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美術教育系 404100)
隨著高職高專美術專業教育的不斷發展,社會對高素質美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不斷需求,依托于日益完善的高職高專美術專業教育平臺培養的畢業生仍有很多無業可就,同時用人單位又招不到需要的人才,這對當前高職高專美術專業的人才培養來說需積極面對予以解決。同時,隨著國家大力提倡推動應用性人才的培養,其教學便呈現出一種趨同化的傾向,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尋求新的改革路徑。筆者曾撰文指出:“將地域性美術資源創造性的應用于創作與設計、實習實踐教學兩方面進行,以求強化學生創新思維的訓練與情緒智力的培養,從而獲得地方高職高專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化,從而實現學生“畢業就能就業、創業,就業、創業很快上手”這一應用型美術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
對于“地域性美術資源”,筆者將其界定為:“指學校所轄行政區域中具有審美價值、美術教育教學價值、視覺藝術性價值的可視性美術類文化資源,主要包括自然性資源(地域性自然景觀、賦有區域特色的美術創作與設計加工材料)、歷史文化性資源(獨有的民俗風情、地方古建筑、民間藝術、地方博物館與美術館、地方展覽館等)、社會性資源(各類與美術相關的地方文化機構與設計公司、地方節日慶典與文化藝術主題活動等)。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厚重的傳統性和鮮明的特色性?!?所以在教學中可選擇獨具特色、且具有厚重的歷史、博大的文化精神、醇厚的文化基因的美術資源來加以利用,如民間美術、非遺、地方古建筑、民俗風情等,限于篇幅,筆者將以民間美術在高職高專美術教學的應用實踐為例做一梳理。
將民間美術的觀物方式引入到基礎課素描課程的教學中,可提升學生創造性、特色化的造型能力,為高職高專美術專業應用性人才的培養打開新的路徑。首先,在教育中通過對民間美術觀物方式的分析、讓學生理解民間美術獨有的觀物方式,并內化之,以實現對該觀物方式的活用,便可讓學生產生觀物的新視角與新感受,從而培養學生學會創造一種陌生化的視角與陌生的視覺空間。現行高職高專美術專業教學中,多為西方繪畫的觀物方式,尊重科學性、強調真實感,追求逼真性。這對培養學生個性化創造能力、多維性的審美旨趣有抑制性,而民間美術的觀物方式是一種詩性的認知方式,它追求的不是對事物所呈現的外觀形貌的一種感受,而是在尊重事物固有的本性并融入一種隱喻、一種賦予吉祥、美好向往的并賦有哲理性的觀物形式,即:強調觀物之內美。同時,對于物象呈現出的客觀性,民間美術則弱化其真實的空間性,強調自我感受與理解的主觀表達,不拘泥于客觀存在的地點、時間、視角,準準抓住物體本有的趣、靈、意味與隱喻性內涵,這種觀物之法本身就是極具創造性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素描表現物象的過程中,要強化學生一種“畫的形象不一定是看到的”的觀念。這一觀物與表現之法應用于素描教學之中,無疑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個性化藝術語言、藝術形象的陌生感有著重要的作用。
高職高?;A課色彩教學過程中創造性的融入民間美術的色彩觀,必將為色彩教學帶來新的視覺效果,一改過去寫生色彩、裝飾色彩以及表現性色彩的套路,并能呈現出一種新的陌生的視覺圖像。劉燕博士在其博士論文中對色彩本體研究概括為兩種傾向:“一則,把色彩當作“物”進行研究……再則,研究色彩與“人”的關系,是對人在色彩使用過程中形成的認知、經驗、心理,以及基于這些認知、經驗和心理所構建的色彩原理與規范?!?前者是尊重自然性與科學性,以物理光學色彩研究為依托,強化物象色彩的物理屬性,即在表現物象客觀性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方式與方法,去探究和發現物象在光源照射下所呈現出來的視覺形象,并以此來實踐顏料的融合性與表現力,這種研究色彩及其訓練的方式在當前高職高專基礎課色彩教學中最為普遍;學生的色彩作品缺乏個性,少有創新,更有甚者,趨于雷同。而民間美術的色彩觀屬于后者,為訓練學生創造性的色彩表現能力,則可從民間美術所具的色彩觀去進行滲透并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融入該觀念去進行色彩表現。首先,老師需就民間美術中民間美術家在使用色彩的過程中形成的“認知”、“經驗”、“心理”之規律進行分析,這是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要力求讓學生從中找到民間美術色彩觀與色彩表現物象之間的契合點,這個過程中,老師要以啟發為主,力求引導學生在對民間美術色彩觀的感知、認識與理解的基礎上,強化學生對該色彩觀在色彩表現上進行審美旨趣的外顯,并力求能用色彩手法予以呈現,從藝術實踐學的意義上來說,這會給我們的色彩教學提供更多的可能,也會帶來更多的原創與多樣。
對于設計教學中民間美術色彩觀的的應用,則可用對其文化基因的創造性應用,這里需要給學生用圖像、實例、案例等綜合性手法來分析民間美術色彩觀的文化基因之內涵:首先,講清它是民俗符號的內涵,這要讓學生理解該內涵是從民俗學的層面上對民間美術色彩觀的界定,這種符號性主要建立在勞動大眾的日常生活、日常勞作,并與人民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相關,即:是老百姓的一種民俗文化心理的呈現。第二,講明它是傳統文化的基因符號,主要取決于民間美術所依賴的民間文化生態,要學生理解它是建立在勞動大眾內在心理結構和族群文化認同感的基礎之上,呈現出來的是民間美術色彩觀的外在表象,體現著民眾的審美旨趣與文化內質。第三,講透它屬于象征性符號,課通過民間美術作品分析民間美術作品的色彩呈現出它所獨有的“有用性”特點,即象征性。要讓學生明白民間美術色彩中包含有民眾的精神信仰、情感追求,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設計教學實踐,首先以簡單的設計教學內容,用變體設計的方式對這些理念進行靈活應用,達至內化,后通過課題、或者設計案例等形式去捕捉這些文化基因內涵的外顯,便可讓學生的設計獲得意象不到的效果,創造性的思維與創造性能力會在這個過程獲得提升。
總之,在高職高專美術專業課程教學中應用地域性美術資源——民間美術進行教學實踐,首先應從本土民間美術入手,深入挖掘,并結合本土傳統文化、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民間藝術家等方面綜合梳理,以求能構建民間美術在高職高專美術教學中應用的講義和訓練教程。第二,還可從民間美術造型元素的應用、表意觀、造型觀等方面進行滲透,深挖民間美術深厚的文化精神與藝術精神,在課程與民間美術之間挖掘載體、尋找切入點與契合點,由點到面、從簡到繁、循序漸進,從簡單的訓練到變體練習,從案例、課題教學到科研課題研究,逐漸深化民間美術在高職高專美術教學的應用。第三,在教學過程中,可將當地有影響力的民間藝術家請進課堂,講授他們對民間美術本真的經驗與認知,在互動中獲得創作與設計的靈感。第四,將地域性美術資源應用于高職高專美術專業教學過程中,將會形成新的訓練內容和新的教學效果,可使學生一方面形成個性化的創作與設計作品,并在這一系列訓練的過程中逐漸構建獨特的創作與設計理念;另一方面,也可提升學生課程教學中的專業理論、技能、技巧的內化能力與藝術創新能力。
注釋:
[1] 譚傳芳.地域性美術資源在高職高專美術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創造性應用探[J].《美術觀察》 2016(09):131.
[2]譚傳芳.地域性美術資源在高職高專美術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創造性應用探[J].《美術觀察》,2016(09):131.
[3]劉燕.中國民間美術色彩研[D].中國知網.優秀博士論文數據庫 2016:摘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