進社會——在社會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我們常講歷史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那么在教學中該怎么做呢?感受人間真情,體驗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全校倡導“關愛留守學生行動”。針對我鄉鄉情,有近四分之一的學生家長外出打工,他們特別需要關愛,尤其需要精神上的關愛。我們組織了老師與留守學生結對子活動,學生與學生之間手拉手活動。老師與留守學生之間談話,溝通,給學生心靈上的幫助,相互關愛,從這個活動中,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我們教育所取得的成就。讓學生學會調查,學會獲得知識和運用知識,在“做”中體驗。進而結合書上的知識,如調查身邊所出現的農村醫保、低保,農業稅費的減免,糧食直補等措施,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國家在就業、醫療、社會救助等方面政策的不斷變化,通過這樣的教學體驗,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四、走進網絡——在網絡中體驗新技術,感受創造活動
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迅速走進學生生活,將成為學生獲得知識主要途徑。歷史教學如何讓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學生體驗歷史呢?我們大膽嘗試,打破歷史課與現代教育技術課的界限,充分展示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在現代教育課時,讓信息技術教師在技術上提供支持,讓歷史教師在專業知識上提供幫助,組織學生參加課件制作,讓學生學會上網,怎樣從網上查詢料。如在進行《科學技術成就》時,如果是進教室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可能達到讓學生感受科學技術的神奇力量,但是,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目睹耳染現代科學技術所帶來巨大力量,讓學生感受深刻。我們講,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網絡的使用,關鍵在于我們教師的引導。
五、走進心靈——培養民族精神,愛國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
歷史教育是典型的情感教育,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總是在教法采取多種多樣的辦法,盡可能進行聲情并茂的講解。在當今條件下,教師可以通過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達到“動之以情”的效果。然而,脫離了情境,情感動力也就削弱了,“感動”也就不能化為思考、不能化為“做”的動力,更談不上能力的培養了。讓學生通過盡可能豐富的情感經歷,達到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目的,從而讓學生在經歷的過程中體驗情感,使知識和能力自然達成。例如,我在進行抗日戰爭這個單元的教學時,應該培養學生具備樹立一種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但是那段歷史,那些課本上的英雄任務離我們太遠,不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為了調節課堂氣氛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我有意識地選了華鎣山游擊隊紀念館讓學生進行參觀,在體驗、感悟身邊英雄的故事過程中,會潛移默化的培養他們的民族精神,愛國情操,從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當行為給學生帶來真實感,激勵著兒童在他的心靈留下愉快、振奮、精力充沛的情感時,知識才會轉變為信念”。體驗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看重價值選擇。在歷史教學中,我們應該大膽使用體驗式教學,體驗式教學是學生掌握歷史知識、認識世界的基礎,是改變我們當前歷史課堂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陳巍 中學歷史體驗式教學探析《中學教學參考》2016年13期
[2]張覺 新課程背景下做好中學歷史教學工作的思考《考試周刊》 2016年6期
[3]黃德嬋 基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歷史體驗教學《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