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靜嫻
(上海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上海 200433)
“體育”這詞在絕大多數人的思維中,大致是成人強身健體,未成年人是活動、玩耍的代名詞,但體育包含了許多內涵是現代人們所不知和不了解的。而體育教育在中國教育的發展中一直是不為人們重視和理解的,但體育又是現代教育所必不可分的一門學科。首先,體育學科是一門在學校教育中開設時間最長、唯一的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貫穿始終的一門學科。體育課是在一個較其他科目不同的環境下上課,體育課上課環境氣氛較輕松活潑,在這種環境中學生比較能夠接受教師提出的異議和糾正錯誤的方法,與此同時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對教師能吐露心聲,使教師能進一步了解學生在心理、生理上的各種疑問,分析問題所在并能幫助學生,使學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認知得到幫助和解答。其次,體育運動對人的身體的各個關節、內臟器官有著增強保護作用。本文探討的是體育如何育人, 認為體育在育人方面有著其他科目不能替代的作用。
每個人的成長都有著不同的階段,從兒童到少年、青年每個成長階段的心理都有每一階段的過程和問題。而體育是在每個人一生中都能陪伴在左右的,這必然在每個人的心理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人們在通過參與體育活動而獲得心理素質的提升和培養,通過體育鍛煉,錘煉了自己的意志品質,同時增強了對現代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的心理素質,通過體育鍛煉逐漸形成了一種高效的、健康的、具有持續性的良好的心理狀態。體育心理素質的培養就是人們在參加體育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了對事物協調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不斷提升自我認知和評價能力等心理素質。而體育的任何一項運動競賽,在心理上能培養人克服困難、勇往直前、頑強拼搏、積極向上的精神,公平競爭意識和健康的審美理念,因此體育對兒童、少年、青年的成長發展階段都能產生積極的正能量,并帶動人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體育運動能增強體質, 增強人身體的各種機能。在兒童、青少年階段,人
體的各種機能都處于生長發育階段,通過體育運動使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體體質得到進一步增強和改善。有大量的研究證明,體育運動能夠有效地延緩人體生理機能的衰退速度,增強人體對所做動作的控制能力,有效地降低人們在生活中的風險,提高生命質量。體育運動能積極地促進心臟的鍛煉,使心臟功能不斷增強, 從而使血管彈性得到改善。體育運動還能調節人體內物質的代謝,促使不斷增加具有保護性的髙密度脂蛋白,從而對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起到一定的積極預防作用。體育運動能使肺組織功能保持良好,積極地預防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而一些運動不足的人們常使肺泡彈性降低,導致人體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而體育運動卻可以使肺泡充分張開,并保持良好的彈性。體育運動還能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環狀況,對預防肌肉和骨骼關節的某些疾病有著良好的作用。體育運動還能提髙和改善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功能,對全身各器官系統的活動協調、抵抗各種疾病和內外環境的變化適應提供良好的條件。
縱觀國內學校的體育教育,體育一直作為“附屬品”而存在著,對體育育人的這個功能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現在兒童、少年、青年在承受壓力的能力和心理素質方面較差,身體素質水平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通過體育教育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體質,樹立優良的意志品質已刻不容緩。如今我國體育教學在培育人才方面還是存在著以下問題:(1)學校對體育文化的建設不夠重視,體育水平較低。學校體育只是單純地傳授技術和技能,并沒有把體育文化和體育精神的作為應授教的傳授下去。(2)將體育的“育人”功能從體育中剝離分裂開來。從實際意義上論“體育育人”是通過一定的體育技能傳授,幫助學生強健體魄增強體質,從而實現德、智、體全面發展,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現在的社會并且融入整個社會中。(3)作為體育教師對體育“育人”也沒有很好地重視。從教學大綱的制定開始到體育教案的出爐,沒有一個環節是專門針對育人的方面方向執行和要求的,這就使教師和學生間沒有應有的互動聯系,從而導致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培養不能達到統一。對于這個方面的問題體育教師還沒有真正認識到,這與社會和學校對體育教師的認可程度和社會地位有著密切關系,這必將影響我國整個體育學科的發展。
體育在國外的教育界是把它作為最重要的學科之一。例如,美國認為“學校體育是一種潛力巨大的教育力量”;新西蘭則認為“體育不單限于身體的(范疇)而且在教育的范疇內把它作為更廣泛的教育手段有效地利用,體育不僅以肌肉發達為目的,更廣泛的目的是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和他人比較學習,互相指導,互相幫助,贊揚對手的成功,獲得自由支配身體的喜悅……體育不僅有助于孩子們的健康,而且在更廣泛更全面的教育過程中占有一定位置”; 在芬蘭,“體育在道德和社會教育方面,能培養與社會接觸的能力,為他人著想、為人正派的品質”。
在國外,體育運動是人們從兒童開始起培養的運動意識、灌輸運動理念,逐步使兒童對多種多樣的體育運動產生濃厚興趣,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陪伴左右,因此體育運動在人們成年后成了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也使得體育活動早已變成人生各階段教育育人過程中不可缺的一個部分和人們生活的必需品。
“在磨煉身體的同時磨煉意志品質,使青年人在今后的生活中受益”,這個西方的教育理念,主要是通過對人個性化的培養,充分發揮人的潛質和創造性。而西方的體育教育就是通過從兒童開始培養體育運動,在提高人們身體素質水平的同時,提高人們的意志思想品質,并且同時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使人體對外抗壓力的能力增強,并能盡快地進入社會和融入社會中。
我國體育教育部門應重視并實施以體育教育來推進育人工作,打破現有的體育教育格局。教師是體育育人工作的最重要的環節,而體育教師自身的學術水平和思想品德的優劣對體育育人的成敗將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主管教育的領導、部門對培養和建設體育教師隊伍應制定相應的政策,并使體育教師有相應的制度保障,并且讓體育教師擁有合理的獎勵機制,將體育教師的收入與體育育人的成效成比例。對體育課進行課程改革。每周除了必修的體育課外,加強和增加課外體育鍛煉活動的同時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運動,讓學生有挑選感興趣的運動項目余地。 必須不斷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體育教師除了要對體育的各個運動技能掌握貫通外,還要求對體育心理學、體育美學、體育史有進深一步的了解和運用,通過對各個方面知識的掌握來解決學生提出和遇見的一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