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慧 陳薷薏
【摘 要】近幾年,“網紅經濟”這種新的經濟形態飛速發展。在巨大利益吸引下,網紅為成名獲利發布各種吸引眼球的信息。其中不乏虛假言論、色情淫穢信息,這引起社會的輿論和討伐。“網紅經濟”的發展引起的影響有利有弊,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關注并及時做出整頓。
【關鍵詞】網紅;網紅經濟;思想觀念;影響
一、從“網紅”到“網紅經濟”的發展
(一)“網紅”現象過渡為“網紅經濟”的過程
網紅是指在網絡上因各種原因而引發他人關注從而獲得追捧走紅的人。網紅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1.0階段,以郭敬明、安妮寶貝等為代表的網絡文學寫手階段;2.0階段,以鳳姐、芙蓉姐姐等為代表的“審丑”出格行為階段;3.0階段,以通過各種形式在微博、公眾號、直播、段視頻等平臺走紅的階段,這個階段網紅和粉絲的互動更加密切,并實現了變現的過程。
2016年網紅papi醬拿到了1200萬元投資,其估值達到3億元。papi醬獲得的投資引發了一個新經濟形態:網紅經濟。2016年也稱為“網紅經濟”的爆發元年。2014年淘寶“雙11”活動的前10名店鋪中就有網紅店鋪的出現,此時“網紅經濟”已出現苗頭。
(二)“網紅經濟”的成因
1、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民增多受眾基礎擴大。“網紅經濟”主要是以網紅和粉絲之間的粘合度和關注度作為發展支撐。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發展不同步,致使社會大眾出現焦慮恐慌、精神空虛等癥狀。網紅的出現給他們帶來許多新鮮有趣共鳴的內容,讓他們緩解焦慮、填補空虛。
2、科技的進步,媒介平臺多樣化。從博客小說網站到微博、公眾號、短視頻、直播等平臺的問世為網紅提供了多樣化曝光渠道。
3、局部社交媒介平臺分成變現措施興起。2015年下半年中國直播行業飛速發展,為了能讓更多人創作有趣的內容來吸引新用戶注冊,直播平臺憑借分成變現的收入模式吸引了大量創作者。網紅群體隨之壯大,網紅的吸金能力也越來越強,呈現巨大的經濟效應。
4、網絡支付的便捷化。隨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推廣,減弱了消費阻礙,增強了消費欲望。
網紅強大的吸粉和吸金能力是“網紅經濟”出現和維持發展的重要動力。“網紅經濟”只是一種經濟現象,它是一個中性詞。但活躍在“網紅經濟”里的主體:網紅卻擁有主觀意識,個人觀念。他們的行為會影響粉絲群體。“網紅經濟”持續發熱,不少人紛紛加入網紅大軍。問題隨之而來:網紅門檻低,誰能保證每一個網紅都擁有才華?高素養?堅守道德底線?當一個魚龍混雜的網紅群體向受眾輻射其影響時后果會如何?
二、受影響的受眾群體
據《2017中國網紅經濟發展洞察報告》數據顯示,中國網紅粉絲總人數增加到4.7億人,分布在四線城市及以下的粉絲最多達到30.6%,三線城市達到23.5%,二線城市達到23.1%,一線城市僅占18.5%。經過調查,我們發現網紅的粉絲群體主要為:“90后”和“00后”一代人和部分“85后”,他們基本構成了社會的年輕人群體。其中,高中生、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的“90后”群體占比較大,部分初中生也十分關注網紅動態,甚至小學生對網紅都有所了解。據一項北京市多所小學開展的抽樣調查顯示,有八成的小學生想成為網紅,一些家長甚至給孩子報了“網紅培訓班”。大學生網紅比例在逐年上升,大約有10%高中生也加入了網紅行列,網上甚至能看到初中生網紅的身影。
在這個粉絲群體里面,大學畢業了的“90”后和“85后”群體思想已經成熟并具備對事物的判斷能力。網紅給他們帶來的更多是生活的樂趣和一些碎片知識。網紅對他們的影響力相對較小,但在三四線城市里的粉絲依然有所影響。三四線城市的經濟水平落后,工作待遇差,他們更需要獲得滿足感和認同感,網紅對他們的影響會比一二線城市大。學生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群體。學生群體的價值認知判斷、是非判斷和自我約束力都未達到一個完全成熟狀態。他們喜歡效仿他人和思想觀念更容易發生改變。
三、對上述群體產生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對創新意識和版權意識的提升。據《2017中國網紅經濟發展洞察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粉絲人數在10萬人以上的網紅人數較2016年增長了57.3%,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網紅想脫穎而出獲得長久關注,只有不停創新內容吸引粉絲,創新意識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粉絲。同時,網紅對其發布內容的維權意識明顯,一般轉載都需得到網紅的許可。面對未經同意而轉載之人,他們都會發出聲明批評或要求下架,粉絲也會在下面評論或私信要求下架。版權意識在無形之中影響粉絲。
2、利于塑造良好的精神品質
(1)自信率真。網紅即使身材樣貌不出眾但在鏡頭前依然非常自信。特別是美妝時尚博主,她們不是每個外貌都十分出眾卻能自信出眾地活著。很多粉絲私底下會私信她們問要如何才能更加自信。她們也會專門出一些視頻來講訴自己的經歷來鼓勵她們。
(2)樂觀豁達。面對網絡黑子的辱罵,她們表現得不卑不亢卻又樂觀豁達,用自嘲的方式來一笑而過。這些網紅的樂觀豁達不僅娛樂了粉絲還影響了粉絲。
3、提高個性化發展意識。在信息繁雜過目即忘的網絡,沒個性是無法得到他人關注的。符合社會接受程度的個性是他們的亮點,甚至是維持粉絲喜愛度的重要原因。網紅所展現的個性化形象,粉絲感受到的不僅是他們的個人魅力,而且會讓粉絲想效仿發展個性,不做一個普通毫無特色的人。
(二)消極影響
1、價值判斷易產生偏差
(1)對自我價值判斷的偏差。當草根成為著名網紅時,粉絲會提高對自身的價值判斷。草根網紅的生活狀況和背景與大多數粉絲相近,他們的成功讓粉絲仿佛看到了自身價值的實現。當粉絲群體也開始向網紅發展時卻因忽略了成功背后巨大的艱苦和付出,而得不到預期的回報心里會產生巨大落差,懷疑自身價值從而降低對自身價值的判斷。
(2)對傳統文化價值判斷的誤差。隨著大眾時間的碎片化,大眾更樂意接受零碎知識。網紅創作的內容大多為碎片化知識,更符合受眾對某種特定知識的渴望。但這會讓受眾覺得相對中規中矩的傳統文化,這種碎片知識的幫助更直接有效,從而對傳統文化的價值產生質疑不愿意閱讀了解。
2、對核心價值觀的消解
(1)敬業精神。網紅的巨大收益讓很多粉絲都十分眼熱,比起每天耗時耗力完成的本職工作卻可能連他們收入的十分之一都沒有。巨大的落差會讓他們淡漠本職工作而想去做網紅妄想一夜暴富。他們卻沒發現很多網紅只是泡沫化成功,想讓這種成功一直保持活力,所需的是一個正規的團隊、無限的創意內容和保持道德法律底線。學生更易受到影響:讀書工作還未必有別人靠顏值直播受到的打賞多。這種風氣會扭曲就業觀和敬業精神。
(2)誠信精神。很多網紅制假售假來謀取利益。粉絲因為信任網紅才選擇購買其產品,這種欺騙粉絲感情的行為無疑在破壞人與人之間基本交往的誠信原則,會滋長不講誠信的風氣。
(3)公平精神。網紅的巨大收益和所付出的努力呈現嚴重的不協調,小付出大收益,這對其他勞動者而言是不公平的體現。
3、不利于正確金錢消費觀的確立
(1)網紅大肆在網上炫豪車豪宅奢侈品展現金錢至上的形象,不利粉絲擺正金錢觀,易誘發“拜金主義”。
(2)網紅在產品推廣時會把一些本身普通的產品重新定位為一個良好的產品,通過聲情并茂的描述來展示產品的優點,會刺激粉絲進行沖動性購買而不做購買決策。
4、審美觀的破碎
很多網紅通過“審丑”獲得大量粉絲,發布的內容以獵奇搞怪為主。甚至出現“以丑為美”、“以丑為榮”的現象。這和社會主流的審美觀背道而馳,對審美觀尚未成熟的粉絲來說,極其容易使之前建立起來的審美體系崩塌,追求獵奇搞怪的“審丑觀”。
5、對責任觀的淡漠
在巨大利益吸引下,很多網紅為吸引眼球而傳播虛假言論甚至傳播色情淫穢信息,嚴重違反了道德和法律底線。對社會道德法律責任的漠視影響粉絲的責任觀。
(三)影響成因
1、粉絲認同心理的需求
當草根逆襲成為著名網紅時,粉絲對其的認同感會上升并帶來心里的滿足感。致使粉絲對這些網紅平時發表的言論會多有信任和維護。
2、信息良莠不齊
魚龍混雜的網紅群體發布的信息良莠不齊。有些道德法律水平低的網紅只能靠傳播低級惡趣味的信息來吸引眼球,而網絡監管對信息管理不到位不能及時阻止傳播。
3、粉絲缺乏對信息的判斷能力
面對網紅傳播的信息時,粉絲缺乏對信息的判斷全盤接受不在意這些信息是否違法。對于色情淫穢信息時更樂意接受甚至會產生維護心理,對舉報者產生討伐心理。
4、網紅成名方式增多,素質保障減弱
隨著各種平臺的出現,成名方式增多,門檻變低,網紅的綜合素質得不到保障。
四、措施建議
(一)加強網絡監管和媒體平臺的監督
實現嚴格的實名制,對發布的信息進行嚴格審核,對傳播不良信息的網紅按程度進行處罰并且公之于眾,對一些存僥幸心理的人形成震懾力。同時也加強對相關平臺運營者的監督,如若發現平臺對不良信息置之不理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可以建立媒介平臺評價體系,每個季度都對媒體平臺進行清查評分,對于一年表現良好的平臺公布在網上進行表揚。對于表現差的媒介平臺視嚴重程度分層次懲罰。
(二)打造“正能量”網紅
現如今學生網紅比例逐漸增多,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在大學校園內和外界的網紅孵化公司合辦開設相應的課程(可分為線上和線下課堂),讓真正對此有興趣的人進行較為系統的全面教育,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抬高成為網紅的門檻。借助新一代有思想的“大學生網紅”來以青年人喜歡的方式宣傳主流價值觀。同時,大力支持網紅孵化公司的發展,要求其對德智美進行教學,培養一批具有“正能量”的新生代網紅。可大力宣傳具有“正能量”標簽并已經有一定影響力的網紅,邀請他們上類似于《開學第一課》之類的節目宣傳,揭開“網紅經濟”的面紗,講訴網紅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也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三)學校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學生信息判斷能力
學生群體的個人思想、價值體系尚在成形階段,很容易受到外界沖擊而改變思想。學校應當加大教育力度讓學生形成善于質疑、自我反問的意識,同時灌輸一套基本的判斷標準,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學生們自覺抵制不良信息、不瀏覽不傳播的意識。同時,要在教學中融入主流價值觀,達到教書育人的效果。
(南京財經大學,江蘇 南京 210023)
參考文獻:
[1]侯卓沅.警惕網紅經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消解[J].中國集體經濟,2016(9).
[2]陳敏,焦明甲.淺析網紅精神的表現及未來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17(10).
[3]艾瑞網.2017中國網紅經濟洞察報告[EB/OL]. http://report.iresearch.cn/wx/report.aspx?id=3009.
[4]李紅霞.網紅經濟發展原因及趨勢分析[J].雞西大學學報,2017(3).
[5]邱袁利.網紅對大學生價值觀形塑的影響研究[J].法治與社會,2018(1).
作者簡介:
李嘉慧(1997—),女,廣東廣州人,現就讀于南京財經大學廣告專業。
陳薷薏(1997—),女,上海人,現就讀于南京財經大學廣告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