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萬力
(新余農商銀行,江西 新余 338000)
在中國改革開放后四十年的高速經濟增長中,充沛的勞動力供給有著極大的貢獻。由于勞動力總量增長迅速,加上大量的勞動人口從農業轉向制造業,中國的生產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中國過去四十年的增長,人口紅利功不可沒。而近年來,隨著六十年代生育高峰出生人口的老去,已經逐步接近或達到退休年齡,以及生育率的持續下降,按照衛計委2016年公布的數據,中國的總和生育率約為1.7,低于2.1的自然世代替換生育率,中國過去的人口紅利正在漸漸弱化。而老齡化問題逐漸凸顯,截至2017年底,中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為15831萬人,占總人口的11.4%。在這一形勢下,中國還能不能保持高速增長,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筆者的答案是,在未來的中長期,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任然可以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并不會受到人口問題的較大制約。
按照對各國經濟發展過程的歷史觀察,人口轉型我們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長率;第二階段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增長率;第三階段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增長率甚至是人口負增長。以上是發達國家過去的發展規律,然而對于中國而言,中國作為一個后發國家,可以直接從先發國家那里學習醫療技術和控制死亡率的方法,因此死亡率會快速下降。新中國成立后建立了完善的社會醫療體系,因此除了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災害”這一時期外,中國的死亡率特別是嬰幼兒死亡率呈現快速下降。2009年中國的零歲人口死亡率僅為16.6‰,而同期的印度則為50.3‰,為中國的三倍。過去我們所說的人口紅利主要在人口轉型的第二階段的后半段,這一階段勞動人口相對于被扶養人口更豐富,有著充沛的勞動力供給,且撫養負擔輕,可以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生產而不是消費上,從而有利于經濟增長。按照蔡昉和王德文的研究,人口紅利可以解釋1982-2000年間中國經濟增長的四分之一。而2017年中國的撫養比約為37%,人口紅利已經趨于下降,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經濟仍將保持高速的增長。
首先,中國的勞動參與率還有提升的空間,在短期之內中國的勞動人口還可以繼續增長。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結果顯示,中國五十歲至六十五歲之間的人口,勞動參與率隨年齡增長出現顯著的下降,六十歲男性的勞動參與率只有約40%,女性只有約30%,這一水平遠低于發達國家。我國目前的退休年齡女性為55歲,男性為60歲。推遲退休年齡可以提高勞動力的供給,同時降低領取養老保險的人數,減輕社會的養老壓力。根據測算顯示,如果中國的退休年齡每年提高半歲,由此提高的勞動力數量完全可以抵消勞動人口的下降。而隨著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延遲退休方案的推出以及社會觀念的變化,未來這一年齡段的勞動參與率可以顯著提升。以及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放開,中國的生育率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全面二胎政策實行后,2016年和2017年中國的出生人口從世紀初的1300-1400萬人恢復到了1700萬以上,勞動人口比的下降趨勢也會放緩,在短期內中國的勞動力供給仍然是充足的。
其次,目前我國的農村勞動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仍然很低,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九年,即相當一部分農村人口九年義務教育都沒有完成。而中國的產業要進一步發展,技術的進步是必須的,需要大量受過教育的技術人員。中國仍需進一步推行義務教育,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在國家近年來的大力推動下,我國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也在逐步提升,而且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隨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國勞動人口的勞動生產率也會相應的提高,可以彌補勞動力數量下降對于勞動產出造成的影響,同時也有利于促進中國的產業升級轉型,向高端制造業和服務業發展。中國的教育水平提升空間仍然很大,按照索羅增長模型,中國的人力資本仍有巨大的投入空間,這也是我國經濟總產出進一步增長的重要保障。
最后,我們可以看到,當今時代是信息時代,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一些傳統的崗位隨著時代的發展,將會被淘汰,對勞動力的需求也會降低。在制造行業中,一些基礎的制造、裝配工作已經逐步由工業機器人所替代。理論上制造業中的生產工作都是可以被機器所替代的,電子代工界巨頭富士康提出要在未來的十年內,用機器人取代80%的人力,可見未來對于產業工人的需求將會大幅下降。除了工業生產的自動化水平不斷的提高外,近年來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令人驚嘆,即使在服務業中,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現,一些服務性的工作也將被機器所取代,例如翻譯和自動駕駛。當今世界是一個變革的時代,未來的世界經濟增長模式很可能也會和過去不同,目前科技發展這一要素對未來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到底有多大是不可預知的,且呈現較為樂觀的態勢。中國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上成功的發揮了中國的后發優勢,走到了世界頂尖水平,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對勞動力增長的放緩過度擔憂。
盡管近幾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有放緩趨勢,然而就世界范圍內來看,中國目前的年均7%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仍然遠高于發達國家經濟穩定發展時期的年均3%左右的增長速度。中國的經濟增長潛力仍然是巨大的,除了人口紅利之外中國的經濟增長還擁有中國的技術進步和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只要中國合理利用經濟增長的要素,制定適宜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新時代的產業,我相信中國的經濟在未來仍然能保持較長期的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