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麗堃 桂 麗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生態環境一旦被破壞,我們將付出沉重的代價,先污染,后治理帶來的是巨額的治理費用和收效甚微的環境改善,在污染過程中人類的生活越來越糟,由于不干凈的水,充滿毒氣和雜質的空氣,以及受污染的動植物,各種各樣的疾病爆發,人的生命受到了嚴重威脅。然而商人逐利的本性似乎大過了生而為人求生的本能,即使明白污染環境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卻依然只追逐短期利益。企業不僅是資源的主要消耗者,還是制造污染的一大源頭,對于生態環境有著直接的影響,國家要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戰略,治理好企業的能耗,排污,綠化等環保問題是關鍵。本文通過探討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現狀,了解企業與環境的關系,以期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在生態環境日漸惡劣的形勢下,我們有必要重視環境保護與生產發展的平衡問題。
環境會計在我國興起較晚,近幾年也不斷有新的觀點涌出,故還未形成統一且權威的理論。本文采用肖序對環境會計的定義,環境會計是企業基于環境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的限定,制定環境目標,采用貨幣和非貨幣化計量手段,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企業在環境保護,污染防治中的資金運動,并評價內部環境績效的信息系統①。內容上,環境會計信息主要包括:環境要素的情況、環境對企業的潛在影響和已經造成的影響、企業對環境的潛在影響和已經造成的影響。環境會計信息作為企業反映給社會及政府最直接以及最全面的環境報告,它的披露無疑是必要的,同時也應該是強制性的要求。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主要通過年度財務報告,社會責任報告,招股說明書等形式進行,少數企業單獨發行環境報告書。披露的內容以企業根據《公司法》,《環境保護法》等單獨編制的公司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及應急預案、通過環保測評的項目、證書以及企業引進的環保設備,取得的成果為主。而企業在節約能源、降低消耗、減少污染物排放及增加廢棄物循環利用等節能減排方面取得的可量化的環境績效信息,卻少有披露。此外,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著環境責任意識缺乏,對環境會計披露認識不足,企業環境保護工作不力等問題。
1.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導致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低下。目前,我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相對完善,為上市公司對環境信息的披露提供了依據和方向,然而,由于沒有會計法規對有關環境因素做出明確規范,上市公司在環境信息披露時,不能有效、完整地表現企業在環保方面所做的工作。大部分企業披露的程度往往根據其自身的特點以及相關會計人員的主觀意向各不相同;披露的內容往往通過定性描述來披露,包括企業遵循的環保理念、環境政策、管理目標、環境管理活動及其社會影響等信息。由于缺乏各項數據,表格,圖形等的支持,實用性較低,從而導致信息使用者的參考價值降低。
2.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方式缺乏標準。2010年,環境保護部門公布了《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見稿),明確了重污染行業,規定這類上市公司應定期披露環境信息,發布年度環境報告,鼓勵其他行業披露。雖然規定了重污染企業提交環境報告,但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披露形式依然沒有形成統一標準,因此,大部分企業將環境信息列示在公司年度報告,社會責任報告或公司網站的角落里,不利于信息使用者查閱,這表明目前環境信息披露受重視較低,企業還未建立環境會計信息意識。此外,雖然畜牧,養殖等其他行業未被列為重污染行業,但這些行業對于環境的影響也很大,因此有必要對其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
3.與環境信息有關的財務會計還不健全。企業建立環境會計的內在動力與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取得的收益息息相關。中國對企業環境保護工作的獎勵通常是通過稅收減免和各種補貼來實現的,目前,企業對“三廢”治理、環保設備使用、污染防治技術等方面的收入沒有作出專項收入確認或環境績效評價信息披露要求,在大部分上市公司相關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中,找不到因環保工作優秀而獲得減免稅等獎勵性信息;其次,由于《環境保護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條例》和《企業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普遍缺乏對實施“三同時”制度發生的費用單獨確認的規定,企業不便直接評估相應的環境保護支出,難以準確控制環境保護成本、監督環境保護責任。
我國有關部門應在法律法規的指導下完善會計準則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明確披露程度,方式及內容,使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方法易于把握,披露出有價值的信息。對于國家重點監測的環保數據,如綠化,排污,降耗等方面應給出具體的數據說明,并對環境信息進行連續的監測與統計,提高企業前后環境報告關聯性,便于其縱向比較;對企業的環保投資,實施的環保策略和采取的環保設備是否有效,進行跟蹤報告,以便企業評價環保績效,有關部門準確掌握所披露的環境信息,報告的預期使用者得到有效的信息。
國家應對不同污染程度的上市公司進行劃分,根據劃分等級制定不同的披露標準。企業在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要求下,結合自身情況,應根據其污染程度,依據所屬類別進行必要的環境信息披露,制定統一的環境披露標準格式,鑒于行業類型不同,而披露的內容有所區別,可先統一行業標準,使各同類型企業橫向可比。政府及監管部門便能更加準確地比較各同類型企業污染程度,掌握企業的環境保護支出比例,從而更好地制定企業的環境保護目標,一方面可以為不同企業比較環保效率提供數據,借鑒更優的環保模式,另一方面也將使企業自身更好地優化其環保戰略,節約環保成本,提高環境績效。
對于重污染性企業有必要單獨設立科目核算的,可以采用專門科目進行核算,一來便于數據統計,整理企業環保戰略有關的會計信息,二來確定了統一的會計處理口徑,這為編制獨立環境報告提供直接數據來源,也為建立企業的環境會計管理系統打下基礎,從而有利于降低會計和環境監督部門的人力成本,同時也方便第三方審計人員在對財務報告審計時,針對環境信息同時進行審計。雖然提高了對審計人員的要求,但也是會計發展的必經之路。
注釋
①肖序:《環境會計制度構建問題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年版,第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