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敏
(河南省濮陽市中醫院,河南 濮陽 457000)
痔瘡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手術是現階段臨床治療痔瘡的有效方式。隨著手術方式的不斷改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術的治療效果,然而痔瘡術后依然存在較高的并發癥發生率,如尿潴留、便秘、疼痛以及出血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1],所以對痔瘡術后并發癥進行有效防治非常重要。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中藥熏洗結合情志護理防治痔瘡術后并發癥的效果,具體情況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濮陽市中醫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行痔瘡術治療的80例患者。80例患者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23~67歲,平均(45.1±2.7)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7年,平均(2.6±0.4)年;47例內痔,33例外痔。按照隨機數字原則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標準符合痔瘡的相關診斷標準[2];接受擇期痔瘡術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排除標準有手術禁忌證、消化道嚴重原發病等患者。
2.1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告知患者術后應臥床休息,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認真觀察切口及敷料情況,嚴密監測是否存在滲血、松脫等。
2.2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同時,應用中藥熏洗結合情志護理。中藥熏洗常在術后第2日開始,具體內容如下:①中藥熏洗。藥物組成:龍膽草8 g,紅花、蒼術、荊芥、防風各10 g,黃柏12 g,醋乳香、醋沒藥、赤芍、當歸各15 g,苦參、白鮮皮各30 g。加入3 000 mL水浸泡半小時,煮沸后繼續熬煮20 min,熬至1 000 mL。在浴盆內倒入藥液,讓患者坐在浴盆內,先對患側進行10 min熏蒸,當藥液溫度約為38℃時,讓患者進行泡洗,肛門應浸入藥液,每次20 min,每日1次。坐浴期間藥液溫度應保持恒定,熏洗后對局部皮膚進行清潔,起身時應緩慢,持續熏洗1周。②情志護理。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溝通,改善患者術后的煩躁、焦慮情緒,調整其心態。護理人員應體貼和關心患者,保持誠懇和熱情的態度,結合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性格特點為其制訂有針對性的護理對策;對患者進行全面和詳細的了解,加強情志護理,詳細告知患者手術治療的效果,告知患者可采用聽音樂、看書看報和他人交流等方式釋放自身壓力,分散注意力,鼓勵和安慰患者,有效調節機體氣機,緩解不良情緒。
3.1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統計記錄。
3.2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結果兩組在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方面比較,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痔瘡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中醫認為,情志變化會影響機體氣機,而七情對疾病的恢復具有重要的作用[3]。所以,在痔瘡術后應加強患者的情志護理,使患者保持樂觀和積極的心態,有效減輕機體的應激反應,促進患者疾病康復。中藥熏洗能對肛周皮膚進行有效刺激,改善局部代謝和循環[4]。中藥熏洗方中赤芍和當歸活血涼血;醋沒藥、醋乳香、紅花消炎止痛,活血化瘀;黃柏、白鮮皮、龍膽草通氣血,散濕熱;荊芥、苦參、防風祛風燥濕,清熱止癢。諸藥合用,具有止痛消炎、活血化瘀、清熱燥濕、養血活血的功效。在對患者進行中藥熏洗治療時,應合理調節熏洗溫度,防止皮膚燙傷。女性患者月經期間不能坐浴。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中藥熏洗結合情志護理可有效防治痔瘡術后并發癥,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