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忠
(十一冶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廣西 柳州 545007)
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企業業務形式的轉變對會計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應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也需要做出改變。這種改變可以看作以技術為主導的管理模式變革,但其實質內容和影響范圍遠遠不止管理技術的改變。企業應在“互聯網+”思維指導下,積極響應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對財務管理作出本質性改革。
我國網民數量已經達到7.31億人,并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2017年我國上市互聯網企業的總營業收入達到1.4萬億元,同步增長41.2%。網絡零售額超過7.18萬億元,同比增長32.2%。在互聯網經濟的帶動下,企業經營模式和財務管理模式都發生了巨大改變[1]。
在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目前已經全面進入會計信息化時代,其財務管理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通過采用現代信息化技術,以網絡平臺為基礎,開展財務管理活動,對傳統會計模式進行
重構,逐漸形成信息化技術與會計業務深度融合的新型會計體系;二是逐漸從傳統的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決策型會計進行轉變,為企業財務管理乃至各項業務活動提供更多支持,實現信息實施處理和智能化決策;三是企業財務會計的時空局限性被進一步打破,企業部門之間、企業與市場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聯動性越來越強,基于高度共享的信息資源開展各項管理活動,再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時,使管理成本得到明顯下降[2]。
首先從客觀角度來說,在“互聯網+”理念的總體引導下,各種新的管理理念不斷涌現,包括以美國NORDSTROM為代表的末端化管理理念、以蘋果公司和谷歌公司為代表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社會化管理理念等。而對于一些管理理念較為滯后的企業而言,全生命周期管理、精細化管理尚未實現。
在“互聯網+”時代下,這種管理理念的差距將會越來越明顯。但其根本原因還要回歸企業主觀層面上,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自身缺乏管理創新意識,再加上缺乏改革的魄力和資金支持,使部分企業財務管理模式長期得不到有效創新[3]。
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人力資源作為企業第一資源要素的地位毋庸置疑。在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過程中,新型會計人才隊伍的建設也是一項首要工作。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企業在會計信息化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新型人才短缺的問題。在此方面,會計專業教育已經做出了本質性改革,“2+1”模式、學徒制模式的推行為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奠定了良好基礎。而企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則較為落后,對相關人才培養活動參與度較低,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在會計信息化時代下,企業會計模式和財務管理模式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革,現代信息技術、通信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等在財務管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包括ERP、PDM、CRM等專業管理系統的應用,以及QQ、微信平臺等社交工具的應用,都顯著提升了企業財務管理效率。但許多企業的會計信息化發展仍停留在這一層次,對“互聯網+”技術中的云計算、大數據、數據挖掘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缺乏關注,導致實際信息化水平仍然較低[4]。
針對上述企業財務管理在會計信息化時代下表現出來的多方面問題,必須加快財務管理模式創新,提高企業內部競爭力。首先要進行財務管理理念的創新與重塑,樹立人本化理財觀念、風險理財觀念和信息理財觀念,通過財務管理的高效開展,幫助企業創造價值。應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總體指導,關注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在快速變化的企業內外生存環境下,找準企業的立足之地和發展方向。蘋果公司之所以強大,不僅是由于其出色的硬件設計能力和獨特的IOS操作系統,更是由于其擁有超過50萬的應用程序以及與各種媒體行業形成的良好合作關系。新時代的企業財務管理必須具備合作共贏意識,積極尋求合作,開展供應鏈價值管理,通過高效的財務分析、決策,為企業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會計信息化發展過程中,新型信息化人才已經成為企業寶貴的發展資源和企業間爭搶的稀缺資源。新時代下的人才培養更加強調有計劃的系統化培養,通過多種渠道,幫助企業儲備人才資源,并實現人力資源、智慧資源向企業經營成果的轉化。在財政部引發的《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中,已經明確指出了會計信息化高端管理領域的人才培養目標,近年來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也為解決企業信息化人才問題提供了有力支持。企業應積極參與到相關人才培養活動中,并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下,借鑒新的人才培養方法,創新內部人才培養模式,關注于現有人力資源的成長和發展。
在繼續加強會計核算軟件、EPR軟件等基礎培訓內容的基礎上,關注于會計理論與“互聯網+”技術的整合,創新培訓課程內容體系,滿足新型會計人才的發展需要。同時,為了實現智慧成果向企業經營成果的轉換,必須注重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通過構建扁平化管理組織結構,營造輕松、積極的工作氛圍,讓員工在開放的“互聯網+”平臺上參與到企業決策過程中,真正實現核算會計向決策會計的轉變。
會計信息化時代同時也是“互聯網+”時代,在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指導下,各行各業已經在“互聯網+”新經濟發展道路的探索中取得了重要進展。在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新型技術的推動下,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工業互聯網緊密結合,協同發展。這意味著企業財務管理必須與各項業務活動進行深度融合,提高財務管理的響應效率。因此,企業應積極構建“互聯網+”財務管理新模式,從財務組織結構、財務處理流程、內部控制方法等全面著手,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工作模式創新,進而實現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關注于無形資產管理,利用知識產權和專利權創造價值。
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出發:一是加大企業財務看會計信息化投入力度,盡快完善軟硬件基礎設施。比如在管理軟件方面,企業目前主要適用用友財務、金蝶K/3系列、SAPR/3系列等。這些較為成熟的財務管理軟件功能較為豐富,在“互聯網+”財務管理平臺構建時,應注重系統二次開發,實現與已有系統的有效銜接,節約信息化建設成本;二是加強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的溝通交流,包括與各業務部門之間的共同交流,統一的管理平臺下開展核算和計算工作,并對其過程進行記錄,提高財務信息透明度,為企業財務安全提供保障;三是對企業財務管理的重心進行調整,在關注無形資本管理的同時,做好無形資本風險規避工作,避免因開放的信息環境,使企業無形資本出現流失。
綜上所述,會計信息化發展推動企業財務管理正在進行一場本質性的變革,在此過程中,積極分析目前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可以找到有針對性的整改方向。并通過引入“互聯網+”思維和技術,促進會計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進而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效率,幫助企業創造更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