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明晶 王歡 孔興 李敏 張光軍 張家保 安徽中煙合肥卷煙廠
由于卷煙制造過程的復雜性,要求生產調度人員在包括物料、設備、人員等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掌控力,才能確保所有工廠資源能夠用來保障生產質量、縮短生產周期、減少過程浪費。過去人工調度的業務模式在精細計算和實時控制方面存在先天的劣勢,而通過信息化系統如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等生產制造執行系統恰好能解決這方面的短板,它基于批量過程控制,提供從原材料上線、到工序加工、成品入庫,整個生產過程的實時數據采集、控制、分析和歷史追溯,能夠成為企業敏捷制造戰略和實現車間生產管理敏捷化的重要技術手段,能夠對生產業務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為實現調度業務的信息化整合,需要通過一些精益管理理論與信息化建設融合,以優化業務流程與生產組織模式,實現生產管理功能需求的全面覆蓋,提高管理效能。
一是位勢重要。各項流程對業務的重要性或影響力并非是相同的,可以通過觀察和理解哪些業務是業務最核心的,如產品成本、準時交貨、產品的質量等,追蹤其實現的流程,再把它們與流程進行相關分析,從而根據流程位勢的重要性大小,排列出優化流程的先后次序。
二是落實可行。業務或流程優化需要一些條件的支撐,如優化的技術水平(尤其是IT支撐能力)、優化小組成員的素質、優化風險的承受能力等,這些因素往往會制約著優化流程的可行性,提前進行落實可行性原則,能夠減少業務推進過程中的冗余工作。
生產調度信息化建設主要以滿足生產管理業務與調度組織業務需求兩條為主線,結合柔性化、精細化生產要求,實現生產計劃的全程管理、生產環節流程的全程控制、生產數據的全方位歸集,促使生產調度更加科學性、精細化、自動化,其主要構成有五大核心。

計劃調度主要實現各層級生產計劃的制定與執行;工單調度主要管理日計劃分解出來的班組工單或者流水線工序工單;生產報表是生產過程數據的電子化實現;生產通知主要是用來傳遞生產管理信息;生產分析主要是對生產數據進行歷史歸集與分析,為調度人員提供生產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依據,
通過網絡與數據采集系統,實現各生產控制系統,生產數據分析管理系統的數據交互,構建統一、規范、標準的設備、生產運行、生產管理等靜態和動態信息的數據中心,在此基礎上提供統一、共享的功能與服務,支持基于大量歷史數據的信息挖掘,實現對產品質量、設備性能、生產成本的持續改進的研究提供原始數據,這些數據信息能夠作為調整生產規則與調度的依據,提高對產品質量的保障能力和成本的控制能力。
通過計算機軟件全面整合底層控制系統,準確及時接收、傳遞、處理和反饋生產過程的數據和事件,實現對物料全面、連貫的批次跟蹤。分析采集各類在線生產數據,能夠從一包卷煙追溯到原輔料的使用批次和各工藝參數,提高生產管理效率,達到生產過程中的精細化;通過對生產流程、設備和工廠的圖形化建模,根據各種內外部因素的變化情況,對生產排程進行靈活調整,以適應多版本、頻繁換牌、特殊規格、小批量的生產需要,以此實現生產過程的柔性化。
生產管理模塊在實際開發過程中充分考慮各目標用戶的需求,系統在總體設計上充分考慮到各個層次使用者的實際情況,滿足不同用戶對系統在功能、性能上的要求。對于基層員工,系統將提供實用、方便、穩定的生產信息維護功能,系統將提供流程化的作業方式,通過流程管理,來保證業務過程的可控、規范和基本生產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完整性。對于管理層,系統將提供綜合信息查詢、分析功能,便于管理層從總體上掌握生產情況,指導基層員工的具體工作;系統將為管理層提供業務過程監控和管理工具,便于管理層隨時掌握主要生產業務的過程和執行情況,建立監督機制,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業務人員的參與對項目效果的實現有就要的作用,需要從需求設計、功能開發、使用培訓、推廣提升四個方面與信息化建設人員密切合作,進行項目跟蹤與推進,才能確保業務與系統的深度融合,提升信息化系統的穩定性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