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旎
(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經濟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土地流轉歷來都是社會高度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土地流轉是指土地使用權流轉,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含義,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可以通過轉包、轉讓、入股、合作、租賃、互換等方式出讓經營權,鼓勵農民將承包地向專業大戶、合作社等流轉,發展農業規模經營。到目前為止。土地流轉的模式有轉包、轉讓、入股、合作、租賃、互換五大模式。但是上面提到的流轉模式在貧困落后山區的適用性較差。
隨著我國教育的普及化及城鎮化進程的加速,許多貧困落后偏遠地區的農村家庭,隨著子女考學的成功,留在農村土地上辛勤勞動,真正為糧食增產做貢獻的只剩下所謂的老兩口。而隨著老兩口年齡的日漸增長,處于貧困落后偏遠地區的種糧老人越來越力不從心。貧困落后偏遠地區和其它的平原農村地區不論在種地種糧的現代化手段方面,還是居住地離種糧的距離方面截然不同。貧困落后偏遠地區的農民種地仍停留在封建時候的刀耕火種,人背馬駝的傳統階段,由于貧困落后偏遠地區的農地都處于山高路遠的地方,不適合采用現代化的農業機械進行耕作,另一方面農民考慮到投入的成本,使用現代化機械意識也不高,而平原地區的農民種地,由于地理位置,思想意識等的方面原因,不論種地的機械化水平,還是新技術和高科技的使用都遠遠高于貧困落后偏遠地區的種地水平。基于貧困落后偏遠地區的地理位置和思想意識的特殊性,貧困落后偏遠地區的種糧行為純屬真正意義上的體力活。而現在,隨著子女考學的成功,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日益年邁的老人面臨祖祖輩輩賴以為生的土地確實難以持續耕作下去。過去經常性的做法,如果出現沒人種的地,可以把這些無力耕作的土地以比較低的承包費轉租給當地的村民,而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許多貧困落后偏遠地區的農村出現了比較嚴重的“老齡化”和非常突出的所謂的農村“空心化”,現在即便不收任何的租金,也就是白送給村民去種,都很難找到愿意種地的村民。這就導致了現在種地的農村留守老人不知所措的局面。然而這些辛勤勞動的農村留守老人怎么忍心把祖祖輩輩賴以為生的土地拋之于荒山野林于不顧,但是堅持種下去但從從體力方面確實很吃不消。另外想說明的是,貧困落后偏遠地區的土地雖然山高路陡,但是糧食產量確很高,這些地區除了用水量比較大的稻谷這種特殊的農作物,其余的像玉米,馬鈴薯,大豆,蕎麥等這些農作物的產量確實很高,這也是許多種地老人不忍心把土地拋棄的原因之一。針對上面提到的問題,作者親自選擇了云南省宣威市龍場鎮吉樂村進行了實地考察。吉樂村隸屬于龍場鎮得所行政村,屬于半山區。位于龍場鎮東北邊,距離得所村委會1.3公里,距離龍場鎮4.3公里。國土面積有3.7402平方公里,海拔2020米,年平均氣溫12.9℃,年降水量95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馬鈴薯等農作物。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30戶,有鄉村人口899人,其中農業人口899人。我們調查組對其中子女考學成功的一對夫婦進行了實地調查,據了解,這個家庭的目前的家庭成員構成情況是,被調查的這對夫婦男老人今年71周歲,女老人68周歲。當問及子女情況的時候,男老人給我們介紹到,他們總共有兩個孩子,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女在幾年前考上大學之后都留在省城工作,只有平時節假日的時候才有空回家看望老兩口。家里目前有將近十畝的山地,年產玉米9000斤,土豆11000斤,大豆300斤,蕎麥500斤,大紅豆400斤。經老兩口介紹,這里的土地產量不錯,但是耕作十分吃力,全靠牛拉,人背,馬駝,隨著老兩口年齡越來越大,由于身體的原因,在前幾年就有放棄種地的想法,想把土地流轉出去,不需要任何租金也沒任何村民愿意種地。問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村里能種地的年輕人都到深圳、廣州、浙江等地打工去了,另外一方面,村里現在年齡不是特別大的老人自家都有山地,在把其他村民的的承包過來,即便不需要租金全靠人力沒有機械化也種不了那么多地。老兩口談到這里的時候心里十分犯愁。除此之外,在全村230多戶的農民中,像上面老王家的情況在村里非常普遍,約占一半左右。
雖然地處貧困落后偏遠地區,但是這些地區的糧食產量在全國糧食總產量的貢獻中卻不是一個小數據。我國的18億畝耕地紅線中,很大一部分包括的就是這些落后山區的耕地面積。雖然目前國家有種糧方面的補貼,但是這些山區以種地為生的農民,年紀雖大但是仍然在為我國18億畝耕地紅線作出努力,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畢生貢獻的農村種糧人,真正得到的財政種糧直補為數也不多。
“鄉村振興戰略”是2017十九大報告里提到的七大戰略之一,也是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根據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闡述,所謂的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達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就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如果從事農業的收入遠遠高于外出就業的收入,那么種地就是有奔頭的,當農民也會有吸引力的。只要種地的收入高于從事其它行業的收入,即便在偏遠的山區,在落后的農村,土地流轉自然會順暢,落后偏遠山區土地流轉困境也就會得以解決。
落后偏遠山區土地由于生產條件差、機械化水平較低、勞動生產率較低等各方面主客觀的原因,導致土地流轉比較困難,但是落后偏遠山區的糧食產量也是我國糧食安全不可忽略的一個生力軍,那么,我們只有借助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力量,來促進落后偏遠山區的發展,解決落后偏遠山區土地流轉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