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煜林
摘要:文章從中學體育中足球訓練的方面對現階段國內中學體育足球訓練中的戰略性問題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從中找出一些弊端,源于中國足球訓練理念的落后。在落后訓練理念指導下成長的中學體育球員,成年后的比賽理念也必是一種落后的理念,使得中國足球的水平現狀成為一種必然。本文僅從訓練學的角度對我國中學體育足球訓練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試圖理清弊端,為中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
關鍵詞:中學體育足球;戰略性訓練理念;實踐特征;安排
足球一直是我國體育的軟肋。究其原因,主要是足球運動的操作性訓練理念比較落后,優質的足球運動員資源也極為匱乏。因此,足球運動要從小抓起的重擔就理所當然地落在中學生身上了。學校要讓每個學生有機會接觸足球,為其提供比較先進的足球操作性訓練理念,以培養他們對足球的興趣。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將從中學體育足球操作性訓練理念的實踐特征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互聯網等途徑搜集和查閱關于文化學視角看足球操作性訓練理念的實踐特征的著作及相關論文,并寫出文獻綜述。
2.問卷調查法
通過對中學生發出20份問卷調查并總結。
二、足球操作性訓練理念的界定
(一)操作性訓練理念的內涵和意義
所謂中學體育足球的操作性訓練理念,就是指體育教師在訓練過程中對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足球運動的規律以及中學生訓練規律的把握及比賽能力的提高所持的針對性、有效性、實戰性和持續性的看法與判斷。
(二)中國中學生足球訓練理念特征分析
如何將中學生球員的潛能挖掘出來并不斷提高其競技能力取決于訓練過程的控制——提高每次訓練課的質量和效率。因為足球訓練是一種操作性極強的實踐活動,需要體育教師將其掌握的訓練理論、經驗和執教藝術完美地結合。
1.關于訓練組織的理念特征
學生是否清楚每次訓練的主要內容及各項內容的訓練目的是保證訓練質量和效果的重要前提,也是培養和發揮學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保證訓練具有針對性、目的性、集中性的基礎。
2.關于訓練指導的理念特征
(1)注重形式,忽視細節
教師在觀察學生訓練時,特別是反復出現失誤時能否及時正確地發現出現錯誤的原因,進而清晰地講解來糾正錯誤是保證每一練習環節質量的關鍵。
(2)訓練脫離實戰
足球比賽的目的是要射門得分,而得分的最好區域就是面對球門的禁區附近。已經進了大禁區卻不讓學生利用個技能想方設法得分,這種練習本身就是死板的,不切實戰的機械的練習,是為練習而進行的練習,而與現代足球比賽的要求相脫離。
3.關于中學生自信與興趣激勵的理念特征
關于中學生自信與興趣激勵的理念特征現象,發現這樣一種現象:訓練前中學生們懶懶洋洋地來到訓練場后坐在場邊等著教師的到來,沒有一個學生很有興致地進行自我練習或小組練習,個個顯得一臉疲憊,沒有興趣,沒有激情,興趣是動機的一種形式。興趣是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具有強烈的積極情緒色彩,是中學生從事足球運動非常重要的心理動因。這一現象不但使人享受生活樂趣,而且能為智慧活動提供最好的情緒背景。
三、完善中學體育足球訓練理念的建議
(一)讓學生在足球訓練中享受足球的快樂
學生在訓練中能否經歷并享受“踢球”的樂趣對他們的成長以及成功是至關重要的。組織學生訓練時,從一開始就應讓他們學會將足球視為一種快樂游戲去體驗和享受,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認識到足球的魅力,也會為他們一生鐘愛足球打下基礎。
(二)按照未來足球發展對學生的要求指導青少年的訓練
詳細分析足球這一集體項目的各個因素,每一因素都要在學生訓練計劃中得到保證。只有那些真正掌握了比賽中需要的各種運用自如的技術技巧的學生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同時足球對學生的體能要求相當高且全面。
(三)提高教師的執教能力
訓練能力;輔導能力;觀察能力;教育能力;組織能力;示范能力;自我提高。
四、結論
中學體育在訓練的組織過程中不清楚訓練的目標是什么,以及如何保證訓練目標的實現。教師制定訓練計劃的能力差,水平低,對制定訓練計劃重要性的認識不足;由于中學教師業務水平、能力所限,以及過于追求比賽成績,導致學生基礎訓練的內容不全面,不扎實,基本的技戰術能力缺失;學生足球訓練每天訓練次數多,訓練課時間長,強度低,技戰術練習頻次低,訓練的質量、效果差,脫離了足球的本質要求,導致很多訓練是無效的足球訓練。在訓練的指導方面不注重對細節的要求,形式化,為訓練而訓練;教法單調,不能結合比賽情景,缺乏實戰性;訓練過程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培養,過于強調教師的主體作用,學生機械、被動訓練,導致學生在比賽中無靈性、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由于中學生訓練、比賽的核心目的是為了球隊成功、比賽成績,追求社會價值,認為成功就是表現得比別人出色、擊敗對手、比賽勝利等,以能力為目標和以自我定位為目 標破壞了學生在這項運動中的樂趣,阻礙了他們在發展自己踢球方式過程中的獨立與自信。
參考文獻:
[1]張慶春.關于訓練理念本質特征的探討[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5):28-29.
[2]谷明昌.現代足球理念[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3]安迪 凱特(英國).足球心理[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4]梁殿乙.現代足球特征與青少年足球訓練[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8(1):17-19.
[5]鐘秉樞.社會轉型期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及其可持續發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6]梁棟.中國足球后備人才培養結構轉型及其可持續發展[D].北京體育大學博士論文,2002.6.
(指導教授:李好根 群山國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