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藝術學院 650500)
陶瓷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之一,中華民族寶貴的遺產,建水紫陶是云南地方民間工藝美術產品,它集傳統書法、繪畫、雕刻、鑲嵌、燒制、磨光等工藝技法于一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為海內外人士珍視和收藏,其特殊的制作工藝和藝術特色與江蘇宜興陶、廣西欽州陶、廣東石灣陶、四川榮昌陶等并駕齊驅為中國四大名陶。
建水已有千百余年的制陶歷史,但建水的陶瓷業開端于宋代,歷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說,至今已有九百年歷史,清代光緒年間紫陶發展至大成,更有“體如鐵、明如水、亮如鏡、聲如盤”的美譽,建水紫陶在云南乃至全國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筆者主要從建水紫陶的基本藝術特征和制作手法進行分析,了解傳統制作紫陶的基本方法和圖案。
據考古資料顯示,建水縣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泥條盤筑法燒制的陶器制品。在建水縣附近有一村落,叫“碗窯村”,此地始于何時已經無從考證,但眾所周知,當地以燒制陶瓷而得名。當地保留數十座古窯遺址,附近仍星羅棋布著大量陶器殘片,經專家研究后得知都是宋、元時期所遺留。
云南省建水縣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古城,古稱臨安。建水地處滇東高原南緣,地勢南高北低。因地理條件優越,當地享有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特殊的地域文化滋養,為制作紫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紫陶主要泥料主要選自五彩山等地,五彩山位于建水縣碗窯村以西五公里,陶泥由紅、黃、紫、青、白五色土配制,因此被稱其為“五彩云陶”,并與中國傳統五行說有著密切聯系,傳統的“五行說”是由“金、木、水、火、土”組成,這于陶泥的五色相呼應,受到其五行的影響。五彩泥含鐵量高,成器硬度高,強度大,表面富有金屬質感,叩擊有金石之聲,經粗細程度不同的鵝卵石精工細磨拋光后,質地細膩,光亮如鏡。
紫陶初期種類不多,最初的用途是生活實用品,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開始注意到紫陶,文人雅士又熱衷于收藏紫陶,讓建水紫陶從最初的生活發展逐漸演變成了具有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的器皿,故紫陶又有“文人陶”的說法,其產品主要有瓶、尊、盆、盤、碟、碗、壺、缸、汽鍋、煙斗、文房四寶、樂器、日常生活用品等一百多種。
從實用價值來說,建水紫陶可用在盛水、盛米的陶缸,也可用作蒸煮的炊具,在云南尤為出名的紫陶為汽鍋,云南名菜“汽鍋雞”多用建水紫陶為專用炊具,汽鍋是在扁形湯鍋的基礎上,從底部由內向上引出一個開口的喇叭管進入鍋膛的使用陶炊具,因做出的食物不僅肉質鮮美,且具備保持食物的營養的作用。在文具、茶文化、花盆都有其一席之地,現在生活的逐漸發展,人們開始注重養生,中國自古就是茶文化源遠流長的國家,紫陶做出的茶具,不僅外觀文雅、精致,質地細膩,最重要的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書法、工藝較為精湛。
建水在明清時期江浙文化的遺風,中原文化積淀深厚,建水在悠遠的歷史文化中極為崇尚儒學,儒學思想作為正弦在建水的歷代教育中流傳有序影響深遠。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建水歷代文人雅士輩出,書畫藝術與紫陶技藝的結合也算是占盡天時、地利而水到渠成,“文人陶”也就應運而生。
紫陶創造過程經過書畫、雕刻、填刮、燒煉、磨光等工序,其中紫陶的書畫藝術可主要分為書法和繪畫,書法主要沿襲中國傳統書法即文字與詩文的結合。中國傳統書法可視為一種獨特的視覺藝術,其歷史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書法藝術是以漢字為基礎,加入思維抽象特征的抽象藝術符號,是書寫者自身對美的理解并加入激發出審美情感的一種意識形態的轉化。即而在建水紫陶上的書法是“以陶為紙”,即要注重書寫技法,又要考慮陶培本身的濕潤狀態與陶體的弧面的彎曲程度,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書寫的難度,對于書寫者的功力要求很高。
紫陶的繪畫藝術依然以中國畫為正宗,國畫的傳統表現形式以梅、蘭、竹、菊“四君子”入畫,建水紫陶不僅加入以上四種,也加入風景、人物、動物和一系列幾何圖形入畫。國畫以象征寓意進行創作,例如,梅花寓意著曲折多姿的形態、經霜耐寒的特性
古代文人反復詠唱,并賦予其各種美好品格,一筆一劃、一草一木,已經不是簡單地再現自然界的物象外形,而是作者人文情愫的寄托和表達,是一種簡約而不簡單的藝術語言,這種特殊性質,正好與陶的樸素的特性相吻合。因此,書法在建水紫陶上的運用不僅提升了建水紫陶本身的文化韻律,也使其具有中國傳統藝術氣息。陶器是人類最早的有意識的制造物、從產生開始,就一直與人類形影不離,從遠古走到今天,記錄著人類社會的每一次發展。在陶器上將勞動生產的經歷場景和喜怒哀樂的精神意識藝術地表現出來,是人類的一種天性。
因此,在建水陶器上所展現出的傳統書畫,不僅是表達一種精神文明也是作者寄托人文情愫的一種寄托和表達,不僅有著傳統文化藝術氣息,也給與陶器一種精神寄托,使紫陶從最初的生活實用品,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逐漸演變出具有美學與實用為一體的生活器物。
建水紫陶因其精湛的制作工藝,優良的使用功能,文化藝術結合于一身兒越來越成為人們喜好的收藏新寵,可以說擁有建水優質紫陶藏品成為大眾追求、成為時尚,應該可以說“堂前無紫陶,必是俗家人”。由此可以看出,建水紫陶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中國傳統文化使建水紫陶超越了泥性而具有無限活力,傳承其發展是其不可改變的趨勢,在現代化的進程下,更應該注重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建水紫陶,作為非遺傳承的手工技藝,所有的藝術品都是純手工制作,就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變得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