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琛
【摘 要】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和強國建設進入新階段,機關后勤工作作為知識產權事業的基礎保障和重要支撐工作,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本課題從政策的高度、理論的深度、實踐的廣度出發,總結機關后勤工作的特點與作用,分析我局機關后勤改革工作現狀、主要問題和新時代下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變化,梳理明晰新時代機關后勤工作新的歷史方位和工作目標,明確新時代機關后勤工作的主要矛盾,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局黨組關于機關后勤工作“科學、精細、安全、廉潔”指示精神為具體指導,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和發展、辯證的觀點,現代經濟理論思想和十九大報告精神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創新是機關后勤工作發展的驅動力、協調是機關后勤工作健康平穩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節能型機關建設的必要條件、開放是機關后勤工作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共享是體現全局職工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本質要求五大方面對新時代下機關后勤工作提出發展設想,使機關后勤工作緊緊與國家新時代的發展保持同步,與知識產權事業新階段的發展保持同步,與局職工對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保持同步。
【關鍵詞】機關后勤;新時代;發展設想
一、我局機關后勤改革現狀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我局機關后勤改革現狀
1、國家事業單位分類政策。隨著國家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出臺,事業單位改革的時間表和進度表已經明確,2012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公布了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指導意見,明確了改革的原則,提出了改革的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要求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確、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督有力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中央國家機關后勤改革到2020年,也要按計劃完成改革進度要求。
2、我局后勤工作現狀及特征。(1)工作現狀。我局目前后勤工作實行管辦分離,即專利局辦公室承擔管理職責,機關服務中心承擔服務職責,為全局和職工提供機電運行、安全保衛、交通運行、環境衛生、醫療保健、文印、餐飲等綜合后勤服務保障。(2)特征。我局機關后勤具有攤大、點多、線長、事雜和保障任務重、安全壓力大、職工流動性強的特征。“攤大”主要表現在為知識產權局機關、專利局所屬部門、局直屬單位和京外審協中心等40多個部門、一萬余名干部職工,提供服務保障工作任務?!包c多”主要表現在機關后勤服務人員分布在局內外55類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工作地點分散、涉及面廣。“線長”主要表現在服務保障范圍涉及局機關大院和學院國際、庚坊國際、紫金大廈等四個大的辦公區域,小營等四個家屬宿舍區,以及京外審協江蘇中心、河南中心和湖北中心?!笆码s”主要表現在事多、繁雜、瑣碎,涉及局后勤保障的方方面面,每天都在與吃、住、行、用打交道,每件事都牽扯到干部職工的切身利益。“保障任務重”主要表現在服務對象對服務質量和服務內容有多種需求,局機關部門多、人員多、活動多,這就要后勤人員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不斷創新,才能滿足機關后勤正常運轉以及后勤服務的需求?!鞍踩珘毫Υ蟆笔菣C關后勤部門的一個顯著特點,不管是車輛、膳食、醫務,還是消防、機電運行、門衛等,都與安全問題緊密聯系。如果哪一個人、哪一件事、哪條規定、哪個環節落實不到位,都有可能發生安全問題?!奥毠ち鲃有詮姟敝饕憩F在保潔員、維修員、警衛員、餐廳服務員等一線工作人員,由于受職業特點、學歷層次、工資待遇等條件所限,個人對工資、收入、待遇等需求多樣化發展,流動性大、不穩定性強,而且隨著社會職業層次的顯著變化,部分崗位招工越來越困難。
3、我局后勤服務社會化情況。對局服務中,除少數技術性、特殊性較強的工作如電梯維保、消防維保、大型空調機組維保委托社會專業力量承擔外,其余均由機關服務中心自身力量承擔。事業單位改革分類定位關系到機關后勤今后改革的出路和走向,職能和作用。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迅速增加的審查隊伍,對機關后勤保障的力量帶來了很大壓力。從我局成立之初的一千多人,到現在一萬余人的服務對象,服務保障任務的工作量也不斷加大,如今服務范圍已擴大到局機關和學院國際、庚坊國際、紫金大廈等四個大的辦公區域,小營等四個家屬宿舍區,以及審協江蘇中心、河南中心和湖北中心。需要相配套的服務設施設備、服務管理體制和服務人員隊伍與之相適應。但由于我局院區無法擴展的局限性,服務功能的改善只能立足現有規模條件進行技術更新和改進,有的服務場區受住房條件限制無法更新。
2、物價的飛速上漲,對服務成本的投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盡管這兩年局在經費投入方面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但受多年沒有修改的老的國家機關物業管理政策的制約和限制,面對物價成幾倍、十幾倍的上漲幅度,經費保障的政策不能與之同步跟進,給原材料采購成本的投入和確保相對穩定的服務隊伍帶來了很大影響。
3、管理難度大、凝聚力建設存在困難。機關后勤服務人員整體結構的參差不齊,大多數職工身處服務保障第一線,且工作單一、重復性強,人員流動性大、不穩定,客觀上存在著管理難度大、凝聚力建設困難的問題。同時,干部隊伍方面,客觀上存在著人員結構日趨老化、年輕干部總量偏少、干部隊伍梯次失衡、后備干部儲備不足的問題,也進一步增強了抓緊培養鍛煉干部,夯實服務工作組織保障的緊迫感和壓力。
二、新時代機關后勤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變化
(一)新時代機關后勤面臨的新形勢
宏觀上,我國已成為世界知識產權大國。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這是黨中央在新時代對知識產權工作做出的頂層設計,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重視下,形成了以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為引領,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三駕馬車”共同驅動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嶄新局面,知識產權事業發展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嶄新階段。中觀上,我局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局?!耙痪侄嘀行摹钡木﹥葘@謱彶橹黧w和京外審查協作中心審查重要組成部分的全國審查體系已經完全建立起來,截至2016年底,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員總數已經超過萬人,達到11543人,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局。局三期工程建設計劃于2018年底竣工交付使用。微觀上,中央國家機關后勤改革正在進行時。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強化公益屬性,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機關后勤改革隨著2020年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時間進度要求的臨近,改革已啟動,正在進行時,機關后勤的工作模式、體制機制、職能作用等都將發生歷史性的變革,賦予新的職責使命,實踐新的建設發展。
(二)新時代機關后勤工作新的歷史方位和工作目標
1、新時代機關后勤工作新的歷史方位和前進方向?!敖涍^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边@是十九大報告對我們黨所處歷史方位的重大政治判斷。這一論斷,清晰地指出了黨和國家事業所處的時代坐標,不僅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和國家事業進一步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更為知識產權事業和機關后勤事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隨著知識產權激勵創新的保障引領作用的進一步充分發揮,我國正在由知識產權大國向知識產權強國轉變,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正逢其時,我認為這就是我局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而在我局新時代歷史方位下,知識產權事業又一個新的春天的到來,機關后勤工作要緊緊扣住知識產權事業新階段新形勢新發展這個脈搏,處理好中央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下的機關后勤單位的改革、建設與發展,進一步創新服務保障理念、創新服務保障做法,為知識產權事業和強國建設提供堅強有力持續可靠的保障支撐,有力助推知識產權事業在國家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所發揮的激勵創新的保障引領作用。我認為,這就是新時代機關后勤工作的歷史方位和前進方向。
2、新時代機關后勤工作的目標。目標凝聚力量,目標引領未來。新時代下,機關后勤工作的奮斗目標要緊緊把握時代的強音,事業的發展,人民的需要,不斷充實完善和提高,要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同步發展,與知識產權事業和強國建設同步發展,與全局干部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步發展,這就是我們機關后勤工作者為之奮斗的新時代工作目標。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機關后勤工作內驅發展、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然選擇。
(三)新時代機關后勤工作的主要矛盾
毛澤東《矛盾論》告訴我們,矛盾即物質,矛盾即運動,矛盾即思想。矛盾就是問題,分析矛盾,就是分析問題,解決矛盾,就是解決問題,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把握住了事物發展變化的內在規律,就把握住了事物正確發展前進的方向,就有了開門解鎖的鑰匙。所以,面對新時代下的機關后勤工作,我們應在習近平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重新審視和思考我們機關后勤工作主要矛盾的變化,把握住機關后勤緊緊圍繞局機關發展的脈絡和方向,并保持同步跟進,提供配套綜合保障服務。我認為,當前在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局機關后勤服務工作的主要矛盾業已轉化為局職工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機關后勤服務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和當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相一致的局內需求規律性變化出現的新特征。美好生活需要,說明職工需求由量到質的提高;不平衡,說明我們當前的服務保障資源分布還不均衡合理,有待調整;不充分,說明我們的機關后勤保障能力還有潛可挖,有待提高。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新時代機關后勤工作的指導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全黨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治綱領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必須學懂弄通做實,認真貫徹落實到黨和國家建設的各行各業,方方面面。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機關后勤工作的指導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思想在發展理念上的集中體現和概括。五大理念涵蓋國家建設方方面面,對直接為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服務的機關后勤工作更具指導與實踐意義,必須要用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新時代機關后勤工作,以適應新時代下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四、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知識產權事業進入蓬勃發展新階段下,局黨組局領導對新時代下機關后勤工作的希望和要求
在知識產權事業取得重大發展的新時期,局黨組、局領導對機關后勤工作的關心和指導,為機關后勤充分認清新時期機關后勤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指明了方向,統一了思想,明晰了路徑,凝聚了力量,為機關后勤工作的新發展夯實了現實的理論基礎、思想基礎和實踐基礎。
(一)局黨組書記、局長申長雨同志的指示要求
2014年5月,局黨組書記、局長申長雨同志到機關服務中心調研時指出,服務中心多年來取得的成績和榮譽,是中心全體干部職工一點一滴做出來的,反映出中心干部職工是一支吃苦耐勞、甘于奉獻、埋頭苦干、任勞任怨的隊伍。機關后勤工作無小事,與全局職工息息相關,不是中心,但影響中心,不是大局,卻影響大局。申局長還對進一步做好服務工作提出了“科學、精細、安全、廉潔”四點要求,一是科學,就是要有科學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嚴格的工作目標和考核辦法;二是精細,在資金運用上要精打細算,少花錢多辦事,勤儉節約;在服務工作上要精心細致、精益求精,細節是提高服務水平的突破口,是服務上水平上臺階的關鍵;三是安全,就是要重點注意交通、消防、膳食、治安等方面的安全問題,落實安全責任制,做到萬無一失;四是廉潔,就是要牢固樹立廉政意識,嚴把采購關,筑牢防線。
(二)局黨組成員,時任中紀委派駐紀檢組組長肖興威同志的指示要求
2014年9月,局黨組成員,時任中紀委派駐紀檢組組長肖興威同志到機關服務中心調研時指出,服務中心面臨的服務保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要時刻將黨風廉政建設和預防腐敗工作放在心上、抗在肩上、抓在手上,全面理解落實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是中心各項工作健康發展的政治保障,要將勤政廉政牢牢記在心上,入腦入心,保持思想和行動的高度統一,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成為一種常態。
(三)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廖濤同志的指示要求
2014年3月,分管機關服務中心工作的廖濤副局長到機關服務中心調研時指出,機關后勤工作繁雜瑣碎、分散性強、保障任務重、安全壓力大,涉及干部職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要求,服務中心要緊緊圍繞服務保障,抓服務要在細節上下功夫,抓管理要在服務規范上下功夫,抓安全要在落實責任上下功夫,努力提升服務水平和能力。
五、新時代下機關后勤工作的發展設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和強國建設進入新時期,機關后勤工作全面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新理念,全面貫徹落實局黨組書記,申長雨局長對新時期機關后勤工作提出的“科學、精細、安全、廉潔”四點指示要求,創新發展機關后勤生產力和提升保駕護航綜合實力,創新服務保障模式和手段,大有作為,更大有可為。
(一)創新是機關后勤工作發展的驅動力
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創新是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推進器,是科技進步的重要法寶,也是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徑。要把創新擺在機關后勤服務工作的核心位置,推進機關后勤工作的理論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文化創新,進一步增強服務全局、服務職工的強大發展動力,使機關后勤工作與知識產權事業快速發展保持同步,提供堅強有力可靠的保障支撐。
1、理論創新,全力打造現代機關后勤。理論是實踐的先導。理論創新是創新的核心與靈魂。機關后勤理論創新要牢牢把握以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為引領,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三駕馬車”共同驅動的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嶄新局面而順勢而發,根據后勤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知識產權事業、局機關和局職工服務保障對象的本質、規律、發展變化趨勢和新主要矛盾,做出科學的分析和解答,以實現對現有后勤工作理論和方法的新突破、新發展,用與時俱進的后勤服務新理論指導機關后勤工作實際,使機關后勤工作朝著“一體化運作、集約化發展、精細化管理、標準化服務、信息化支撐、大文化引領”的方向不斷創新、持續發展,向“標準后勤、智慧后勤、綠色后勤”轉變,努力打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現代機關后勤。
2、管理創新,努力實踐標準化服務。管理創新就是要把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組合引入機關后勤管理系統,以更科學有效地實現機關后勤工作服務保障全局、滿足職工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工作目標。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實現管理工作的標準化,就是按照管理活動的規律,把管理工作中經常重復出現的內容,如機電、安保、消防、醫療、會務、保潔、餐飲服務等服務項目的關鍵性指標,規定出標準數據、標準工作程序和標準工作方法,作為從事管理工作的原則,進一步細化措施、量化標準、規范操作流程,形成一套內容全面、規定具體、要求明確、層級分明、簡明實用的機關后勤服務管理制度及標準體系。也就是要全面導入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對現有的制度進行修訂、補充和完善,吐故納新,從而建立起職責明確、程序規范、流程順暢、高效運轉、全面受控的管理體系,通過制定統一的質量管理文件、程序文件、質量手冊等,實現管理工作由經驗型、隨意性向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的轉變,達到全員素質提升、整體保障水平提升,推動機關后勤工作水平的提高。例如:可以制定具有廣泛適用范圍的通用條款的《后勤服務管理辦法》等,對后勤服務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管理事項制定統一的管理標準,如后勤服務等級標準、收費標準、準入標準、考核標準、獎懲標準、退出標準等。
3、技術創新,積極推行“互聯網+后勤服務”服務模式。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和智慧城市建設的深入推進,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智能管理服務平臺,融合優化現有服務和保障資源,實現后勤管理服務提質增效,已成為機關后勤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新時代機關后勤可以依托局政務外網大力打造機關后勤服務云平臺,積極推進“互聯網+后勤服務”與“互聯網+機關政務”、“互聯網+機關事務”的深度融合,努力建設機關后勤業務數據庫和機關后勤業務管理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積極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手段,實現后勤現有財務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存貨管理系統、采購管理系統、OA辦公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公務用車管理系統、節能統計管理系統等各現有應用系統的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同時大力推進后勤服務系統與機關事務系統互聯互通,發揮網絡技術的乘數效應,實踐服務、事務、政務可公開數據資源的線上線下良性互動,實現對大數據的管理和共享、交換和開放。
4、文化創新,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機關后勤文化包括機關后勤在長期管理、保障、服務、經營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其核心是后勤的價值觀和后勤精神,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每個時期的工匠和勞模,都是時代的精神符號和力量化身?!皠谀>瘛焙汀肮そ尘瘛?,就是新時代機關后勤精神的集中體現和精神內核。后勤服務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專業化、程序化和重復性,如果沒有一種精益求精、精雕細琢、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如果沒有一種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后勤服務保障工作就只會停滯不前、原地踏步,后勤服務創新,更好為局服務,為局職工服務就會成為一句空話。當前,在我局事業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機關后勤深化改革的重要時刻,機關后勤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依靠后勤廣大職工群眾的強大力量,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發揮工匠能手和勞動模范的示范導向作用,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弘揚具有新時代后勤精神特征的“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如,可以圍繞服務宗旨,在機關后勤各崗位中開展“星級服務之星”、“技術標兵”、“最美工匠”、“崗位能手”等弘揚后勤精神的后勤文化創新評比活動,不斷提升后勤工作凝心聚力的強大合力和全心全意為局職工服務的內驅動力。
(二)協調是機關后勤工作健康平穩發展的內在要求
協調是機關后勤工作健康平穩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機關后勤服務保障資源在為局服務的不同地區、不同方面的相互適應、有機配合、優勢互補與彼此促進;是機關后勤工作與局機關、局各部門、知識產權系統和社會各單位各方面的相互協調,同步發展;是管理職能和服務職能的關系協調;是高效運轉與節約節能的關系協調;是業務工作與黨的建設的關系協調;是機關后勤工作與精準扶貧的關系協調。要進一步樹立起開放、科學、精細、協作、融合、共贏的后勤協調新理念,通過構筑大后勤、大服務的模式,與局機關、局各部門各單位、各地審查協作中心、知識產權系統建立協調、協作管理共商機制,對后勤保障工作的開展及出現的問題,在共同為知識產權事業服好務的目標一致的方針下,加強溝通、互通有無、共同商議、整合資源、凝心聚力、實現多贏,共同打造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良好環境,為新時期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有力依托。
(三)綠色是節能型機關建設的必要條件和確保局職工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體現
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綠色發展,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行動。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是節能型機關建設的必要條件,是全局干部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節水、節電、節油、節汽、節材等各個方面,引導全局干部職工在“吃、喝、住、行、用”等方面身體力行,唱響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主旋律”,傳播好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正能量”。
1、大力發展綠色建筑。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安全、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它標志著現代建筑在對美學形式、空間結構、功能作用等方面重視的同時,更加強調以人為本,體現節能環保和生態平衡等現代理念。一要認真執行辦公區新建建筑綠色環保標準,在新建筑物的建筑設計、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選擇中,要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如可以采用活動式外百葉窗,減少陽光直接射入,既控制眩光又讓陽光進入,并可外視景觀;采用自然通風,減少風機使用;建設高智能化的樓宇自動系統,對新建建筑物采用計算機最新集成技術自動控制。二是要大力推進辦公區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可以結合辦公區現有實際情況,研究論證雨水回收系統,將屋面和露天雨水收集處理,用于綠化用水;對辦公樓圍護結構、供熱計量、空調機組過濾器、用水器具、數據中心等既有設施設備節能改造,從水、電、氣、材全方位著手。
2、深度推進綠色辦公。一要大力推進辦公區節能監管系統建設,用科技手段對辦公區水、電、氣的消耗使用實時監控、動態跟蹤、及時調控;二要完善和推廣應用無紙化辦公系統,鼓勵紙張雙面打印,推廣使用環保再生紙、再生鼓粉盒等資源再生產品;三要鼓勵和引導干部職工人人參與節能減排,人人踐行節能減排,養成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消費模式和行為習慣,使干部職工人人享受、共同享有節能減排成果,努力形成節能減排人人盡責、綠色環保人人作為、生態文明人人踐行的良好氛圍。
3、全力打造綠色食堂。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這是黨中央對綠色食堂提出的最高要求。一要在食堂大力推廣使用節能環保型爐灶,安裝油煙凈化設施,保證油煙排放達標,推進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二要嚴格執行國家關于垃圾分類的部署要求,有條件可考慮實施餐廚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等嘗試工作;三要嚴格執行綠色食材安全工程,確保食堂所用一切食材做到證件齊全、符合要求、綠色安全、營養健康,讓職工吃得放心;四是要建立嚴格的食品衛生安全檢驗體系,對食品采購、加工、存放、流轉、銷售各環節實行全方位無死角的最嚴格的監控。
4、積極推動綠色出行。要大力完善和推廣辦公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方便、鼓勵和引導干部職工購買或使用綠色交通車輛,踐行綠色車輛、公共交通等綠色出行,引領節油減排,助力大氣環保。
(四)開放是機關后勤工作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后勤工作應主動融入國家“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為黨和政府及局機關主動服務、全面服務、持續服務。要結合機關后勤自身優勢和實際情況,堅持社會化方向,對自身服務所不具備或不適合自身條件的服務保障,吸收社會資源,引進專業服務,制定準入標準,依托數字化、信息化的新技術新方法,豐富服務手段,保持持續發展。
1、積極打造機關后勤綜合服務平臺體系。可以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在充分利用局官方網站集中發布各類機關政務、事務、服務信息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時下更便捷、更受歡迎的APP、微信公眾號等有關的機關后勤綜合服務平臺運用模式,以此加強網絡渠道下的后勤服務信息發布、與局廣大職工對話互動、便民服務咨詢投訴,同時加強各后勤服務崗位窗口建設,探索依托機關后勤綜合服務平臺體系做好集中辦理服務發布、信息咨詢、管理協調、投訴監督等綜合業務的可能性。
2、積極實踐“自我搞服務”向“市場買服務”的根本性轉變。按照“社會方向,專業服務,能包則包”和“積極穩妥、符合實際、重點突破”的原則,認真梳理對局服務可外包項目,積極探索“服務社會化、需求標準化、采購規范化、價格市場化、監管精細化”的后勤服務外包新思路,積極實踐由“自我搞服務”向“市場買服務”的根本性轉變。一是對零星、瑣碎且社會化條件相對成熟的服務事項,如綠化、保潔等服務,通過比選,引進有品牌、講信譽的社會機構承擔;二是對涉及內部事務及保密事項的服務項目,如文印工作,要考慮政治性因素,核心公文印制等關鍵要害工作應以自身服務為主,其他配套輔助性服務可通過競爭性談判,委托具備保密資質的公司或其他符合條件的專業公司提供有償服務;三是對事關廣大干部職工切身利益的服務項目,如食堂餐飲,要慎重評估,堅持安全第一、自辦為主、社會為輔,食堂整體運營和管理要充分依托機關后勤所屬利專公司的專業優勢力量,對原材料、輔料、日用耗材等采購要嚴格設置準入門檻,通過建立一級備選供應商庫、二級實際供應商庫兩級采購體系公開招標,雙重把關,引進資質齊全、品質優良的社會專業公司提供相應配套服務。
3、積極探索實踐后勤經費社會融資機制創新。后勤經費的足額有效直接關系到為局服務的標準和質量,直接關系到職工的切身利益。而機關后勤經費的有限性和職工服務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是影響機關后勤工作優質高效開展的重要因素。除了機關經費的撥付、自身有償服務的獲取,新時代機關后勤還應積極拓展后勤經費融資機制創新,探索并積極實踐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BOT(Build-Operate-T ransfer的縮寫,即“建設-經營-轉讓”)等市場機制。2015年5月8日,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提出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出臺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辦法,充分激發社會投資活力。機關后勤在適應節能減排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下,面對政策的剛性和節能改造資金的巨大數額,面對機關經費撥付渠道受限、后勤自身力量有限、職工需求無限的實際情況,應積極轉變單純依靠財政投資的觀念,推進經費融資機制創新,積極引入PPP、 BOT等市場機制,引進社會資本助推機關節能減排項目改造,實現機關減負、后勤減壓、職工受益、社會得益的多贏目標,為機關后勤為局服好務添注經濟新動力。
(五)共享是體現機關后勤價值,保持局機關及全局職工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本質要求
1、共享就是要堅持以全局干部職工為中心的思想。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機關后勤工作實現共享就是要堅持以全局干部職工為中心的思想,就是要使全部干部職工在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中、在機關后勤提供的堅強有力的后勤服務保障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朝著實現美好生活的目標不斷前進。機關后勤工作是架在局黨組和局職工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傳遞局黨組、局領導對干部職工關心和溫暖的窗口。機關后勤服務成果是局黨組、局領導對全局職工關心和溫暖的集中體現,是衡量局職工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指標。所以,機關后勤服務工作必須以局事業的發展需求和職工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及滿意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共享就是要在與全局干部職工共建中共享,與全局干部職工共享中共建。新時代機關后勤要在與全局干部職工的共建中努力實現后勤成果的共享,更要在后勤成果的共享中進一步加強與全局干部職工的共建,形成推動新時代知識產權事業不斷發展前進的強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推動力。前一個“共建”是后一個“共建”的基礎,后一個“共建”是前一個“共建”的發展與提高,這是一個辯證的統一,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是伴隨知識產權事業不斷前進的長期的持續發展的過程。
3、共享既是機關后勤物質成果的共享,更是機關后勤精神成果的共享。物質成果是現實的、表面的、階段性的,而精神成果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機關后勤成果的共享,既包括優質的辦公環境、安全的環境秩序、放心的餐飲醫療、高效的信息支撐、周到滿意的服務等后勤物質成果的共享,更包括后勤服務理念、后勤道德等后勤文化精神成果的共享。要在讓全局干部職工充分享受后勤物質成果的同時,更多地在全局干部職工中大力宣傳并廣泛傳遞機關后勤文化,共享機關后勤文化的認同,這種機關后勤文化認同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局核心價值觀“公正高效,嚴謹求實,和諧進取”指導下的“熱愛后勤、愛崗敬業,崇尚勞模、踐行工匠,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勇于創新、敢于擔當,服務職工、服務全局”的機關后勤精神文化的集中體現,以此進一步增強全局干部職工對機關后勤工作的了解與理解,包容與信任,認同與支持,達到和諧共建,諧頻共振,全面共享,形成共同為新時期知識產權事業蓬勃發展服務,為全局事業發展服務的強大凝聚力和前進動力,為實現全局干部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努力奮斗。
結論
機關后勤工作涉及財務、車輛、物資、設施設備、水電氣暖、衛生保潔、安全保衛、餐飲醫療等方方面面,是一種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的保障體系。新時代下機關后勤應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指引下,在局黨組“科學、精細、安全、廉潔”指示精神的具體指導下,認清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變化,明晰新時代機關后勤工作新的歷史方位和工作目標,明確新時代機關后勤工作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時代機關后勤服務保障模式,不斷創新服務保障理念、服務保障方式、服務保障手段,不斷滿足知識產權事業蓬勃發展和局機關建設的需要,不斷滿足干部職工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知識產權事業的新發展,職工群眾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提供堅強有力持續的強大動力和支撐保障。
(國家知識產權局機關服務中心,北京100088)
參考文獻:
[1]鄧小平.“在教育戰線的撥亂反正問題”.鄧小平文選(第二卷),1977年9月19日.
[2]毛澤東.給后勤學院的訓詞.1953年1月31日.
[3]申長雨.全面開啟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新征程[J].知識產權,2017(10).
[4]編委會.最新后勤綜合服務保障管理規范與社會化運營及績效考核標準實務全書[M].中國管理科學出版社,2009.
[5]編委會.后勤主管管理內參實務全書[M].中國知識出版社,2006.
[6]編委會,《最新機關后勤管理大典》,中國企業管理出版社,2007.
[7]夏書章.行政管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8]國管局主管.中國機關后勤雜志2016共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