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艷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也在不斷的加快 ,因此農業銀行的改革勢在必行。在現階段,農業銀行服務“三農”模式還存在著部分缺陷,我們需要站在新的角度看待“三農”模式,以新的眼光和新的思維,對新的服務模式進行探索。
關鍵詞:農業銀行 三農 探究
一、我國農村金融在新階段的發展特點
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村經濟在改革開放之后,就出現了以農業銀行為主,其他小型的信貸金融為輔的發展模式。以上情況從表面上來看,屬于較好的發展趨勢,但經過仔細分析,我們發現隨著經濟多元化格局的展開,其包含的“農業色彩”卻變得越來越稀薄,以至于無法達到“三農”金融服務的要求。這樣的現狀就造成了金融資源在進行整合的過程中無法進行合理地、有效地管理。經過相關數據 統計分析 ,現目前農業銀行有超過半數的網點以及員工、存貸款等都分布在農村地區。從這里可以看出,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依然依賴于以農業銀行為首的金融機構,特別是現在我國正在加快社會主義建設新農村的推進步伐。農業銀行在這個階段,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所承擔的責任,是非常大的。所以必須加緊“三農”推動進程。
二、農業銀行服務“三農”模式開展中所遇到的問題
農業銀行服務“三農”模式開展所遇到的主要問題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首先是管理鏈不夠簡潔,導致內部機制在轉換過程中難以進行良好的配套;其次是農村經濟發展較快,其金融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金融秩序規范化程度不高;最后是“三農”模式與商業運作模式之間的矛盾。下面對以上三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三農”服務模式與金融產品之間具有較大的相似性,同時二者之間的價格相差甚微,因此二者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服務、價格以及效率這三個方面是激烈的農村金融市場在信貸服務領域最為主要的競爭方向。但是隨著準入門檻放低,其他各類金融機構大量涌入,對農村的金融市場進行分割。
農業銀行不僅面向農村市場,同時還面更為廣大的城市市場,所以農行的決策鏈條需要通過多個層級才能得到實施。正是由于管理鏈條太長,在進行信息傳達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信息失真的情況。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需要對相關的政策制度以及內部轉換機制進行高度完善,兼顧普適性和差異性。
商業銀行的最終目標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我國城鄉二者之間的發展存在的差異較大,不論是從城鎮化水平還是產業結構亦或是經濟總量來看,二者之間都是極度不均衡的。而農業銀行服務“三農”模式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更高。城市業務所投入的成本低,同時風險也低,農行所推行的“三農”模式與城市業務的發展之間有較大的利益差異。
三、農業銀行服務“三農”模式推行策略
1.加大扶持力度
通過前文的分析,我們知道農業銀行服務“三農”模式在推廣中所存在的問題,由于農村地區與城市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均衡,所以為了能夠讓該模式的推行得到更好的落實,應該加大扶持力度,為“三農”模式的推行奠定堅實的基礎。加大扶持力度,有利于為“三農”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從現階段農業銀行的內部矛盾來看,首先需要做的是對相關的產品功能進行完善,讓縣域金融產品的使用條件得到進一步的降低。另外還需要根據現實情況盡可能的開發相關服務產品,對授權信息管理進行完善。
2.進行資源整合
建立相關部門的牽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建立牽頭可以將政策性金融以及新興金融、合作性金融等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同時 還有利于利用網絡平臺對相關的信息進行資源整合。進行資源整合可以擴大農村地區金融資金清算平臺。除此之外,還有利于相關部門參考詳細數據情況,制定與之相關的農村金融監管制度和體系,從而讓農村金融業務的風險得到降低。
3.提高“三農”信貸服務成效
提高“三農”信貸服務成效,主要指的是對農業產業化經濟進行支持,促成規模化、特色化、科學化農業經濟衍生。農村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大力保留農村特色促進發展,支持特色資源的開發,尤其是農家樂、觀光旅游等,走生態綠色發展道路。在農業產業化道路中,對農村地區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也應該加強,另外還有農村城鎮化建設等。
四、結語
自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及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的與“三農政策”相關的,為金融機構拓展“三農”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農業銀行身上所背負的“三農”服務,是一項歷史使命,因此在探索“三農”模式的過程中,還應該對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及業務策略進一步進行明確,將農業銀行建設為一流的國際商業銀行。
參考文獻:
[1]陽愛姣.農業銀行.根植“三農”服務實體經濟創佳績[N].農村金融時報,2018
[2]周 萃.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銀行業著力深化“三農”金融服務[N].金融時報,2018
[3]全面踐行“六維方略” 扎實推進“一號工程”[N].中國城鄉金融報,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