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博物總館 210000)
理事會是指經任命或選舉組成的咨詢機構或組織,以會議形式進行咨詢和審議工作。宋新潮認為,博物館理事會是由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理事組成的管理組織,按照集體負責的形式,履行對博物館的領導決策能力,是博物館組織內部的最高權力機構。以理事會作為博物館法人治理的決策機構,可以保證博物館的社會公益性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保持博物館的健康狀態(tài)。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首家國立公共博物館,始建于1753年。大英博物館最初實行信托制,其最高權力機構是托管董事會,對從項目計劃、經費預算到藏品征集等事務實行終審權,對博物館實施管理。1963年英國女王簽署《大英博物館法》后,大英博物館開始實行理事會制度。
大都會博物館1870年由紐約的金融家、商人、藝術家和思想家倡建,成立之初即確立理事會制度,由八人組成的理事會負責對博物館事務和館藏進行管理。經近一個半世紀的發(fā)展,其理事會制度已較為完善。
由上可知,國外著名博物館在18-19世紀開始探索理事會制度,在20世紀基本成型。各館理事會成為實際上的博物館最高權力機關,處理博物館各種事務。
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方案要求公共文化機構引入法人治理機構。文化部于2014年9月公布國家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試點單位名單,開始對以理事會制度為核心的法人治理結構進行探索。2015年2月,國務院正式頒布《博物館條例》,明確規(guī)定“博物館應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有關組織管理制度”。
國家文物局隨后出臺《關于推進博物館理事會建設的指導意見》,文件明文規(guī)定理事會是博物館的決策和監(jiān)督機構,依照國家法律政策和博物館的章程,負責博物館的發(fā)展規(guī)劃、財務預決算、展覽展陳、章程擬定和修訂等重大事項,接受政府和社會監(jiān)督,按照相關職責指導并監(jiān)督博物館業(yè)務工作的開展和運行。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14年至2016年,廣東省博物館、云南省博物館、貴州省博物館等國內百余家博物館相繼試點實行理事會制度。
南京市博物總館成立于2014年,2017年1月,成功晉級國家一級博物館。其整合了南京地區(qū)9所文博單位(2017年5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成立,與總館不再構成隸屬管理),致力于在藏品、人才、管理、服務四個方面實現資源整合。總館主管部門是南京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是國內較早實行總分館體制的博物館之一。總分館制的運行和探索,得到了國家、省、市各級主管部門的支持和肯定。
南京市博物總館的建立和運行,即是“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在國內博物館的一次創(chuàng)新性嘗試。2014年,總館所屬六朝博物館在成立之初就展開對“理事會”制度的探索,理事來源包括政府部門、館方職工和服務對象等方面代表。在六朝博物館理事會結構建設試點的基礎上,總館成立“南京市博物總館理事會”,吸納社會相關人士參與博物館建設和發(fā)展的謀劃。南京市博物總館于2016年12月和2018年5月召開兩次理事會全體會議,就博物館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的新思路進行充分探索。
博物館理事會的人員構成,應以館外人員占相對多數。理事構成為政府部門、文廣新局或文物局分管領導,文博單位館長和職工代表,服務對象中的普通群眾、文博專家,及媒體法律等領域的專業(yè)人士。根據各博物館的規(guī)模、性質、職責和服務對象等,選擇工作或研究領域與該館業(yè)務、專業(yè)方面一致的人員組建理事會,由各位理事民主推選理事長。
理事會成立之初,應首先由全體理事商定工作職責和規(guī)章制度,制定適應本館實際工作的理事會章程。以南京市博物總館為例,應該明確總館理事會與博物館館方及上級行政主管部門之間的職責和分工。理事會通過定期召開理事會會議開展工作,討論、研究制訂博物館發(fā)展規(guī)劃、財務預決算、章程擬定修訂及重大業(yè)務決策、聽取年度工作情況報告;理事會成立同時設立監(jiān)事會,依照章程監(jiān)督理事會遵守法律和章程情況;博物館執(zhí)行理事會決議,具體處理各項事務,接受理事會監(jiān)督;市文廣新局對總館進行宏觀管理和法律監(jiān)督。擔任監(jiān)督把關角色,而非決策角色,以免博物館理事會的權利被架空,空留其名。
國家相關權力機關對推行博物館理事會提供法律保障,設置關于國有博物館理事會設立和運行規(guī)則的詳細規(guī)定,以規(guī)范理事會的內部治理,運用宏觀調控職能配發(fā)保持博物館持續(xù)發(fā)展的資金,用于博物館藏品的征集與維護、文物的保護、學術的研究及博物館的宣傳活動。另外還應明確理事會的職責權限,減化審批流程,對國內博物館去行政化,變行政干預為政策指導與法律監(jiān)督。法治的施行將對博物館理事會制度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
博物館理事會應設立學術委員會,對于博物館學術業(yè)務工作進行指導,并參與決策。面對外界,委員會的工作是與學術性質的社會團體、企業(yè)名流或者文化領域的名人進行對接交流。
如今,理事會制度已在全國很多地區(qū)試行和發(fā)展,結合地區(qū)實際,對應館內文博特色資源,建立符合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的理事會制度勢在必行。受限于社會、政治、經濟等多方條件,理事會在國有博物館全面發(fā)揮作用尚待時日,但傳統(tǒng)的博物館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博物館事業(yè)的美好向往,轉變管理模式,進一步激活博物館資源是當下政府部門和博物館人的共同使命。通過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經驗、做法,理事會制度將成為今后國內各家博物館管理模式的發(fā)展趨勢,為博物館法人治理結構改革提供更多設想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