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涵
【內容摘要】本文闡述了化解“一帶一路”建設與影視文化對外定向傳播過程中的“文化折扣”問題的重要性,指出了化解“文化折扣”問題的路徑與方法。
【關鍵詞】影視文化;對外定向傳播;“文化折扣”
一、引言
“一帶一路”建設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戰略性倡議。“五通”乃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目標,“五通”之中,“民心相通”是重中之重,離開了“民心相通”其他幾“通”可能都會遇到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障礙。“民心相通”需要找到相關“抓手”,影視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就是“民心相通”的重要“抓手”。影視文化對外定向傳播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文化折扣”,①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影視文化對外定向傳播過程中的“文化折扣”問題,“民心相通”乃至“一帶一路”建設都可能會因之而大打折扣。
二、化解“文化折扣”問題的路徑與方法
要化解影視文化對外定向傳播過程中的“文化折扣”問題就至少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承認“一帶一路”沿線區域文化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一帶一路”涵蓋人口數十億,四大文明、五大宗教、近百個國家、上千種語言和文字,文化差異性不可低估。影視文化對外定向傳播必須直面文化多樣性,要有足夠的包容心。實現“一帶一路”美好愿景,離不開多種文化的共存與融合。
二是要在承認文化多樣性的基礎上做好對外定向傳播的影視作品策劃工作。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受眾,相關人員應該學會“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對什么人說什么話”。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熟悉相關對象國的風土人情、文化習俗、政策制度、教育水平,在做好這些“功課”的前提下才能進行相關影視作品策劃,不能也不應“閉門造車”。
三是應特別重視不同語言翻譯過程中的“歸化”與“異化”問題。影視文化對外定向傳播肯定會涉及到不同語言的相互翻譯,這就不能不談到“歸化”與“異化”問題。鑒于文化差異以及影視文化的“一維性”傳播特點,對外定向傳播的影視作品的譯者應為觀眾提供易于“消化”的精神食糧,應盡量運用“歸化”法進行翻譯,使影視作品的譯文能夠比較容易地為對象國觀眾所理解。
四是應科學選擇作品傳播渠道。各類電影節、電視節乃是影視作品相互交流的平臺,應以各種影視節為跳板,通過在相關展會上亮相爭取傳播對象國主流話語層的接納甚至欣賞,借助傳播對象國相關“意見領袖”的相關點評積聚對象國人氣,然后登陸對象國的主流影視平臺(院線或電視臺),從而步步為營,穩扎穩打,真正進入對象國市場。
五是應借助新媒體構筑口碑鏈。基于數字化技術的新媒體具有無遠弗屆的特點,可以輕易抵達包括廣播電視電影在內的傳統媒體難以抵達的空間和人群,而且,由于各類社交媒體的大行其道,新媒體用戶內部已經基于相同或近似的價值觀而結成了不同的“圈子”,這些不同的“圈子”具有極大的“吸粉”能力,影視文化對外定向傳播時應盡可能借助這些新媒體構筑口碑鏈以站穩市場。
六是應重視與國家整體戰略對接,爭取相關基金支持。“一帶一路”乃是國家戰略,為服務這一戰略,文化部發布了《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計劃”提出“支持國家藝術基金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同類機構建立合作機制”“通過國家藝術基金對‘一帶一路’主題藝術創作優秀項目予以支持”。②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也設立了專門基金支持廣播電視電影的“一帶一路”對外傳播工作,因此,相關影視機構在進行“一帶一路”對外傳播時完全可以與國家整體戰略對接,爭取相關基金支持,以便在基金支持下沒有經營壓力地化解“文化折扣”。
七是重視與金融資本及相關智庫合作。化解“一帶一路”影視文化對外定向傳播的“文化折扣”離不開兩種“資本”的支持。這兩種“資本”一種是商業金融資本,一種是文化智力資本,二者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缺一不可。前一種資本往往能夠決定“一帶一路”影視文化對外定向傳播能不能進行,后一種資本則往往能夠決定“一帶一路”影視文化對外定向傳播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