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講干部問題離不開黨的問題,講黨的問題也離不開干部問題。2013年習近平同志在河北省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從主客觀兩個方面分析了干部對不正之風樂此不疲的原因。由此,習近平同志提出要全面從嚴治黨,筑牢執政之基。這其中,干部教育要發揮基礎性作用,必須闡述清楚當前干部教育成長中各種問題的原因。
關鍵詞 黨校培訓 干部培養 黨
作者簡介:鐘奕亮,中國共產黨新豐縣委員會黨校。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085
習近平同志說:“這么多年中央經常講、反復提‘兩個務必,圍繞改進作風發了不少文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為什么背離‘兩個務必,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那一套還有不小的市場?為什么還有些人對不正之風樂此不疲?主觀上說,主要原因是一些同志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沒有解決好。客觀上說,主要原因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在有些地方沒有落到實處,在一些方面管黨、治黨失之于寬、失之于松。”
一、改革和政黨現代化的陣痛期
中國社會改革和中國共產黨在現代化過程中對各種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的破除和重塑,是推動干部教育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一)政黨的轉型升級會給干部教育成長帶來新的挑戰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國家干部受黨的領導。干部教育成長與中國共產黨的現代化直接相關。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至今已逾九十年,成為執政黨也已經超過六十年,黨的自身建設始終與干部教育相互推進,共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于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因此,黨必須要不斷加強自身的科學化建設,不斷實現現代化。在政黨現代化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是政黨發展的一般規律。比無產階級政黨先成立的資產階級政黨驗證了這一規律,它們的現代化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如面對現代社會運動、社會組織層出不窮帶來的政黨影響力、代表性的削弱,法國社會黨在2002年競選時提出要成為為公民服務的政黨,成為一個人民黨。雖然遭受了大選失敗的結局,但對推動政黨現代化,適應時代發展卻是有益的。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也經歷了從運動式治理向民主法治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干部濫用權力、貪污腐敗的問題,但由此也催生了新加坡嚴罰嚴管、高薪養廉的制度選擇,規范了干部行為。當前,中國共產黨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中,面對著執政環境由封閉向開放的轉變,人民需求由溫飽向參與社會事務的轉變、改革進程由摸著石頭過河向加強頂層設計的轉變、國際地位由默默無聞向大國責任擔當的轉變。這其中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必然會影響干部教育的理念和內容、形式與方法,影響干部教育和干部成長的實際效果。
(二)改革破舊立新給干部教育成長提出新問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階段。在選拔干部問題上首先確立了“四化”的改革標準,拉開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序幕。改革是一個破舊立新的系統工程,我們在獲得改革紅利的同時,也無法避免改革帶來的新問題。在以培養高素質干部隊伍為目標的干部教育培訓制度恢復和發展的同時,以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的經濟體制改革,以社會主義民主為目標的政治體制改革相繼展開。由于干部教育成長是一個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的同時,干部教育成長也出現了新的問題。如有的“唯GDP取人”,把經濟指標作為衡量干部政績、干部能力的唯一指標,導致干部之間盲目攀比,急功近利,熱衷于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應景工程”,忽視學習。有的“唯票取人”,把選舉所得票數當作評價干部的唯一標準,致使一些地方干部拉票、賄選,不良風氣愈演愈烈、屢禁不止。有的“唯分取人”,把干部公推直選中卷面上所得的分數作為評價干部的唯一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公選未必公認、高分未必高能”的困境。這些都是在改革過程中,在享受改革紅利的同時,出現的新情況、遇見的新問題。同時,也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必經的歷史階段。在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的關鍵時刻,只有緊密結合干部工作實際,認真總結,深入研究,不斷改進,干部教育成長才能隨著改革的全面推進不斷完善和發展。
二、干部成長知行轉化的滯后性和相對穩定性
干部教育成長同樣遵守這一規律,干部成長知行轉化的滯后性和相對穩定性是導致干部教育成長中各種問題的一般原因。
(一)干部的思想觀念具有相對穩定性
干部一般都是在某一工作領域擁有豐富工作經驗、擁有較高履職能力的社會管理者和公共服務人員。其思想觀念是從多年工作實踐中形成的行為準則中得來的,具有相對穩定性。干部的思想觀念反映了干部的黨性修養、理論水平、工作作風和執政能力,是干部世賽觀、權力觀、事業觀的集中體現。干部教育培訓中的最重要目的就是通過教育提高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黨性修養、工作作風和執政能力,以改造干部世界觀、權力觀和事業觀。然而正是由于干部思想觀念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干部教育培訓的效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再加上干部所處現實環境和具體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干部教育效果時常不能夠盡如人意。干部不可能通過一兩次的黨校培訓、中心組學習就迅速實現思想觀念上的徹底轉變。
干部教育效果難以維持的一個關鍵原因就在于,干部通過黨校學習獲得的思想觀念上的提升還沒有完全取代原有的思想觀念,上升為干部的信念、意志,體現到干部行為中。人的思想觀念的提升和改變需要一個內化、外化的過程,這就是人的思想觀念的相對穩定性。當然,人的思想觀念的相對穩定性也決定了優秀的、先進的思想觀念一旦形成,也不容易被落后的、低俗的思想所取代。以此,當前干部思想觀念上的諸種問題都是可以通過干部教育來解決的。
(二)干部成長的知行轉化具有相對滯后性
干部教育成長遵循人的教育成長的一般規律,即知行轉化規律。教育對人的素質和能力的提升經歷了一個從“知識”到“情感”,通過“信念”和“意志”再到“行為”的發展過程,即知、情、信、意、行的轉化過程。具體到干部教育,就是說干部教育首先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立場、觀點、方法,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發展歷程等一般知識層面對干部進行教育,使干部在情感上認同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和中國共產黨。只有秉持這種理想信念和行為意志的干部,才會在行為上體現出為民、務實、清廉,并養成為人民服務的行為習慣。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發展,黨的理論創新不斷推進,干部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就要不斷更新,而人的思想轉化過程往往滯后于前一個過程,存在一個知行轉化過程中的緩沖期或者說是消化接受期,這個從知到行的思想行為轉化過程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知行轉化的中斷。
目前,干部教育課堂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模擬教學、體驗教學、案例教學就是為了增強干部在情感上、意識上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黨的宗旨意識的認同感,促進知行轉化。這表明,干部素質知行轉化過程中存在的相對穩定性和行為滯后性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干部教育效果,帶來干部教育成長的問題。但也正因為如此,干部教育事業不會停止,干部成長也永無盡頭。
三、黨內外龐大的干部群體帶來的教育規模難題
(一)干部群體規模龐大
“國家干部”主要指所有由國家財政供養的,承擔著國家管理職能的工作人員,包括黨政干部、企業領導人員、事業單位領導人員三大類。改革開放以來,以精兵簡政為原則,政府主導進行了七輪機構改革,試圖把龐大的財政供養人員精減下來。力度最大的是20世紀90年代末期朱镕基主導的改革,精簡了47%的公務員,但是裁減的公務員又落腳到事業單位,最后財政供養總人數并沒有減少。2013年,李克強公開表示在本屆政府任期內要約法三章:“一是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財政供養的人員只減不增;三是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增。”總體而言,干部規模仍然龐大,干部教育培訓壓力巨大。尤其是近年來黨員隊伍迅速增加,中國共產黨黨員從7000萬增加到8000萬僅用了5年時間(2005年到2010年),截至2013年底,中國共產黨共有黨員8668.6萬人,其中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黨員3606.8萬名,占黨員總數的41.6%,45歲及以下黨員達4000多萬,占比近半。相對于黨內干部,黨外干部群體也發展迅速。截至2013年底,全國擔任縣處級以上領導職務的黨外干部有3.5萬人,教育培訓的主要任務集中于各級社會主義學院身上,任務繁重。2010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62010-2020年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改革和發展綱要》,這是我國首個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的專門綱要,進一步明確了加強黨委干部教育培訓的發展規劃,提出了更高的經驗培訓要求。因此,干部教育培訓不僅面臨教育培訓規模和數量上艱巨的任務,而且在教育理念、內容、方法等各方面都面臨著挑戰。
(二)培訓機構難以滿足干部教育成長要求
目前干部教育培訓的承擔機構主要有四種類型:
一是中央和地方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教育學院、社會主義學院等政府設立的專門的干部教育培訓機構。
二是各部門、各行業的干部教育培訓機構,按照少而精、突出特點的原則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黨校、行政學院系統。
三是中央組織部、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組織部利用高等學校和地區資源優勢開辟的各類實踐教研基地。
四是開放、兼容、共享的全國干部教育培訓網絡平臺。
這其中既包括擁有獨立的教學場所、師資隊伍、管理機構、后勤保障的專門培訓機構,也包括沒有機構、業務外包的無實體教育平臺。對于各類干部而言,隨著近年來干部調訓制度、中心組學習制度、行業培訓力度的不斷完善和加強,逐步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調訓制度與干部自主選學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管理學院、社會主義學院是干部培訓的主渠道。但是國內各地區、各類型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師資水平參差不齊也是客觀存在的現實情況。尤其是基層黨校、行政學院等機構,由于待遇偏低、編制有限,導致優秀人才難以留住,師資短缺情況嚴重。
參考文獻:
[1]蔣天策.1949-1956:建國初期干部隊伍建設轉型的歷史考察.中共中央黨校.2012.
[2]李躍新.1949-1956年中國共產黨干部教育研究.中共中央黨校.2004.
[3]趙鵬.干部教育培訓的效益問題研究.長安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