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瑛
摘 要:生產價格以一般利潤率的存在為前提;而這個一般利潤率,又以每個特殊生產部門的利潤率已經分別化為同樣大的平均率為前提。這些特殊的利潤率在每個生產部門都=m/C,并且象本卷第一篇所作的那樣,它們要從商品的價值引伸出來。沒有這種引伸,一般利潤率(從而商品的生產價格),就是一個沒有意義、沒有內容的概念。因此,商品的生產價格,等于商品的成本價格加上按一般利潤率計算,按百分比應加到這個成本價格上的利潤,或者說,等于商品的成本價格加上平均利潤。
關鍵詞:生產價格 利潤 平均化
由于投在不同生產部門的資本有不同的有機構成,也就是說,由于等量資本按可變部分在一定量總資本中占有不同的百分比而推動極不等量的勞動,等量資本也就占有極不等量的剩余勞動,或者說,生產極不等量的剩余價值。根據這一點,不同生產部門中占統治地位的利潤率,本來是極不相同的。這些不同的利潤率,通過競爭而平均化為一般利潤率,而一般利潤率就是所有這些不同利潤率的平均數。按照這個一般利潤率歸于一定量資本(不管它的有機構成如何)的利潤,就是平均利潤。一個商品的價格,如等于這個商品的成本價格,加上生產這個商品所使用的資本(不只是生產它所消費的資本)的年平均利潤中根據這個商品的周轉條件歸于它的那部分,就是這個商品的生產價格。例如,我們拿一個500的資本來說,其中100為固定資本,400為流動資本,并且在流動資本每一個周轉期間內,固定資本的損耗為10%。再假定這個周轉期間內的平均利潤是10%。這樣,在這個周轉期間內制造的產品的成本價格就是:固定資本的損耗10c+流動資本400(c+v)=410,它的生產價格則是成本價格410+利潤50(500的10%)=460。就利潤來說,不同的資本家在這里彼此只是作為一個股份公司的股東發生關系,在這個公司中,按每100資本均衡地分配一份利潤。因此,對不同的資本家來說,他們的利潤之所以有差別,只是因為他們投在總企業中的資本量不等,因為他們在總企業中的入股比例不等,因為他們持有的股票數不等。因此,商品價格的一個部分,即用來補償生產商品所用掉的資本價值,從而必須用來買回這些用掉的資本價值的部分,也就是說,成本價格,完全是由各生產部門的支出決定的,而商品價格的另一個組成部分,即加在這個成本價格上的利潤,卻不是由這個一定資本在這個一定生產部門于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利潤量決定的,而是由每個所使用的資本作為總生產所使用的社會總資本的一定部分在一定時間內平均得到的利潤量決定的。
資本趨向于有低利潤率產業想高利潤率產業轉移:在一般利潤率的形成上,不僅要考慮到不同生產部門利潤率的差別,求出它們的簡單平均數,而且還要考慮到不同利潤率在平均數形成上所占的比重。而這取決于投在每個特殊部門的資本的相對量,也就是取決于投在每個特殊生產部門的資本在社會總資本中占多大的部分??傎Y本中究竟是較大的部分或較小的部分提供較高的利潤率或較低的利潤率,當然會有很大的差別。而這又取決于有多少資本投在可變資本在總資本中所占比例較大的部門,有多少資本投在可變資本所占比例較小的部門。這和高利貸者計算平均利息率的情況完全一樣。高利貸者按不同的利息率,如4%、5%、6%、7%等等,貸出不同的資本。平均利息率完全要看他按各種利息率貸出的資本各有多少而定。
競爭首先在一個部門內實現的,是使商品的各種不同的個別價值形成一個相同的市場價值和市場價格。但只有不同部門的資本的競爭,才能形成那種使不同部門之間的利潤率平均化的生產價格。這后一過程同前一過程相比,要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到更高的水平。如果供求決定市場價格,那么另一方面,市場價格,并且進一步分析也就是市場價值,又決定供求。
參考文獻:
[1]陳 征.我與《資本論》[J].當代經濟研究,2015
[2]陳朝陽.《〈資本論〉解說》第三版讀后感[J].經濟學動態,1998
[3]陳 征,李建建.《資本論》的研究、運用和發展[J].生產力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