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大通區會計核算中心,安徽 淮南 232000)
隨著我國國庫收付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機制也已成為了財政監督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建立起一套科學、完整、實用的動態監控體系,是財政部門把好資金支付關的重要保障。縣區財政在強化財政管理、嚴肅財政紀律、推動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推進縣區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工作,已成為新形勢下國庫管理的重要課題。
我國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起步于2001年,經過了十幾年的探索實踐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區級財政部門由會計集中核算向國庫集中支付轉軌卻只有短短幾年時間,由于基層財政部門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起步較晚,動態監控機制建設也相對滯后,因此,對財政資金的監管也相對薄弱,成為了制約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瓶頸。因此,完善縣區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機制已刻不容緩。
縣區財政是我國財政基層,承擔著基層財政紛繁的事權,而基層部門人員少、事務多的現狀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財政對資金的有效監管,依靠人力對資金的收繳、支付全流程進行監督,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容易疏漏。通過縣區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工作的開展,依托信息化網絡體系,財政部門能及時掌握財政資金支付信息,發現違反制度要求或涉嫌違規違紀的異常支付行為,從而保證財政資金的支付安全,降低支付風險[1]。
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反腐倡廉成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增強財政透明度,落實預決算公開制度,加強對“三公經費”、會議費、差旅費等敏感支出的監管,落實“八項規定”的要求[1],成為新形勢下財政工作的重點。因此,建立健全縣區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體系,加強財政資金監管,也是減少腐敗滋生,打造陽光財政的必要手段。
由于我國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尚處于起步階段,沒有西方國家的發達完善,相對于國庫集中支付業務的推進來說,在制度方面還不夠完善,雖然各地區都在積極開展動態監控體系的探索,但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相對統一規范的動態監控制度。在監控范圍、監控內容、實施程序、糾偏措施、責任追究等方面缺乏行政法規和上級文件依據,影響了動態監控工作的有效性,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動態監控工作的順利開展。
由于縣區級國庫集中支付范圍未能涵蓋所有資金收支業務,導致一部分資金未納入到國庫平臺統一管理,因而就有部分資金游離于財政監管之外,沒有被納入到動態監控的范圍中,導致了動態監控存在一定盲區。例如:部分資金監管只涉及支出,未涉及收繳,土地出讓金收入、行政事業性罰沒收入等一些非稅收入未納入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管理之中。
目前,區級動態監控只涉及到財政本部門及各預算單位,而對于國庫集中支付的最后環節—代理銀行的監管比較薄弱,認為錢從財政出去了就和財政無關了,對代理銀行是否按照財政部門的支付指令及時、規范、準確的支付資金,是否按要求先支付后清算,是否能快速準確的上傳公務卡消費等信息,是否積極履行各項服務職能,規范高效地為財政部門和各預算單位提供代理服務等沒有進行有效監管。
從目前的縣區級動態監控管理體系來看,財政部門僅依靠國庫平臺系統對資金收付業務的異常情況進行警示、提醒以及阻斷。單一的監控方式,不僅使監控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方位、全流程的對收支業務進行監督管理,而且使監控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如雖然監控的預警規則目錄是不對外公布的,但一些單位在國庫集中支付執行過程中,總能總結出一些規避監控規則的方法和手段,導致監控力度削弱。這就需要我們對動態監控體系進行更加科學地設置,全方位、多角度的實施監管。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依托的是信息化網絡系統,而動態監控系統也需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確保實現預警高效和信息集成,從而達到實時監督、智能預警、綜合分析的目的。考慮到網絡安全的問題,我區的國庫平臺使用的是財政專網,專用的網絡、專用的電腦,才能保障財政資金支付的安全、高效。
一方面,逐步將所有財政資金納入到動態監控的范圍,包含預算收入、非稅收入、預算支出、往來支出等,使動態監控貫穿財政業務的全流程;另一方面,動態監控應該延伸到資金支付的整個過程,從指標下達,計劃批復,支付錄入到支付審核,銀行清算,對資金支付的全過程實施全流程監控,形成一個完整的監控鏈條。
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的作用是將財政監督職能由事后監督前移到事前、事中的防范,比如對于支付申請書的規范填寫要求預先設置,對不合規的進行事前提醒;對于違規進行的單位賬戶之間的資金劃轉進行預警;對于改變專項資金使用用途的予以阻斷。使不合規的支出被提前甄別出來,保障了財政資金的安全。而事中、事后的監督是對事前監控的有效補充,對信息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挖掘,為今后的財政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構筑全方位、多角度的動態預警規則體系,使預警規則更加科學、完整、準確,以提高動態監控工作的效果。一個運作高效的監控體系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應隨著財政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政策關注的熱點而不斷更新。比如“八項規定”出臺后,針對“三公經費”的支出應增加專門的預警規則;針對民生工程及扶貧資金等重點項目進行重點監控,對專項資金改變資金用途,挪用項目資金以及其他違規事項進行重點監控。
充分發揮信息系統的大數據優勢,利用動態監控系統數據分析的功能,深入挖掘信息的價值。通過分類比較、綜合分析、趨勢分析等多種分析方法,對國庫集中支付資金相關信息進行監測、判斷、核實、處理和數據挖掘分析,以達到對信息數據的充分開發和利用。如通過信息的分析,對同一單位的不同時期進行縱向比較和對預算單位之間進行橫向的對比,從而發現問題;通過及時糾正預算執行偏差,保障財政資金安全、規范、有效,以達到糾偏、警示、威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