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作為區域合作的重磅決策,體育領域如何搶占機遇?從部門體育到全民體育,如何更好地撬動社會力量、民間資本?“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實施,體育扮演怎樣的角色?新時代背景下,賦予體育更深的內涵、更多的使命,也吸引更多體育、旅游、文化、媒體以及資本方的關注。
2018年11月23日—24日,由2018首屆長三角體育產業高峰論壇暨溫州社會力量辦體育國際論壇,在甌江之畔的溫州盛大登場。江、浙、滬、皖三省一市體育領域的官員、專家、學者,展開了一場熱烈的思想交鋒、區域聯動與信息對接,4場不同規模的主分論壇吸引超過1 000人參加,每個會場都是座無虛席。
長三角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江浙滬皖僅占2.2%的國土面積,卻創造了全國20%的GDP。在這個論壇上,同時發布了一個與體育相關的數據:長三角的體育產業占了全國30%的份額。
出席論壇的世界休閑組織名譽主席Derek Casey認為,長三角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總體已經邁入“有錢有閑”的中產階級,將極大地撬動體育經濟的發展與繁榮。浙江省體育局副局長李華表示,新時代的長三角體育一體化面臨著重大機遇,“必須跳出體育看體育,跳出產業看產業”,他用5個“變”闡述了協作發展體育經濟的主張:變部門體育為政府體育,變行政體育為社會體育,變事業體育為市場體育,變金牌體育為全民體育,變場館體育為全域體育。
東道主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發祥地,同時也是“社會力量辦體育”全國唯一的試點城市。溫州市體育局局長張志宏認為,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需要廣泛發動、匯聚社會的力量,這是共筑長三角體育產業一體化的重要推手,并能有效形成健康、可持續發展格局。
體育經濟江浙滬皖的“四重唱”,體育總局體育器材裝備中心副主任王平給予了肯定。他認為,這種積極創新的合作思路、豐富的合作方式與內容,體現了合作、互利、共贏的目標導向,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他寄語這種聯動模式盡快成為全國體育產業區域合作的標桿,以起到引領示范的作用。
這次論壇上,與體育經濟相關的權威信息不斷披露。“到2020年,我國體育旅游將達到10億人次,占旅游總人數的15%”“2017年電子競技參與人數達到2.6億人次,同比增長104.9%”條,等這些新數據、新趨勢,更加堅定了社會力量、民間資本參與體育的信心。在“長三角優秀體育產業項目分享會”分論壇,演講嘉賓紛紛表達出區域聯動的強烈意愿。來自江蘇的“不止騎”自行車賽創始人應明表示,“不止騎”目前是立足環太湖的自行車IP賽事,“浙江可環千島湖騎行、安徽可環黃山騎行,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這項可以實現這項賽事長三角區域聯動、復制”。鄭舟超是浙江一家滑雪場的老總,認為“北冰南展”“北冰南移”戰略讓南方迎來冰雪經濟的春天,而長三角一體化的推進則開闊了這個產業的布局天地,他透露目前在麗水投資建造滑雪場外,即將在安徽蕪湖簽約投資總額達3個億的滑雪場館項目。
不光是資本方,各級政府、體育部門也在聚焦體育產業,不遺余力“吆喝”。溫州市副市長鄭朝陽現場推介“好山好水”,“文成的銅鈴山、泰順的百丈,都是極具特色的體育小鎮”。衢州柯城區副區長姚禮敏專程趕到論壇現場會場,就是為了向長三角地區推介靈鷲山國家森林運動小鎮。
與此同時,作為分論壇的“運動健康城市論壇”“體育融合發展論壇”,體育經濟聯動的熱點、痛點、焦點,同樣得到與會嘉賓的熱烈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