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夢璇
(曲阜師范大學,山東 濟寧 273165)
體育優質課是小學體育課的優中之選,它既是體育常態課的榜樣,又以體育常態課為基礎。 體育常態課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但不管是體育優質課還是體育常態課,都要做到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這才是真正常態化的教學。要讓優質課真正發揮其作用,體現其價值,最好的方式就是優質課常態化。本研究通過對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小學體育常態課與優質課進行調查研究,找出常態課與優質課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差距,以期為提高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常態課優質化、優質課常態化提供一定參考。
本研究以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體育教師常態課、優質課開展情況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以“常態課”“優質課”“體育課”等為關鍵詞,借助中國知網 (CNKI)、等數據庫進行文獻資料搜集,并進行總結分析,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對授田英才學院、實驗小學、三河湖實驗學校、楊柳雪鎮明德小學教師發放調查問卷40份,回收問卷4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37份,有效率為92.5%。
1.2.3 實地考察法 2018年3月—5月深入濱州市授田英才學院、濱州市濱城區實驗小學、濱州市濱城區三河湖實驗學校和楊柳雪鎮明德小學進行實地考察,掌握體育常態課與優質課的開展現狀及學生對課堂的感受,獲得現場的真實體驗和一些理性的認識。
1.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對問卷調查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一堂課進行的成功與否,除了教師對教材內容是否自如運用之外,還與教師是否充分地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密切相關。課前準備是指教師在正式上課前要進行備課,主要是備教材、備場地、備學生等。調查顯示,體育教師在常態課的課前準備中明顯沒有在優質課中的課前準備做得充分。在常態課上教師課前查閱資料的人數只占42%,而在優質課中課前查閱資料的人數占93%,說明教師對優質課的重視程度比常態課高。在學校監管力度很低的情況下,教師很難做到課前查閱資料或是通讀教材,以及讓學生也充分了解教材。這說明體育教師在常態課教學中由于學校監管力度不夠,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所以對課前準備的備課就不充分,教學過程就敷衍了事。
準備活動在一堂課的開始部分,所以準備活動是否充分,關系到學生整堂課的學習氣氛和學習興趣。調查顯示,準備活動的多樣性在優質課中占93%,而在常態課中還不到半數,說明常態課體育教師并沒有認真準備準備活動。做準備活動時,學生只有開心才會努力做好,而學生開心的程度在常態課中只有22%,在優質課中占到93%,說明優質課體育教師認真準備了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準備活動,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通常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語言法、示范法、完整法與分解法、練習法、游戲法與比賽法、預防糾正錯誤法、處方法、學法和心理調控法等。在同一教學內容上,常態課與優質課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
語言法、示范法、完整法與分解法、練習法、游戲和比賽法、預防糾正錯誤法在常態課和優質課中都超過了半數,但是優質課使用的比例更高一些。經過調查得出,常態課是指在常態下的課,有時并不需要用一些花哨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興奮度,相反只是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但也有一些體育教師為圖簡潔、省事,便只是單純地授課,而沒有顧忌到學生的上課熱情和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語言法、示范法、完整法與分解法、練習法是常態課中常用的方法。游戲法和比賽法只在優質課中常常出現。預防糾正錯誤法在常態課中占到72%,在優質課中占92%,處方法、學法以及心理調控法只有少部分教師會在優質課中使用,在常態課中則是少之又少。
體育教學組織形式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按照一定的教學計劃,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在一個特定的時空環境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展開的相互作用的形式。調查顯示,大部分教師在體育常態課教學中選擇班級授課制,因為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是以班為單位進行集體授課,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便于教師進行教學管理和教學檢查。在體育常態課中分組教學選擇的人數占到22%,正是由于體育教學組織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進行分組的方式,所以體育常態課中分組教學的比例所占不大。個別教學占到2%,復式教學基本沒有。而在優質課教學中大部分的教師都選擇分組教學,班級授課制則有21%的教師選擇,個別教學只有10%的教師,而復式教學僅有3%的教師選擇。
在體育優質課與常態課中,場地器材利用率有很大的差異。在優質課中,教師更容易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制作簡易器材及發揮一器多用的功能,所占比例比常態課要高很多。所使用的體育器材是否符合學生的活動在常態課與優質課中所占比例差別不大,但是,常態課還是容易出現體育器材不符合學生活動的情況的。優質課的場地規劃多樣是一個較為常見的現象,而常態課中教師往往圖簡潔便利。結果表明,常態課上對育場地器材的利用情況不如優質課對場地器材的利用更加充分。
體育教學評價是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依據一定的教學標準,對體育教學的教學系統進行價值判斷的分析。本次調查主要針對教師對上課過程中對學生所做的評價。調查顯示,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在優質課中基本普及。但在常態課中診斷性評價占的比例最大,僅為49%,其次是診斷性評價為40%,最后是終結性評價為38%。這是因為在優質課中,教師為了教學效果,常常會做出一些評價來體現課程的完整性。但是常態課則不同,原因之一是常態課監管力度不夠,;因之二是教師在長期的上課過程中,形成了一種“職業倦怠”,以至于體育常態課和優質課的教學評價差異較為明顯。
3.1 教師在體育優質課與常態課的課前準備與準備活動上存在較大差異,在優質課中準備活動具有多樣性、趣味性及充分性,并且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具有較大的影響。而在態課中,準備活動具有單一性、枯燥性,對學生的學習并不能夠產生很好的影響。因此,學校應加強對教師常態課的檢查,通過檢查人員走進課堂、觀察課堂,將教師課堂理念的運用、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程序的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課堂的調控、學生的學習狀態與課堂教學效果等作為評價的重點。
3.2 體育優質課的教學方法及教學組織形式比較豐富,各種教學方法及教學組織形式在優質課中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在常態課中,教師僅用到了課堂常用的語言法等。因此,學校應把教師個人的發展與常態課質量的提高相結合,制訂《教師個人發展計劃》和《課堂教學改進計劃》。每學年每個教師都要根據自己的課堂教學情況,將自己上學期的課堂狀況進行反思總結,并找出不足,分析不足產生的原因,并制sing下一步的計劃。同時,學校要對常態課質量有所提高升的教師給予適當的獎勵,這樣才能促進常態課質量真正上升。
3.3 相比較體育優質課,體育常態課在教學評價及場地器材的利用率上都沒有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所以,為了促進常態課的教學效果,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教研部門要多舉辦公開課競賽,并將公開課納入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學校內部,教師講校級公開課要形成制度,一般可每學期1次,并將教師校內公開課情況作為推薦參加上一級公開課的條件;學校要與其他學校假期阿甘校際聯合教研,為教師創造更大范圍的教學交流與研討,從而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