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添加了藝術創作元素的漢字有別于純粹的字形,因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而應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經過計算機指令編輯、整合的字體,就單字而言享有美術作品著作權,就字庫整體而言又享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對字體侵權進行認定時,需要處理好雙重保護、默示許可和二次收費這三個問題,所承擔的民事責任以損害賠償為主。
關鍵詞 單字 字庫 字體侵權 民事責任
作者簡介:張雪花,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事訴訟。
中圖分類號:D923.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114
漢字作為記錄漢語語言的基本書寫單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漢字不僅承載著表情達意、溝通交流和傳承接續的語言功能,而且承載著塑造格調、豐富底蘊的文化功能。不同于外語構成的簡單橫向字母組合,漢字形體千變萬化,因而能演化出獨特的字體藝術——書法。而計算機的發展運用與字體藝術巧妙結合,又產生出新興行業:字庫研發。然而,這類新興行業卻面臨尷尬處境:一方面,字庫企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創造出富有美感并適合印刷的藝術字體后,卻因字體使用者的無權使用、超限使用而無法從字體使用中得到相應回報;另一方面,字體被侵權后的維權之路異常艱難。字體侵權不僅對于普通公眾很難理解和接受,即便是作為裁判機關的法院也對相似的訴訟案件有著截然不同的裁判。基于字體獨創性及著作權的對世性,本文贊成對字體侵權提供應有的司法救濟,并本著利益平衡的指導思想來認定字體侵權情形,對侵權者課以相應民事責任。
一、字體作為侵權對象的特殊性
字體作為添加了藝術創作元素的語言書寫符號,具有不同于其他侵權對象的特殊性。
(一)經藝術加工的字體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
所謂“字體”,按照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的表述,是指文字的形狀,它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文字的組織構造以至它所屬的大類型、總風格……,二是指某一書法家或某一流派的藝術風格。①
字體是字形與創意的有機結合,有別于純粹的字形。字形只是漢字的基本筆畫和間架結構,承載著實用功能,字體則是基于漢字本身復雜的間架結構及畫圖造字的歷史起源使得其具有眾多的造型空間,能夠成為藝術加工的素材,在書寫時呈現出不同的風格。而經過藝術加工后的漢字在表情達意的同時更多地體現出獨特的文化創意,因而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
(二)經過計算機指令編輯與整合的字體具有美術作品著作權與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的雙重屬性
字體從最廣義角度來理解,可以包括一套字體中的單字,由這些單字組成的字庫,能被計算機等電子設備顯示、輸出的字庫軟件以及經過計算機程序運行后所形成的電子數據。②
首先,從構成字體基本單位的單字角度出發,字體具有美術作品著作權屬性。數字化的字體制作過程通常需經過字型設計、字體掃描、數字化擬合、人工修字、質檢、整合成庫等步驟。其中,前期的字型設計和后期的人工修字甚為關鍵。字型設計是由設計師依字體創意風格、筆形筆畫和漢字的間架結構進行的創作。人工修字則是為彌補機械工具的欠缺,對每個單字按照既定風格進行細節調整,以期達到整體上的協調、優美。可見,經設計師對公有漢字進行精雕細琢后才能呈現富有創意、美感的字體風格,使之區別于規范書寫的漢字。盡管字體設計要受制于字形本身而不可脫離漢字的基本筆畫結構隨意發揮,但不可否認的是,每個漢字都凝聚了設計師依字體風格要求而對之進行的藝術創作,因而屬于美術作品范疇,應享有美術作品著作權。
其次,從構成字體集合的字庫角度考慮,字體又具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屬性。字體設計完成后,技術人員會通過軟件編程方式來實現漢字顯示、輸出的目的。通常,技術人員會運用True type造字程序將設計好的字型用特定的數學函數進行描述,并用相應的控制指令對字型進行精細化調整后生成True type字庫。其中,字型輪廓動態構建指令用于選取字型中的點并以特定方式連線構成漢字輪廓,字型輪廓動態調整指令用于程序設定條件下對字型輪廓進行動態調整,以便在各種分辨率情況下清晰顯示出漢字字型,以達到完整、美觀的效果。字庫軟件的功能是支持相關字體字型的顯示、輸出,其內容是字型輪廓構建指令及相關數據與字型輪廓動態調整數據指令代碼的結合,通過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調用、執行后得到某種結果,是由計算機執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因而屬于計算機軟件。
二、字體侵權事實的認定
對字體侵權事實的認定應遵循個體利益與公共利益二者之間平衡的基本原則,這是由知識產權的工具性所決定的。字體作為智力成果,不論是單字還是集合體,都應歸入著作權保護的范疇,是一種絕對權,具有對世性。這就意味著,除權利人之外的任何人均應當尊重權利人對自有無形財產的支配,否則將承擔侵權責任。然而,對字體著作權的保護又不能太過絕對,否則就會遏制人類社會的發展。因此,在保護字體權利人合法權益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公共利益的需求,表現為在具體認定字體侵權事實時,應當處理好以下三個問題:
其一,雙重保護的問題。雙重保護的問題源于是否對字體的雙重屬性予以認可。字體從基本組成部分來講,體現為具有統一風格的單獨漢字,從集合角度來講,又體現為以軟件為載體的字庫。目前為止,學術界并沒有形成統一觀點。反對雙重屬性的學者認為,只能給予字體以軟件著作權的整體保護,而不能給予字體單字以美術作品著作權的個體保護。而贊成雙重保護的學者則認為,由于對字體的使用方式存在部分與整體兩種情況,法律規定中美術作品著作權與計算機軟件著作權雖同屬著作權范疇,但由于權利客體的差異,導致相應的權利范圍也有所不同,只給予字體整體使用情況下的軟件著作權保護并無法充分保障權利人權利。況且,在進行權利登記時,字庫企業得到的是兩種著作權登記證書,即美術作品著作權證書和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證書,可見,版權登記管理機關對字體的兩種屬性均已確認,此情形下,片面保護并不足取。從司法實踐情況看,法院正逐漸趨于認同對字體侵權給予全面保護,如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2014)三中民(知)初字第09233號民事判決中,就認定了計算機字庫字體單字的美術作品屬性,③從而為權利人追究侵權方只使用字體單字的侵權法律責任提供了可能性。
其二,默示許可的問題。默示許可源于方正公司訴寶潔公司侵犯著作權糾紛的判決,二審法院避開一審中對于“字體單字是否屬于美術作品”的問題,而以“默示許可”這一新理由維持了一審判決,認定寶潔公司并不侵權。④默示許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中并沒有明確體現,而只是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六十六條中有相應規定。當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提出民事權利請求時,對方僅以其行為表明接受,而非用語言或文字形式作出表達的,可構成默示。不作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明確規定或雙方當事人有明確約定情況下,才可以被視為意思表示。權利保護中,若默示許可成立,將意味著對權利的合法限制,因而需格外謹慎,尤其是權利人消極不作為情況下的許可推定更應做到有理有據。鑒于不作為的默示許可需具備存在的前提條件,結合《著作權法》第二十七條關于著作權的許可使用或轉讓需明示的規定,可以認為,我國的著作權保護并不承認不作為的默示許可,故侵權人不應以此作為抗辯理由,未經權利人明確授權而使用的,均應屬侵權行為。
其三,二次收費的問題。所謂“二次收費”是指,加載字體的光盤以商品形式出售并許可購買者安裝使用為一次收費,對字體軟件產生單字的“商業使用”按字收費為二次收費。寶潔公司代理人認為,字體的二次收費是一種壟斷行為,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和法律秩序。但是否真正存在“二次收費”的問題,恐怕還需深入分析另外一個與此密切相關的問題,即發行權是否用盡的問題。發行權用盡同樣是對著作權的合法限制,指的是著作權人行使一次即用盡了發行權,不能再次行使。這一規則意味著作品原件或復制件一旦經著作權人同意而進入市場后,該作品作為商品的進一步銷售發行,著作權人就再無權控制,發行權用盡須針對知識產權的有形載體。⑤從字體許可使用來看,盡管單字和字庫軟件具有同質性,但二者之間又是相對獨立的,發行權用盡應當只能針對具體的作品有形載體即字庫軟件,而不能推及到單字。考慮到實際使用情況中,對字體組成部分即單字的使用是更為普遍的一種使用形態,而單憑字庫軟件的銷售收益是絕不能一次性完全實現權利人合理回報的,為鼓勵創新,有必要為字庫權利人對單字使用進行收費留下空間。
三、字體侵權的民事責任承擔
(一)字體侵權責任認定中的歸責原則
著作權是一個集合概念,涵蓋了眾多涉及人身和財產的權利。而對這些權利的侵犯必然會表現為形態各異的侵權行為,與此相對應,在歸責原則上亦不宜采行單一的過錯歸責原則。雖然從《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下簡稱“《侵權責任法》”)立法體例安排來看,在分則部分并沒有將知產侵權作為特殊侵權行為予以明確列舉,但并不能就此武斷地將之歸入一般侵權行為而只適用過錯歸責原則。很顯然,侵權對象的特殊性和責任承擔方式的多樣性決定了通過自己擔責的單一過錯歸責原則已無法完全滿足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多重訴求。可見,作為知產侵權范疇下的著作權侵權糾紛中的歸責原則是多元的而非單一的。
具體到字體侵權行為,在一個糾紛處理過程中既可能只適用單一的過錯責任原則,又可能針對不同的侵權責任人基于不同的訴請而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
單純的字庫軟件侵權多表現為非法下載、破解程序等,情節簡單,責任人主觀過錯明顯,適用過錯歸責原則。而一個糾紛中若同時存在字庫軟件侵權和字體單字侵權情形、有多個侵權主體、實施了不同的侵權行為、權利人提出多項訴請時就變得錯綜復雜了,需具體分析才能確定各自的歸責原則。如典型的設計外包情況,最終用戶基于設計需要將工作外包給設計公司,并將設計成果用于有形載體和無形網絡宣傳中。設計公司的無權或超限使用會構成侵犯字體軟件著作權,依過錯歸責原則確定責任承擔,最終用戶的無權使用會構成侵犯字體美術作品著作權,可依過錯或過錯推定確定責任承擔,而網絡服務提供商的網絡服務則既可依無過錯責任確定責任承擔,又可因對停止侵權的警告置之不理而由無過錯責任轉變為過錯責任。
(二)字體侵權的具體民事責任
從立法來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有十余種,《侵權責任法》規定的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也有八種之眾。這其中,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要以對權利行使存在現實或可能之妨礙、危險為前提,返還財產要以他人無權占有為前提,恢復原狀要以有形財產的可恢復性為前提,而消除影響、恢復名譽顯然是針對名譽侵權而言的責任承擔方式。所以,能適用于字體侵權民事責任的應當只有三種,即停止侵害、賠償損失和賠禮道歉。從實際案例來看,由于被侵權方未侵犯到權利人對涉案作品所享有的署名權人身性權利,所以無需承擔賠禮道歉的民事責任。如此一來,真正能適用于字體侵權民事責任的就限于停止侵害和賠償損失。
從權利人維權的角度看,停止侵害和賠償損失這兩種民事責任并不是平行關系,而是有主次之別的,停止侵害無疑是權利人維權活動的首要考慮和終極目的。知識產權具有對世性,根據物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的發生基礎、行使權利之目的等的不同,“當知識產權受到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時,權利人可以當然地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無需考慮侵權人的主觀要件。也正是因為停止侵害請求權的存在,才使得作為知識產權保護客體的知識產權具有了排他性。”⑥停止侵害這一終極目標的實現意味著維權的徹底性,可以達到恢復權利人對智力成果的原有支配狀態之理想境界。而終極目標落空情況下,則勢必會為將來產生更多的糾紛埋下隱患。所以,權利人在面臨侵權情況下首先想到的是要求侵權方停止侵權。
與權利人維權考慮不同,站在居中裁判者的位置,法官卻不一定一概支持停止侵權訴請。司法裁判實際情況中存在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停止侵權在事實上往往因客觀上“不能為”而無法完全得到支持,如方正公司訴美國暴雪公司侵犯著作權糾紛案件中,由于已經銷售的網絡游戲《魔獸世界》已脫離各被告的控制,原告方要求刪除游戲玩家已安裝《魔獸世界》客戶端軟件中的涉案加載字體因客觀上做不到而無法得到支持。⑦二是停止侵權的訴求因需要兼顧各主體的權益而不能得到支持,如方正公司訴河北藍亨啤酒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權糾紛案件中,字體著作權與商標權發生沖突,法院裁判從兼顧二者利益的考慮出發,只判令商標使用人河北藍亨啤酒有限公司向權利人方正公司一次性賠償三萬元,對停止侵權的訴請則未予支持。⑧可見,實際司法裁判中,不管是基于客觀不能為而不支持還是基于主觀平衡考量而不支持,的確存在著權利人無法實現要求停止侵權的終極維權目標,這種情況下,賠償損失可以說是別無選擇的“選擇”。
實際上,在涉及字體侵權的著作權糾紛案件中,賠償損失這一民事責任承擔方式是使用率最高的一種。然而,恰恰是司法機關最青睞的這種擔責方式產生了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那就是賠償損失與傳統民事侵權理論及侵權責任法規定的沖突。一般情況下,賠償損失首先要以行為人有過錯為前提,是一種自己責任,體現的是“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古老自然法則。只有在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權利人才可以不問行為人過錯與否而均可要求其賠償損失。但根據現有法律規定,并沒有對無過錯的字體侵權行為人課以賠償損失的明確依據,令其承擔損害賠償未免有師出無名之嫌。而現有關于特殊侵權的替代責任規定則無法涵蓋字體侵權情形,根據《侵權責任法》有關規定,替代責任主要體現為監護人或物件所有者以及存在雇傭關系的雇主所承擔的責任。然而,權利人權利總是需要獲得救濟的,否則,無保障的權利就不能稱為權利。如何在尊重傳統民事侵權理論前提下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TRIPS協議(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第四十五條的規定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思路。該條第一款規定,當涉及到損害賠償時,司法機關應有權責令侵權者向權利人支付相應的損害賠償,以彌補因侵害知識產權而給權利人造成的損害,賠償的前提條件是侵權者知道或應當知道他從事了侵權活動。第二款規定,侵權者還需向權利人支付維權費用,如律師費。一定情況下,即使侵權者不知道或沒有正當理由應該知道他從事了侵權活動,締約方也可以授權司法部門,責令侵權方返還所得利潤并支付一定的損害賠償。原最高人民法院知產庭庭長蔣志培法官將該條第二款規定解讀為是無責侵權行為人承擔的不當得利返還。如果能通過進一步充實目前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方法或完善替代責任的法律規定,將返還不當得利納入民事責任體系中來應對字體侵權這一特殊知產糾紛,則不失為解決問題的良策。
注釋:
①王寧.漢字字體研究的新突破——重讀啟功先生的《古代字體論稿》. 三峽大學學報. 2001(3).
②吳偉光.中文字體的著作權保護問題研究——國際公約、產業政策與公共利益之間的影響與選擇.清華法學. 2011(5).
③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2014)三中民(知)初字第09233號民事判決書.
④芮松艷.計算機字庫中單字的著作權保護——兼評“方正訴寶潔”案. 知識產權.2011(10).
⑤肖永平、岳為群.論著作權中的發行權用盡規則.湘潭工學院學報. 2000(2).
⑥李揚、許清. 知識產權人停止侵害請求權的限制.法學家.2012(6).
⑦最高人民法院(2010)民三終字第6號民事判決書.
⑧南京鐵路運輸法院(2014)寧鐵知民初字第101號民事判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