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展廳展示設計是展示設計的一個組成部分,展示空間是展廳設計考慮的重要因素。展示空間形態的生成與主題創意的表達是通過空間的基本形態來反映的,展示空間不僅是個敘事的空間,還是一個人物互動和情感交流的空間。信息的傳遞,情感的交流都是通過展示形態的屬性和特有的功能來實現的。一個好的展示空間可以通過空間造型形式、形狀、光影、色彩等營造出不同的主題概念。
關鍵詞:博物館 展示設計 空間關系
說到展示空間,我們首先要對“空間”這個概念有個大體了解。建筑上的空間是與建筑中的實體概念相對的“空的部分”。即空間的概念是具有相對和絕對的兩重性,就像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謂的虛實關系。建筑理論家BRUNO ZEVI先生曾經說過:“凡是經過人去圍定或限定的一個空的部分,即成為一個包圍起來的空間。”對于空間及其圍護物之間這種對立統一的辨證關系。老子曾在《道德經》里這樣說:“ 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認為,以“無”為用,以“有”有利于“無”,房屋實的部分只是為有利于使用它所圍成的空的部分。
展示設計是功能性很強的藝術,它與純藝術本質的區別在于它具有實用性,尤其以空間上的體現尤為明顯。從著名建筑設計師貝聿銘先生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就能充分說明這一點,他無論從展示設計的概念、本質及特征,展示設計的范疇,都與“空間”這個概念是貫穿始終的。下面從展廳展示設計的功能角度出發,進行展示空間的分析。
一、展廳展示空間組合關系
空間的分析中首先要對空間進行功能分區。功能分區是對展示活動的各種功能以及他們之間相互聯系進行空間分析,使空間分區滿足功能的需要。比如一些博物館中的獨立展廳設計,就需要對空間進行功能的分區、布局。此外還要考慮到整個博物館內各個展廳之間的組合關系等等。在無規則中得到規則,打破以往單調的空間組合模式,通過展示的視覺使空間變得含蓄。
下面以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展示空間為例進行分析。蘇州博物館新館在設計時,由室內展區以及室外展區兩部分組成。它的展示空間主要集中在西側,西側展區的設計對陳列空間進行了很好的分割,為陳列提供了多層空間,而且并不僅僅是把所有的藏品都劃分在主體建筑室內展廳,室外的庭院中也設計了一個獨立的展廳,用來復原古時書房的舊貌。在陳列的展示設計處理上突現了時間距離。
從蘇州博物館新館平面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整個博物館的展示空間劃分都是成幾何形,并以矩形和八邊形為主。每個主題展廳都是一個矩形,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個較大的八邊形展示空間。彭一剛先生在《建筑空間組合論》中說:“古代一些美學家認為,簡單、肯定的幾何形狀可以引起人的美感,他們特別推崇圓,球等幾何形狀,認為是完整的象征——具有抽象的一致性……”。 正方形,矩形,八邊形等在論及這些形體時,總被認為是完全整齊一律的形體,所有邊等長,無論哪一面都是同樣大小的面積和同等的角度。
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展區空間也有少數八角形的展區。不同形狀的空間之間也形成了對比,雖然不如前一種方式對比強烈,但通過這種對比使得單調的空間得以變化,同時也使得空間變得豐富。空間的形式往往與功能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在功能允許的條件下,適當的做一些空間的變化,可以破除空間本身的單調,從而借助相互之間的對比使得空間豐富而充滿變化。
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展示空間布局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實際上就是用空間大小的對比手法,這種手法在中外各類建筑中經常可以見到,最常見的形式是在通往主體空間的前部,有意識的安排一個極小或極低的空間。通過這種空間時,人的視線被極度壓縮,一但走到高大的主體空間,豁然開朗,從而引起人們心理上的振奮。比如,從門廳在進入展區時,要經過一條狹長的走道,走到盡頭,便是一個較開敞的公共空間連接著兩側的展廳,再往里走,穿過狹窄的通道,又可見一較大空間的展區,如此二三。
空間的不同比例、不同立體形態都可以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空間立體形態結合著功能和精神的要求可以給人不同的感受。例如,貫穿西側展區的走廊是一個相對細長的空間,人對細長縱向的方向感比較強烈,從而使人產生深遠的心理感。同時,這種空間形態可以引誘人們懷著一種期待和尋求的情緒。
二、展廳展示空間與環境的關系
展廳展示空間的設計與環境是密不可分的,設計師通過展示環境空間的營造來達到與觀眾間接交流的目的。例如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地下一層展廳是流動性展廳,因為展品不是固定的,所以展廳的環境也會有所變化。以景泰藍展示為例, 景泰藍的色彩比較華麗,屬于傳統工藝品,在做展廳的設計時,也充分的體現了這一點。將展廳入口融入傳統元素,包括出挑的屋檐,玄關等,它通過色調、燈光的設計與展品的傳統元素相結合,既符合展示的主題內容,也烘托了整體氣氛。整個展廳內部以暖色系為主,來烘托展品的華麗色彩。同時運用泛光燈、射燈等燈具,有效的突出重點展品和圖文內容,為參觀者提供最佳的視覺環境。這樣使整個展廳設計視覺上看上去并不顯豪華,只是局部有恰到好處的裝飾,展廳的主題是展品本身,如果展示空間環境過于繁瑣,只會喧賓奪主,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結語
蘇州博物館新館作為現代主義建筑,在“極簡主義”和“少即多”的理論下,追求空間上的極端簡潔,簡約的設計理念主張,使得展示空間提升為一種簡練概括、風格一致、造型統一的思潮,簡約而不簡單的抽象形態,在設計上采用單體元素系列化的手法,提煉新概念,擯棄傳統的俗套,借鑒新材料、新技術、新手法,使人們的耳目一新。它是近現代展示空間設計的一件代表性作品。
作者簡介:張志祥(1982-),男,出生于湖南長沙,2009年畢業于蘇州大學藝術學院設計藝術系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碩士學位。2010年9月至今任教于紅河學院美術學院視覺藝術系,講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