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陽
(上海市南匯第四中學,上海 201399)
隨著時代的進步,以人為本的理念越來越被重視,“人”成了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人”的意識和活動離不開自身良好的身體素質。因此,務必要從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做起,不斷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
體育能力,包含理論知識和實踐練習2方面的能力,即在體育范疇的具備一定實用性的體育理論知識及可以強化學生體質的運動技能。體育能力的有效培養,一方面和學生的身體基礎體能息息相關,另一方面也與課堂的教學內容和訓練方法有關。也可以說,體育能力是保障人體各項機能運轉和強化身體素質的關鍵因素,它來源于學生的身體基礎,并可以在體育教學系統的培養下,經過教師的指導和后期的練習不斷強化。結合中學生的特征來分析,他們的體育能力不僅包含諸如奔跑、攀爬、跳躍等運動技能,也包含自主學習能力、獨立鍛煉能力、自我評價能力、體育組織管理能力、體育欣賞能力等綜合能力。
而中學體育對學生體育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則反映在如下層面。其一,基于培養學生體育能力,可以強化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基礎、運動技能、身體協調性能等,進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適應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其二,基于培養學生體育能力,可以有效地推進終身鍛煉觀念意識。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身體鍛煉的重視也在逐漸提高,終身鍛煉這種意識已經在社會中逐漸興起。通過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可以幫助他們養成在業余時間積極開展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進而成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工作的有效助力 。其三,基于培養學生體育能力,可以使得學生終身受益。良好的體育教學可以在分析學生體能優勢和心理特點的前提下,充分發掘學生的體育特長及內在潛力,進一步通過因材施教的訓練方式有效的強化學生的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為學生今后開展學習和工作提供有力支撐。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務必要從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出發,制訂切實、有效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模式,讓教學的意義不斷深遠,利用體育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生活保駕護航。
體育課的開展應力求于強化學生的身體素養以及在體育方面的自主學習能力,正所謂“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應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自主學習,并向學生剖析運動的本質和關鍵要領,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體育運動方法。舉例來說,教師在開展排球傳墊球的教學中,可以首先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嘗試,進一步開展小組討論,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的動手、動腦,并在這個過程中及時向教師提問,基于自身的思考探索、教師的詳細講解和標準示范更深入地領悟排球傳墊球的技術要領。通過在體育課堂中充分開展自主學習,不斷強化學生參與學習的主體意識。
通常情況下,隨著學生運動能力的提升,其身體協調性能會越來越好,進一步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各項體育運動技能,從而更有效地實現強身健體。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前提下,采用多樣化的練習方,制定豐富的練習內容,讓每一節體育課都能起到鍛煉學生1~2項運動技能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盡可能地豐富教學形式,力求營造創新的、生動的、活躍的體育課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利用課堂全方位的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體育課堂為學生創造更多可以運用到日常鍛煉中的技能和智慧。
在傳統的體育課堂中,往往由教師占據主導位置,學生在課堂中往往遵循“講解示范、練習改正、強化提升”的秩序開展學習。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教師的依賴過大,缺乏一定的自主意識,最終導致學生雖然可以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但在獨立鍛煉能力方面還是嚴重不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將課堂的主導位置轉移給學生,在向學生講解完運動要領后,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開展主動性的討論和練習,通過主動性學習不斷強化獨立鍛煉能力。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采用如下的創新型教學思路。其一,在技術方法講解完成后,給予學生依據自身理解開展練習的機會;其二,適當地將課堂的準備部分及整理部分交給學生負責,充分發揮他們的主人翁作用;其三,對于課外活動,可以采取教師引導、學生組織的開展方式,使學生得到鍛煉。
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也尤其重要。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向學生提出評價標準、明確運動技術要求以及對學生練習進行示范性評價等方法,有效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學生在具備一定的自我評價能力后,可以更加客觀地對練習做出分析和改進,進而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更多運動技能。
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適當地運用發散性思維,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體育組織管理能力。比如說,教師可以借助各類體育競賽以及課外活動,安排學生擔任組織、編排甚至是裁判的職能。通過豐富的社會實踐,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體育組織管理能力,為學生未來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體育欣賞能力也是體育能力范疇中的關鍵能力之一。因此,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體育欣賞能力也是教學的關鍵任務之一。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手段,向學生播放各大體育賽事的視頻,進一步讓學生了解體育賽事的概況、技術要領及戰術要點,通過體育課堂不斷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強化他們的體育欣賞能力,讓學生充分認識體育的歷史、領悟體育的精神,讓體育課堂不再拘泥于單一的操作練習。
在現階段國內的體育教學中,大部分學校仍然沿用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將教師放在了教學的主導位置;同時,大部分學校的體育教學內容都比較單一、刻板,導致了學生通過教學無法有效的強化體育能力,所以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勢在必行。具體來說,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其一,教師要積極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導位置,在充分考慮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特征的基礎上開展教學,避免生搬硬套的教學方式;其二,教師要強化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在研究教學要求的基礎上最大化地豐富教學內容,通過生動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還要保證學生具備開展自主練習的時間和空間;其三,教師還應在教學中引入鼓勵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在練習中的進步要及時予以表揚,對學生在練習中的不足要及時糾正并予以鼓勵,從而保證學生在開展體育運動練習的過程中具備良好心態。
在部分學校中,由于訓練場地不足、體育器材不健全等其情況,導致了體育教學開展受阻,進而嚴重影響了學生對于體育課堂的興趣,阻礙了學生體育能力的發展。所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運動條件尤其關鍵。具體來說,學校應保證對訓練場地及體育器材的投入充分,一方面,要保證足球場和籃球場等場地的面積充足且布局合理,另一方面還要保證足球、籃球、排球等基礎性器材數量足夠。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定期養護體育器材,對損壞的器材要及時予以維修或替換,避免破損的器材對學生造成傷害,在保證學生安全參與體育運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
現階段大部分的中學生將重心放在文化課的學習上,而對身體素質的提高關注過少,導致學生身體素質的普遍下降,這種現象嚴重阻礙了學生體育能力的發展。正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教師務必要提高學生對身體素質的重視,促進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自主鍛煉,要把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融匯在體育課堂及日常鍛煉2方面,進一步通過教師教學引導及學生自主練習手段促成學生體育能力的強化。具體來說,在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將體育理論知識教學和體育技能實踐教學相互結合,通過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在提升體育課堂文化性的同時,不斷引導學生探索出適合于自身的鍛煉方式,進一步促使學生在課余時間內堅持鍛煉、不斷強化身體素質;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合理分層、因材施教,結合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特長特征,采取不同的培養方式和培養計劃。具體來說,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具備身高優勢的學生參與籃球訓練,引導爆發力強、協調性佳的學生參與足球練習,引導耐力強且具備一定速度的學生參與田徑練習,引導柔韌性好、靈活性佳的學生參與健美操練習等??傮w來說,教師要在綜合分析學生優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參與練習適合于自己的體育運動項目,進而最大化地借助自身優勢提高自身身體素質,最終為文化課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中學體育教學開展過程中,提高學生體育運動技能以滿足考核要求不是唯一的目標,還應考慮通過中學體育教學實現學生本位和個性發展,進一步不斷強化學生的體育能力,促進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終身鍛煉的思想意識??傮w來說,通過中學體育教學對學生體育能力予以培養至關重要,它既可以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可以提高現階段國內中學體育教學的質量水準,更可以促使學生終身鍛煉、終身受益。所以,學校務必要充分重視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將對學生的文化課培養和體育能力的培養有機融合,力求將新時期的中學體育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