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榮東
(文山學院體育學院,云南 文山 663000)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和經濟建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時也顯著提高了大眾的生活水平,不但逐漸豐富了人們的物質水平,解決了人們的衣食住行問題,同時也積極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觀念。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消費和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這為區域休閑體育產業發展帶來了良好地契機。區域休閑體育作為人民群眾的一種健身文化活動,想要促進其健康發展,應參考當前治理理論的內容,不斷對其管理主體進行創新與優化,以下內容就對治理理論視域下區域休閑體育管理問題展開研究,以期能找到新時期最適合區域休閑體育管理的發展路徑。
治理理論作為當今時代的一種新型的公共管理理念,其中心思想是將市場激勵手段和社會部門的管理引入政府公共的服務行為,這要求政府要與民間機構和公私部門建立起良好有效的合作互動,形成一種交互式管理模式,達到消除管理主體單一的低效性的作用。在治理理論視域下,除了處于主體地位的政府可以參與進公共管理之外,社會各公共部門也應被納入,尤其是體制之外的合作組織、民間機構、私人組織等。區域休閑體育的管理者不應單純是事業單位、公共機構、政府部門,這種管理專權的局面應被打破,國家應還政于民,適當地把權利轉移給社會,建立起高效的合作協商機制,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社會活力、促進公民創造力。治理理論可以為我國區域休閑體育拓寬思路,給區域休閑體育的決策模式、供給方式、價值觀念、發展理念產生積極作用。
我國為適應區域休閑體育建設發展需要,于2007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了休閑體育專業,當前大多數高校也都在積極設立休閑體育專業,以有利于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休閑體育人才。但是,伴隨著休閑體育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才缺失問題被逐漸的暴露了出來,休閑體育專業的管理和技術人才缺口較大,所以,在其發展中,一些用人單位也只能在相近的旅游、酒店等領域吸納相關人員就業。依據治理理論,人才在產業發展中起到關鍵性作用,不論是個人、社會組織還是政府部門,必須在提升專業素養的基礎上,使管理質量得到提升。因此,教育部門和體育管理部門應繼續鼓勵和引導更多高校來積極設立休閑體育專業,以填補未來可能出現甚至進一步增大的休閑體育人才缺口。
我國區域休閑體育與地區的市場化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具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其是一個朝陽產業,但是有許多因素會阻礙其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社會組織對區域休閑體育的管理和發展參與度較低。當前,我國有許多社會體育組織,其數量增長速度很快,但是,這些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團體組織,卻往往會被政府部門強力管束,缺乏一定的自主管理性,導致其不能在區域休閑體育管理中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和價值。
休閑體育可以調節人們的生活節奏,緩解人們的工作壓力,由于大多數人都不能承擔各個方面的消費,所以會選擇不收費或就近的場所進行體育鍛煉,比如單位、公園廣場、社區,這些都是大多數居民喜歡的鍛煉場所。選擇社區內健身點的居民數量最多,一是因為不收費,二是因為距離近,也有社區服務體系逐漸完善的因素。目前來看,我國多數城市的休閑體育設施和休閑體育場所仍然不健全,只能滿足居民的基本需要。
絕大多數人們認為,我國體育管理體制發展和完善的首要問題,就是要解決群眾法制化程度低以及體育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問題。我國在體育領域可供參考的法規和制度較少,現在的法規以《憲法》《體育法》相關條文作為基礎,加之有限的制度、條例、行業規章制度共同組成,但是其大多數處于行政法范圍,處罰力度有限,不能廣泛應用刑事、民事法規中的法律條文,還沒有完全建立起法制化環境,依法辦事存在困難。區域休閑體育社會化程度很低。我國目前采用的是由政府部門管理體育的發展管理模式,原來的行業體育協會逐漸萎縮,雖然近年來政府部門與少數企業、高校展開了合作,并且聯合部分高水平運動隊進行了改革,想要利用社會力量辦體育,卻沒有很好地整體效果。例如,中國足球聯賽,許多俱樂部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結果每年損失上千萬元,竹籃打水一場空,名副其實的成為了雞肋。我國區域休閑體育管理必須發揮社團的作用,從一元發展到多元,促進其可以在更大的平臺上整合資源、創新機制,更好的讓全社會參與進區域休閑體育的發展中來。
舉國體制發展理論對我國體育管理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所謂的舉國體制,也就是說以大眾體育和國家任務為最高目標,以堅持政府主體地位為核心,達成政府、社會、個人三位一體,市場和財政雙輪驅動的區域休閑體育運行機制和管理體系。市場經濟下的舉國體制既要堅持政府的主體地位,又不排斥市場和政府的積極影響,并且通過政府的作用來引導、調控和鼓勵市場和社會辦好體育,最終形成政府主導、市場自主、社會自治三者之間的有機結合和協調運轉。
我國區域休閑體育管理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是管理效率低下。治理理論重新界定的政府作用方式及范圍,強調管理效能,明確政府管理體育事務的首要職責是“掌舵”而非“劃槳”,運用轉變職能的方式,進行分權和權利下放,實行“政事分開”“政企分開”“簡政放權”。打破政府壟斷體育服務、資源的局面,整合起充足的社會上的體育資源,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研發更多的產品。在治理理論指導下,政府應該簡政放權,創設起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以促進區域休閑體育發展,給予個人、企業組織和社會組織一些自主性,讓他們可以在發展區域休閑體育中說出自己的想法,擁有自己的話語權。政府可以調整近期政策,并設計好中長期政策,清晰地界定好個人和各級組織在發展區域休閑體育中的義務,構建起一套高效率的供給和管理機制,把更多的個人和非政府組織吸引到區域休閑體育的建設中。同時,優化體育管理結構,探索分類管理,明確和細化政策導向,改變政府包攬一切體育事務的制度,將發展體育產業的公權力和公共資源適當轉移給社會組織,讓這些個人和組織不斷完善自身自治功能和區域休閑體育產業供給渠道。
法治的不健全是一個大問題,因而人治、權大于法的現象廣為存在,這也包含著粗淺解釋法治社會和輕率搬用體育理論的原因。建立起法治社會不僅需要完善法制,更需要社會上的公民具備守法觀念。而目前我國社會公民守法意識匱乏,所以,我國區域休閑體育管理的重要基礎是培育法治文化。
把市場上的競爭機制、激勵機制引入到政府的服務中來是治理理論的一項重要內容,從而建立起一個競爭性政府。政府的問題不在于私營還是公營,而是競爭和壟斷。競爭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即用較少的投入換來較大的產出。壟斷會扼殺創新,而競爭促進創新。競爭如果可以運用到區域休閑體育管理中,激勵體育管理部門的創新,可以提高管理人員的士氣和自尊心,促使其對顧客做出反應。由此一來,顧客可以有較多的選擇機會,政府在競爭制度的激勵下,也可以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節省資源、降低成本。因此,體育管理部門可以依據服務性質和內容運用不同的供應方式引入競爭機制。
雖然當前休閑體育在我國是一項快速發展的朝陽產業,但是它在快速發展中也暴露了現行管理體制所存在的一些問題。而想要有效推動區域休閑體育管理的健康發展,可以在借鑒治理理論的基礎上促進區域休閑體育管理體制的不斷優化。尤其是當前伴隨我國居民逐漸豐富的物質生活,人們更愿意追求一種養生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更有利于促進我國區域休閑體育的發展。但是,我國快速發展的區域休閑體育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其管理上的不足和欠缺,不利于其深化發展。所以,根據當前我國治理理論發展的理論重點,在區域休閑體育管理發展中,可以構建出一套多元化的治理主體方案,要多激勵個人和社會體育團體參與到其中,要降低以政府為主導性引領方式,要構建出一個具有高效率的發展關系和合作管理,以有效促進我國休閑體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