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碩
(中國人民銀行漢中市中心支行,陜西 漢中 723000)
近期,筆者對陜西省漢中市9縣2區100位農民工就業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從調查情況看:農民工收入增加較快,2017年,調查對象月平均工資為3521元,已漸漸接近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但農民工就業的一些隱憂也漸漸露出端倪。
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擇業日趨理性,除關注工資、待遇外,還依次關注工作強度、安全性,工作穩定性,發展機遇,人文關懷等。對就業的行業也有了較多的選擇,32%的農民工希望進入電子、機械制造行業,27%的農民工希望進入服務業(如餐飲、家政、零售、物流等),21%的農民工希望進入建筑業,20%的農民工希望進入紡織、服裝、食品加工業類等。
隨著地區間工資差別的縮小,2017年,在本省內務工人員比例達到了39%;其他地區34%;東南沿海地區27%;在本省務工人員比例超過了東南沿海地區。春節過后,有63%的農民工仍將踏上外出務工的道路,超過半數的人表示將重新找工作,而首選在本省內找工作的人數占比高達49%。在省內就近務工,可避免春運期間長途奔波,節省交通費用,務工者也可在節假日里增加回家次數,以兼顧家中老人和孩子,使他們盡可能的享受到家的溫暖和親情,減少農村留守兒童問題。
2017年,漢中外出農民工工資收入達不到期望的占比為20%,較2016年下降12個百分點。2017年,漢中外出農民工月平均工資為3521元,比上年提高了343元,增長10.79%,增速高于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工資漲幅,表明農民工與城鎮職工之間的收入差距縮小,農民工的勞動付出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并逐漸獲得了較為公正的工資待遇。外出就業積累一定的積蓄后,54%的農民工理想的定居地是離家較近的中小城市、城鎮。
農民工在擇業時,65%的被調查者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缺少職業技能;20%的是收入達不到預期;11%的是就業信息不暢;只有4%的是因戶籍問題。說明戶籍問題這一劃分城鄉居民的鴻溝已漸漸成為歷史,戶籍對擇業的制約影響已日漸淡出。2017年,農民工外出找工作27%的人感覺比以前容易了,這一比例又較2016年上升了9個百分點。
2017年,漢中外出就業農民工初中及以下學歷占59%,較2016年上升7個百分點;高中學歷占21%,較2016年下降11個百分點;大專及以上學歷占20%,較2016年上升5個百分點。農民工中學歷兩極分化,初中及以下學歷和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大幅增加,高中學歷階段人員大幅下降,形成了一個斷層,反映出農村高中階段教育滑坡,近年,農村大多數村鎮已沒有高級中學,農村子女上學路途遙遠,加上高中已不是義務教育,費用支出較多,多數農村子女初中畢業后即輟學,只有少數家庭條件較好,且學習成績也好的農村子女才能繼續上高中,考大學。目前,農村子女初中畢業后,繼續就讀高中的比例不足10%。農村教育發展的滯后,致使部分農民工技能、知識水平較低,在就業中處于劣勢地位,就業機會減少、難度加大。
調查中農民工月最高工資是11000元,月最低工資是1000元,月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11倍。農村高中階段教育的滑坡,致使農村低學歷人員增加,外出務工時,學歷低、缺少職業技能成了他們就業的最大障礙,且也抑制了他們收入的提高,致使收入差距日益懸殊,收入差距擴大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
一是農民工外出打工、討生活,將子女留在農村,由爺爺、奶奶看管,成為留守兒童,爺爺、奶奶通常只能照顧其吃飽、穿暖,無力承擔其成長階段的教育和學習輔導,致使部分成為問題留守兒童;二是部分農民工將子女帶到打工地,大部分在不正規的打工子弟學校就讀,但這類學校設施落后、教學環境差、師資力量弱,這些農民工子女從開始受到的教育就弱于同齡人。
調查中,68%的外出務工人員未接受過政府的免費職業技能教育、就業指導或就業推薦等。農民工外出就業渠道:67%是靠同鄉、親朋介紹;13%是通過政府組織;7%是通過報刊、網絡媒體;7%是通過招聘會;6%是通過職介機構。對政府鼓勵開展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優惠項目,較為了解的農民工僅占14%,了解一些的農民工占63%,根本不了解的農民工占23%,根本不了解的農民工占比高于較為了解的農民工。政府在為農民工提供職業技能教育、就業指導和就業推薦方面未起到主導作用。鼓勵農民工開展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優惠項目宣傳力度不夠,農民工大多不太了解。
現階段,建議各村鎮就地取材免費舉辦夜校及各種培訓班,加強對農村人口文化知識的補習及業務技能的培訓,重點彌補18歲以下的農村輟學青年不能繼續求學的遺憾,以提高人口素質及農村青年外出務工的競爭力。從長遠出發,建議開展高中階段的義務教育,解決農村人口及城鎮低收入人群的求學問題。讓未成年人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權利,不要讓家庭經濟條件成為制約他們繼續受教育的障礙。
一些農民工,尤其是低收入的農民工,他們從事的工作勞動強度大、安全性低,但卻往往享受不到工傷、醫療、失業、養老等社會保障。農民工一旦受傷、生病、年老,本人甚至整個家庭就會淪為貧困人口,有時,生存都是問題,建議盡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保證每一位農民工都享有工傷、醫療、失業、養老等社會保障,讓每一位公民都充分沐浴在社會保障的陽光下,保證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同時,應加大廉租房建設力度,解決農民工居無定所,長期在打工地與農村之間漂泊的現狀,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降低農民工在打工地的安家成本,讓他們盡快融入城市生活。
建議各地政府要加大對國家出臺的相關優惠政策和優惠項目宣傳落實力度,讓農民家喻戶曉,引導、鼓勵農民在家鄉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對擬外出務工的人員應加大培訓力度和就業指導,同時,政府應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資源優勢,各地政府之間相互協調、協商,充分挖掘農村富余的人力資源,并為他們提供就業信息,也可更好的解決部分地方的用工荒,減少人力資源浪費,還可大量減少農民工通過非正規渠道外出擇業被騙,提高政府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