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小琴
摘要:我國各級各類檔案館開展的口述檔案資源采集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采模式、社會征集模式和合作模式。這三種模式在口述歷史開展的目的、口述檔案管理的規范性、口述檔案資源采集的成本和口述檔案著作權的歸屬等方面存在各自的特點和一定的差異,對口述檔案資源的管理和開發利用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檔案館在選擇口述檔案資源采集模式時,需對比分析各模式的特點與差異,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需求選擇合適的采集模式。
關鍵詞:檔案館口述檔案資源自采模式社會征集模式合作模式
一、口述檔案與口述檔案資源采集
口述檔案是在相關主題的口述歷史訪談中,由歷史當事人對歷史事件進行口述過程中產生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原始記錄,其具有較強的直觀性、生動性和親民性,不僅能夠彌補傳統檔案資源的不足和優化檔案館館藏,還能夠為我們理解歷史和當前社會提供不同的視角。近年來,我國各級各類檔案館開展了一系列的口述檔案采集工作,形成了豐富的口述檔案資源。筆者通過調研發現,在近年來口述檔案資源采集實踐過程中,采集的機構、主題雖各不相同,但逐漸形成了幾種相對固定的模式。2017年國家檔案局發布的《口述史料采集與管理規范》(DA/T 59-2017),描述了綜合性檔案館采集口述檔案資源的幾種主要方式。基于此,筆者結合我國檔案界已有研究成果,依據口述檔案資源采集的主體,將口述檔案采集模式劃分為自采模式、社會征集模式、合作采集模式三種。
二、我國檔案館口述檔案資源采集的模式
(一)自采模式
檔案館按照一定的主題,安排經費、設備、人員對某些歷史的親聞、親歷、親見者進行口述歷史訪談,并將這一過程中產生的原始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并形成有價值的檔案資源進行保管和提供利用。筆者將這種口述檔案資源采集模式概括為自采模式,該模式完全是檔案館依靠自身力量自主完成的,主要用于豐富館藏、保存歷史文化和社會記憶。目前這種模式比較普遍,大部分檔案館的口述檔案資源采集都采用這種模式。
(二)社會征集模式
由社會機構、組織或個人,基于一定專題研究和保存記憶的目的,將口述歷史訪談過程中形成的口述檔案移交、捐贈給檔案部門保管并提供利用。筆者將這一模式概括為社會征集模式。在這一模式中,檔案館不是實施口述歷史訪談項目的主體,而是直接將其他社會機構、組織或個人等其他主體實施口述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口述檔案資源接收征集進館。目前這種模式雖不如自采模式普遍,但也是一種重要的采集模式。
(三)合作模式
檔案館和社會機構、組織或個人發揮各自優勢,分工合作,共同開展相關主題的口述歷史項目,并將形成的檔案資源保存在檔案館。這一活動實施的主體不是單一的,而是由檔案館和其他社會機構、組織或個人共同構成,具有較強的合作性,因此,筆者將其稱之為合作模式。在這一模式中,各參與機構既互相合作,又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進行分工協作。根據機構的不同情況,各參與機構在分工上會有所不同,如有的檔案館開展口述檔案工作的時間較長,經驗較為豐富,積累了專業技術優勢,和其他機構合作時,主要負責口述檔案資源采集的培訓以及口述檔案資源的整理和保存,而具體的口述檔案資源采集工作則由其他機構負責;有的口述歷史項目則由檔案館進行主導,整個活動策劃、口述訪談、資料處理由檔案館實施,而其中個別工作如確定口述訪談的人選范圍、聯系訪談者等由其他主體負責開展。
三、我國口述檔案資源采集模式的比較分析
(一)開展口述歷史項目的目的之比較
在自采模式中,采集口述檔案資源是檔案館開展口述歷史項目的主要目的。檔案館作為口述歷史項目的單一主體,采集口述檔案資源始終是其重要宗旨,這是由檔案館的機構性質和功能決定的。
在社會征集模式中,開展口述歷史的主體可能是社會組織或機構,也可能是個人,因此開展口述歷史項目的目的具有多樣性,采集口述檔案資源只是開展口述歷史項目的目的之一,而非其最初或主要目的。
在合作采集模式中,若干主體共同合作開展口述歷史項目,各個主體開展口述歷史項目的目的也不盡相同,但由于檔案館作為合作機構之一,一般而言,采集口述檔案資源是其主要目的之一。
不同采集模式由于開展口述歷史項目的目的不同,對口述檔案采集的規范性、真實可靠性等方面將產生一定的影響,檔案館需要對這些情況給予足夠的重視。
(二)口述檔案管理規范性之比較
自采模式由檔案館自身開展,口述檔案資源的整個采集過程一般會按照檔案管理的規范和要求進行。因此,該模式更加符合檔案管理的規范,通過此模式采集的口述檔案資源一般不需要進行二次加工,也便于后期的保管和長期保存。
社會征集模式的主體不是專業的檔案機構,口述檔案資源的采集不一定會按照檔案管理的規范進行。因此,通過該模式采集的口述檔案資源,在征集移交到檔案館之后,為了更加方便口述檔案資源的保管和開發利用,一般還需要按照檔案管理規范做進一步的加工整理。
合作模式中,雖然口述歷史項目由多個主體共同開展,采集的具體方式和規范不同,但由于檔案館作為參與者之一,會根據檔案管理規范提出口述檔案資源采集的要求,因此,這種模式采集而來的口述檔案資源一般比較符合檔案管理的規范,不需要過多的二次加工即可進行保管和開發利用。
不同采集模式下的口述檔案管理的規范性存在較大的差異,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檔案館對口述檔案進行管理和提供利用上投入的工作量,需要檔案館在選擇采集模式時進行提前考量。
(三)口述檔案資源采集成本之比較
自采模式由檔案館單獨開展口述歷史項目和口述檔案資源采集,整個過程都需要檔案部門投入經費、人力和設備等,所需成本較高。
社會征集模式中,口述歷史項目由其他社會組織、機構或個人開展,前期過程無需檔案部門進行投入,只需在口述檔案資源接收進館后,檔案館在口述檔案資源保管、維護和利用等方面進行較小的投入。需要指出的是,有的口述檔案資源征集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目前這種情況還較為少見,即使需要支付,金額也不會太大,因此即使是有償征集,一般不會使成本大幅增加。綜合來看,社會征集模式的成本相對較低。
合作模式包含的情況比較多,需要具體分析。如果檔案館在合作中作為主導機構,需負責整個項目的大部分工作,投入成本也較高;如果檔案館在項目中只負責項目的培訓、設備提供等部分環節,所需成本則相對較低。
不同模式下的口述檔案資源采集的成本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對檔案館優化豐富館藏口述檔案資源存在著一定的影響,需要檔案館結合自身的經費情況決定采集模式的選擇。
(四)口述檔案著作權的歸屬之比較
由于訪談機構(包括訪談者)和受訪者都是口述歷史訪談活動的主體,都對口述歷史訪談及其成果做出了相應的貢獻,一般而言,其著作權應歸訪談機構(包括訪談者)和受訪者共同所有,但具體歸屬可通過協議進行分配。
自采模式中,一般檔案館會與訪談者簽訂著作權協議,約定著作權歸國家所有,并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政策的規定,授權給檔案館進行保管與利用。同時,受訪者對口述檔案資源具有一定的公開限制權和優先利用權。因此,自采模式下,檔案館享有較多的著作權,有更多權限對口述檔案進行處理和開發利用。
社會征集模式中,口述檔案著作權一般歸屬于其他社會組織、機構或個人所有。相關的組織、機構或個人將口述檔案捐贈移交到檔案館后,檔案館只有保管和部分利用的權利,而不具有著作權(另有約定的除外)。在這一模式下,檔案館受著作權的限制,在口述檔案資源處理和開發利用時將會受到較多限制。
合作模式中,當檔案館作為口述歷史項目的主導機構時,經溝通協定,檔案館往往擁有著作權;當檔案館作為口述歷史項目的輔助機構,一般不擁有著作權(另有約定的除外)。
不同模式下的口述檔案資源的著作權歸屬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檔案館對口述檔案資源的處理和開發利用的權限與程度,需要檔案館在選擇采集模式時進行綜合考量。
四、對檔案館選擇口述檔案資源采集模式的思考
綜上,關于檔案館如何選擇合適的口述檔案資源采集模式,筆者有以下建議和思考:
不同采集模式下,開展口述歷史項目的目的不同,采集的口述檔案資源的真實可靠性存在差異。檔案館在選擇不同的采集模式尤其是社會征集模式時,應對口述檔案的真實可靠性進行有區分有重點地辨別和考察。
不同采集模式下,采集的口述檔案資源在檔案管理規范性方面存在差異,需要檔案館根據不同模式對口述檔案進行相應的處理,對于不符合檔案管理規范的需要二次加工整理,以便后期保管和開發利用。
由于不同采集模式對投入成本要求不同,檔案館應根據自身的人員、設備和經費等條件,選擇適合自身的采集模式。
不同采集模式下,檔案館所擁有的著作權不同,處理和開發檔案資源的權限不同,這要求檔案館在選擇不同的采集模式時,應根據自身的著作權權限對口述檔案資源進行處理和開發,做到尊重相關主體的著作權,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著作權糾紛。
參考文獻:
[1]DA/T 59—2017,口述史料采集與管理規范[S].北京:國家檔案局,2017.
[2]張威.淺談檔案館口述檔案的價值及征集途徑[J].北京檔案,2013(5):20-21.
[3]李文鵬.口述檔案征集工作的開展[J].北京檔案,2006(2):28-29.
[4]王玉龍.口述檔案的著作權保護:基于英美口述史法律倫理指南的分析[J].浙江檔案,2015(2):12-15.
[5]王玉龍.不同的記錄不同的過去:口述歷史檔案的興起及其理論影響[J].檔案學研究,2016(5):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