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娜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隨著信息化的飛速發展,高校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教師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必須加大課程與信息技術融合的的改革力度,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從根本上全面提升高校教師的教學質量,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首先要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將課程教學活動資源與信息化教學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高低,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的使用與整合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具備處理信息的能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制作互聯網思維視頻的能力,教師能夠運用現有的技術分析所教課程內容,通過微課的形式展現教學內容,以便于學生課前學習、課中學習、課后學習。優質的課程資源可以成為互聯網共享的信息資源。
作為大學生的引導者的高校教師,通過運用高科技技術來獲取信息,并采用新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所以要求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與信息素質。
(1)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是適應我國教育信息化潮流的需求,當前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探索與研究如何利用信息資源,互聯網+來加快各行各業的發展,高校擔任著培養人才的搖籃,信息時代首當其沖影響了教師。
(2)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是傳播和創新文化知識的基礎。在當今科學技術不斷分化與整合的趨勢下,在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不斷融合的背景下,只有高校教師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信息素質,密切追蹤最新政治、社會、人文、科技、經濟等領域的最新研究趨勢和科研成果,不斷使自己的信息資源豐富,通過堅持不懈的學習,才能持續發展;才能廣泛傳播文化知識、培養創新型人才。只有大量高素質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參與國際競爭,才能使中國社會發展。只有提升了高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才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3)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教師現代教育技水平。在全球信息化的發展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共享各種信息資源,使教師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提升自身不斷學習的態度和能力。
(4)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影響著大學生運用信息能力與信息意識的培養。所以探索和研究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就是促使教師不斷進行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法的創新,對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改進,促使教學質量提高。只有教師具有了創造性的應用信息能力,才能引導大學生合理運用信息。
高校教師必須具有高度的敏銳力,不斷進行有針對性學習,具備先進的可持續發展的信息能力,掌握與本課程密切相關的信息,快速有效的增強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需要高校管理人員通過組織信息化教學培訓來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可以分為校內培訓和校外培訓,其中校內培訓需要請進名師或高校信息化教學專家來進行培訓。而校外培訓需要組織教師參加全國各種關于信息化教學的培訓會議。通過校內培訓和校外培訓的方式,有效的提高高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1)高校管理者還應該積極建立QQ群、微信群,引進網絡教學平臺等交流渠道,作為教師信息化教學經驗的交流的渠道。
(2)積極建設、推進并應用學校自建的在線課程,引進其它知名高校在線課程。高校應根據教育部、省教育廳的有關精神,將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使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深度融合。
(3)培養高校教師的信息素質和信息化教學能力。高校管理人員應該注重以下四點:一是創新觀念的培養。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教師肩負著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任,其教師本身應該具備創新觀念,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啟發大學生的思維。二是對知識的重視。因為知識在整個社會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三是樹立時空觀念。隨著網絡技術的廣泛的發展與應用,可以共享世界各地的信息資源。四是培養未來意識。未來意識的培養使教師能夠有效的預測信息。根據過去、現在的數據和事實進行有效的分析與研究,預測并把握事物未來的發展趨勢。
總之,為了鼓勵高校教師自我培養信息素質,充分使教師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探究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得到調動。
(1)現場教學法。由于這種方法最真實地反映出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狀況,因此這種方法得到較準確的評價結果。
(2)模擬教學法。該方法的優點是:由于模擬教學是專為評價而設計組織的,因此在評價前,可對參加模擬教學的老師和學生進行相關評價內容的培訓,使其對評價內容的各個目標理解深刻。使評價工作,不但有利于管理,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3)抽樣調查法,抽樣問卷調查法的優點是:收集的數據比較簡單,可靠;數據的編輯、分析和解釋也易于操作
通過采取制定建立合理并且規范的激勵方式,有利于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從而使高校的辦學質量不斷提高,增強高校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1)建立激勵機制,高校可以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獎勵那些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去的教師。
(2)創造激勵環境。 在現實生活中,工作環境、個人潛能發展與收入水平等是影響教師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方面。所以,應創造有利于教師教學信息化發展良好的激勵環境。
(3)優化激勵手段。高校應全面考慮學校發展與個人發展,要精神獎勵與物獎勵相結合,運用公平,公正的獎勵手段,來提高教師的積極主動性。例如可以增加科研經費、教學考評、職稱評定等。
(4)結合實際教學的需求,推出關于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各項競賽活動,鼓勵教師積極主動參與到競賽活動中,積極的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在信息化環境下,高校教師已轉向信息的組織與創造者,然而目前大多數教師沒有達到這一要求,這就需要高校建立一套合理的、有針對性的信息化教學素質評估指標,應該遵循以下幾點原則:一是要有代表性。內容考核可以從現代教育技術、信息技術的實踐操作能力、教學工作結合率等各個方面進行考慮。二是要有時效性。設計必須要結合當前實際情況,反映時代特色,具備現實性和目的性。以國內外的信息素質標準為準繩、結合著教學效果以及教師工作的特點來進行評價。
提升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需要政府、高校、教師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在本次研究中對提升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意義和途徑做出全面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夠為高校信息化教學的提升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