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明靜
(邢臺學院教育科學教學部,河北 邢臺 054000)
2018年1月20日,國務院 《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大力振興教師教育,不斷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能力”,其中心理教育能力是教師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16年12月30日,中宣部、教育部等22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指出 “教育類專業(yè)要加強心理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技能培養(yǎng)”。公共心理學作為師范院校重要的教育類課程,對提升未來教師素質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過分析師范院校現(xiàn)有的公共心理學課程的現(xiàn)狀,總結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了師范院校公共心理學課程改革的策略,為我國師范院校公共心理學課程改革提供了參考,提升公共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教材內(nèi)容體系單一,缺少應用性。公共心理學基礎知識集中在普通心理學范圍內(nèi),有的教材加入發(fā)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知識,但也只是簡單疊加,教材內(nèi)部的邏輯聯(lián)系甚微,結構體系缺少整合性。教材內(nèi)容陳舊,理論性強,沒有及時根據(jù)時代特點進行知識更新,師范生通過教材很難掌握新時代教學所需要的心理規(guī)律,教材中操作性知識過少。
教學重講授輕體驗,重理論輕實踐。教師理論講授過多,學生缺乏體驗,難以理解,無法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教學過程中有學生反映:本來對心理學很感興趣,但是上過課卻發(fā)現(xiàn),心理學與其他學科沒有什么不同,都是些枯燥空洞的理論說教。這說明,心理學教學方法單一,沒有結合學生和時代特點進行教學設計,以至造成學生喜歡心理學而不喜歡心理學課程的現(xiàn)象。
考核方式往往采用傳統(tǒng)閉卷考試形式,考試內(nèi)容多為心理學概念和原理,考查的是學生的記憶能力,而忽視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檢驗。此種考核方式過于強調對結果的評價,對過程的評價重視較少,從而產(chǎn)生學生平時上課不用功,考試時死記硬背得高分的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
公共心理學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師范生對心理學的需要存在矛盾。有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心理學需要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希望通過學習,提高自我認知能力,促進個人成長;第二,希望能有助于解決大學時期遇到的各種心理困惑,維護心理健康;第三,希望能提高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為成為優(yōu)秀教師做準備。但是目前,公共心理學的教學目標卻注重理論知識,不能滿足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
傳統(tǒng)教學理念注重理論知識講授,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導致學生一方面對學習內(nèi)容缺少興趣,另一方面將理論很難進行實際應用。為了培養(yǎng)能夠運用心理規(guī)律組織教學,根據(jù)學生心理特點進行育人工作的新時代教師,公共心理學的教學理念必須轉變,要注重師范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個人心理素質的提升和培養(yǎng)他們運用心理規(guī)律解決教育教學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材編寫上存在對教學對象的誤解。師范生被認同為兩種角色,即“大學生”和“未來教師”,而沒有考慮師范生作為普通社會個體,對心理學的需求,在教材的趣味性、實用性和時代性等方面有很多欠缺。
首先,要全面準確把握公共心理學課程的功能。公共心理學在培養(yǎng)師范生的過程中應發(fā)揮三種功能:一是智育功能,使之掌握心理學基本規(guī)律原理,二是能育功能,培養(yǎng)師范生運用心理學基本規(guī)律組織教學,并根據(jù)學生心理特點開展育人工作的能力。三是心育功能,即師范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完善的人格品質,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
其次,要轉變公共心理學課程的教學理念。公共心理學教學理念可以分為三層,基層和核心是培養(yǎng)師范生的健康人格,中層是提升師范生運用心理學知識規(guī)律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最頂層是心理知識的掌握和心理教育技巧的訓練。
第三要制定明確合理的課程目標。通過公共心理學課程,師范生應實現(xiàn)三方面提升。一是形成健康人格、積極心態(tài);二是掌握教育教學所需要的心理學技能;三是了解兒童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為日后育人工作提供保障。
公共心理學不是幾門心理學分支學科的簡單拼湊,而應該是一門綜合心理學有關分支內(nèi)容的,符合當代師范生心理需要和特點的,自成一體的全新課程體系。以此為內(nèi)容形成的教材體系應兼具時代性、趣味性、實踐性和應用性,能夠指導師范生提升心理素質,增強心理教育能力。
教學方法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的,因此筆者認為,應結合教學目標的變化,改革舊有的講授法,實行多種教學方法。首先,為了師范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可以改變以前的大班教學,將公共心理學課程視為師范生的專業(yè)課,實行小班教學,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育,采用團體心理輔導、心理活動課等方式,解決師范生的心理困惑,提升心理素質,培養(yǎng)積極心態(tài)。其次,為了培養(yǎng)師范生教育教學的心理學技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將中小學實際案例引入師范生課堂,讓師范生自主解決中小學實際教育教學問題,培養(yǎng)師范生應用能力。第三,為了增強師范生的育人能力,應加強實踐教學,要求師范生積極開展心理測驗、人際溝通等實踐活動。當然講授法還是公共心理學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還需要講授法完成,但是講授法也可以多樣有趣,比如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采用矛盾分析法、啟發(fā)誘導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邏輯推理法、現(xiàn)象演示法、直觀形象法等。各種教學方法應兼容并蓄,根據(jù)實際教學需要選用最佳教法。
教學評價對于優(yōu)化課程、改進教學具有重要作用,教學評價包括教師教學評價和學生成績評價兩部分。教師教學評價方面可以采用以下評價指標:學生心理狀態(tài)是否得到改善 (可使用專業(yè)心理量表進行前后測對比);學生是否掌握心理學知識技能(可用實習生維格教學效果衡量);學生是否喜歡學習心理學課(可進行問卷調查);教學質量評價中教師的評教成績等。在學生學習成績評價方面,可以采用過程評價、多元評價、案例考試的方式代替?zhèn)鹘y(tǒng)的閉卷紙筆考試。
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公共心理學課程教學,除此之外,最近發(fā)展起來的在線網(wǎng)絡課程也是提升公共心理學教學效果的良好方式,可以將公共心理學課程進行在線課程的改革,采用學生在線慕課學習,教師課下實踐指導,并進行案例教學訓練的新模式,還可以與中小學課堂進行網(wǎng)絡互聯(lián),建設新型“智慧教室”,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了解中小學實際,觀摩中小學教學實況,從而破除心理學理論脫離實踐的弊端,使師范生及時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實現(xiàn)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的跨越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全莉娟,王道陽,姚本先.公共心理學課程改革[J].中國電力 教 育 ,2009(2):133.
[2]李越.21世紀高師公共心理學課的理念與實踐[J].唐都學 刊 ,2002(1):115-118.
[3]徐靜.高等師范院校公共心理學課程改革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5(83):12-13.
[4]左曉燕.論高等師范院校教師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的培養(yǎng)[J].中國成人教育,2015(1):131-132.
[5]劉婧.高等師范院校公共心理學課程改革芻議[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30(4):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