漿菓
知道高考成績那晚,我失眠了一整夜。自己這分數達不到漢語言文學的門檻,走不進理想世界,其他選擇對我來說都已無所謂。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聽從了家人的建議,選擇了英語師范。原因無非是做老師這一行是公認的鐵飯碗,況且同學也覺得一看我就有教書相。抱著一顆無波無瀾的心,我就這么開始了大學生活。
沒想到正式上課第一天,我就已經無法淡定了—在此之前我雖然瀏覽過關于學校的介紹,得知這所綜合性外語院校素以管理嚴格、學風嚴謹聞名,可每天的早晚自習和六七節課實在是讓人吃不消:誰能告訴我是不是穿越回高三了?
若不是選了英語師范這個專業,我還不知道原來一門學科竟然有如此精細的劃分:精讀、泛讀、聽力、語法……簡直是讓人一個頭變兩個大。幸好我高中的英語成績不錯,對學英語也有濃厚的興趣,所以不到一個月,我便習慣了苦逼的“語言狗”日常,也漸漸在這無涯學海里發現了奮力泛舟的樂趣:大學課堂雖然也有重難點和作業,但其氛圍較之高中愉悅自在得多。為了豐富學習生活,學校還特意開設了由外教教授的口語課和英語交流協會,讓我們感受地道而生動的語言魅力。
作為師范專業的學生,本著早考早過的心態,許多人都報名參加了三月份的教師資格證考試—剛過完春節回校就要做練習卷、背大量知識點,這對我們而言無異于是場身心大考驗。
回想那一個月,為了不影響平時的學習,我只得利用空閑時間提筆做真題,晚自習下課后還去食堂“加班”背記。或許是高三那會兒的熊熊心火還未全熄,此刻它們再次重燃,并最終映亮了我備考的前行路。
到了大二,即將到來的國家英語專業四級考試更是需要這份堅持。許多人在大一的渾噩過后,都在這時有了自覺的緊張感。從這學期開始,我們才真正接觸到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兩門科目。有了之前的理論基礎,這樣上起課來便覺得輕松易懂許多。而老師補充的生動的課堂實例也讓我對這個專業有了新發現和新期待。
而大三的課程,的確如我希望那般,課程難度也更上一層樓。除了對聽說讀寫的要求更高,學校還新增了《英語教學法》課程,為我們之后的教師資格證試講和真實教學做鋪墊。一本厚達五厘米的書,內容全是各類英文教學理論,其學習難度可想而知。不過有了課堂資料的輔助,這看似深奧復雜的科目也沒那么嚇人了,加上老師會經常請學生上臺做講課練習,慢慢地,我們也開始地把每節課當成能量補給站。
懷揣著對英語教學的熱情,我報名參加了“全國高師學生英語教師職業技能競賽”,在通過筆試獲得學院決賽資格后,我在準備過程中深切意識到自己說課能力的欠缺。歸根究底,是缺乏實踐經驗。
剛好四五月份的時候,學校教學實踐部和當地的小學建立合作關系后,決定在大三學生中選拔一批人參與見習活動。作為“實踐出真知”這句話的真正受益者,我自然不會錯過這個絕佳機會。在有幸通過了考核篩選后,我便和組里的小伙伴一起,每周四去學校聽課、做筆記,回來后進行小組討論,道明自己的疑惑和收獲,并以錄音文件的形式發給負責老師,如此一次見習任務才算圓滿完成。
大概是習慣了大三忙碌的生活,大四課程變少,可自由安排的時間變多,人一旦放松,便難免生出空虛迷茫之感。而在明確先工作不考研的人生規劃之后,我也慢慢有了方向,決意好好準備英語專業八級考試,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以求為日后的教書育人之途爭取到敲門的金磚。
行至此時,去路漫漫,愿我能始終無愧“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訓誡,在外語教學的土地上潛心開墾。我期冀著有朝一日,自己這方寸之地亦能變成萬畝芳園,碩果迎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