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虎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攝像對比法、教學實驗法,針對蛙泳初學5個階段容易出現的典型錯誤動作及所造成的危害進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糾正。旨在讓學員在更加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快速掌握蛙泳技術,為初學者自學蛙泳技術以及提高教員教學效果具有實用價值和推廣意義。
關鍵詞:蛙泳教學;階段性;典型錯誤;糾正方法
一、熟悉水性與呼吸
(一)熟悉水性
熟悉水性是游泳學習的初始階段,良好的水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蛙泳學習能夠順利完成的重要前提。在這一階段教練員們需要對學員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采取區別對待,切忌跨度較大的跳水等練習。池邊移動,淺水行走等練習可讓學員循序漸進的熟悉水環境。教練與學員共同進行水中游戲能夠消除學員恐懼心理,取得良好效果。
(二)呼吸
正確的呼吸方式是人體在水中順利游進的前提。游泳呼吸由吸氣、閉氣、呼氣三個階段組成(吸氣短促有力、閉氣時間充足、呼氣由慢到快)。蛙泳初學者的呼吸主要依靠主動抬頭與低頭來完成。
二、腿部動作
蛙泳腿由收腿、外翻、蹬腿、滑行四個動作階段構成。蛙泳腿是初學蛙泳的主要動力來源,正確的蛙泳腿技術起到節能高效的效果。但俯臥位的腿部動作超出人體自身視線,無形中增加了學習難度,因此蛙泳腿成為蛙泳學習的
重點。
(一)收腿:不但不產生推進力,還會帶來阻力。收腿時踝關節伸展,屈膝、屈髖,兩膝邊收邊分開,小腿與腳藏在大腿和臀部后面,當小腿貼緊大腿時完成收腿。
(二)外翻:外翻(包括向外翻腳和翻小腿)和收腿構成蛙泳腿的準備階段,且決定著蛙泳腿效果的優劣。如果外翻后形成制動,能增大蹬水面積,提高蛙泳腿效率。
(三)蹬腿:蹬腿是蛙泳腿效果的關鍵,掌控著游進的速度與步幅。
(四)滑行:蹬腿結束后,由于慣性人體便進入滑行漂浮階段。滑行能夠節省體能,很好的將動能轉化為距離,是蛙泳初學教學中必需強調的一個技
術階段。
蛙泳腿部技術環節繁多、結構復雜,是蛙泳學習的重點,正確的蛙泳腿部技術是完整配合技術的關鍵,成為學好蛙泳的保障。實踐證明采用收翻——蹬腿滑行的2步蛙泳腿模仿練習與慢收、慢蹬的蛙泳腿部技術及視頻技術的適時運用更有利于蛙泳腿部技術的掌握。
三、呼吸與腿部配合
蛙泳腿部技術得到有效掌握,盡早的將呼吸加入學習進程中可增加學員對水的興趣,游距得到增長。這一階段要求抬頭吸氣腿不動,低頭開始收翻腿,頭部到位就蹬腿,手腿并攏飄一會兒。
(一)收腿過早:技術概念不清,抬頭過快,導致形狀阻力增加、身體下墜。
糾正方法:要求采用慢節奏的技術,加強陸上模仿與分解練習以強化技術
動作。
(二)先蹬腿后低頭:由于換氣時間過長,低頭意識不強,導致身體起伏大,形狀阻力增加。
糾正方法:增加呼吸練習,縮短換氣時間,在收翻腿后形成短暫的制動。
這一階段讓學員手持浮具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腿和呼吸的配合練習上,采用2:1或3:1的腿與呼吸配合方式將為滑行技術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礎,并有助于呼吸與腿部配合技術要領的快速掌握、形成動力定型。
四、手臂動作
蛙泳手臂在游進中是一個連貫的動作周期,但為快速的掌握其技術要領,我們在眾多的實踐經驗基礎上將蛙泳手臂優化為外劃、轉肘伸臂以及滑行這三個劃水路線較短、肘關節位移較小的小劃臂技術。改變原本由外劃、內劃及伸臂和滑行所構成的路線較長的劃臂技術。
由于蛙泳技術的手臂特點,初學蛙泳臂并非主要推進力階段,其對維持正常的身體平衡起到重要作用,且劃水路線較短、肘關節位移較小的小劃臂技術更易于蛙泳手臂技術的快速掌握,因此簡化與弱化手臂技術已成為蛙泳初學的一個趨勢。
五、完整配合
蛙泳完整配合需兼顧每個動作的協調統一,是教學的難點。蛙泳配合是手臂開始外劃時腿自然放松伸直,轉肘時沉腿屈膝外翻,完成伸臂后蹬腿。臂、腿與呼吸的動作比例為1:1:1。手臂、換氣、腿部及滑行的時間比例為1:1:2:4。
(一)手臂與呼吸的配合:實踐證明外劃于換氣同步的早呼吸技術更有利于青少年蛙泳技術的快速掌握。
(二)手臂與腿部的配合:是發育較快青少年難以掌握的技術階段。呼吸與手臂可以說是同步進行,在進行呼吸與腿技術學習時就已經為手臂與腿的配合打下了基礎。如果將呼吸與手臂聯系起來(轉肘時吸氣、伸臂滑行時閉氣、外劃時呼氣),手臂與腿部的配合要領可得到快速掌握。
研究與實踐證明簡化的小劃臂技術、早呼吸技術、慢節奏輕松的腿部技術和充分的滑行技術是青少年蛙泳初學者最容易理解與掌握的蛙泳技術。正是由于蛙泳的技術特點讓蛙泳一直作為我國游泳初學的首選姿勢。也正是由于蛙泳技術內部結構的復雜性,要求游泳教練員善于發現與把握蛙泳教學各階段每一細小環節是從事蛙泳教學與學習者必修的功課。了解國際一流技術與理論并與青少年實際相結合,適時運用數碼相機等一系列教學資源于學習過程中,將更有利于其技術概念的理解與動作要領的快速掌握。
參考文獻:
[1]游泳運動[M].人民體育出版社,2010.10.
[2]吳河海,等.游泳技術與練習[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