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廣陵學院 225009)
關鍵字:獨立學院;模擬法庭教學模式
隨著國家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法律在文明社會中的價值與功能日益凸顯。黨和國家提出依法治國,十九大提出了構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專門人才和創新性人才的歷史性任務。在改革的新時期,社會需要大量的法學人才,這是法學學科發展的重大機遇,同時也對法學本科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法學畢業生能夠適應法律從業的專業性和熟練性。傳統的法學教學模式,多采用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的模式,會造成法科學生在思維訓練與法律實踐諸方面存在問題。因為實踐性法律課程明顯不足,現在法學本科生的應用能力較差,在畢業后,無法立刻適應社會法學從業單位的職業需求。針對以上現狀亟需加強法學創新型人才模式研究。
往往法學大學生在學校接受的是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多是教師講學生聽,機械應付考試,缺乏主觀能動性和思辨能力。當面對具體地案例時,往往不知從何下手,茫然失措。加上法學畢業生如果想從事法律職業,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故很多大學生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司法考試的準備和復習當中,機械應付考試,缺乏實踐能力,思維結構僵化,知識結構欠完善。
面對這樣的困境,亟需培養法學創新人才。法學創新型人才是結合了知識結構拓展、邏輯思辨思維訓練與法律案例實踐三方面的教學新模式。創新型法學人才培養所探索的實踐性教學模式就是模擬法庭教學模式。這是以培養職業技能為導向,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和操作能力為重,進行知識結構拓展、思辨能力訓練和法律案例實踐,目的是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強化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更好地走上工作崗位。
模擬法庭教學模式又稱為:“法律診所教學”和“臨床法律教育”,是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興起法學教育方法。這種方法對于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培養學生法律思維、加強學生法律實踐有顯著效果。“法律模擬法庭教學”指教師的指導之下,將真實案例引入課堂,要求學生全程參與案例的代理到審判全過程。學生是課堂的主導,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真實場景再現、法律條文檢索、法庭辯論等形式討論分析案情,讓學生充分將所學法學理論、條文與案例結合起來,主動地幫助當事人解決困境。其優點在于培養法學學生的職業技能、邏輯思維、總結歸納能力,更好地實現法學理論與法律實踐的有機結合,變學生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動其積極性,高效地學習。
模擬法庭教學模式通常以真實案件為對象和學習模型,采用課堂教學和案件模擬法庭的形式再現案件過程。教師所選擇的案例是真實發生的,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或者新興的事件。這些案例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需要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經過綜合分析案情、搜集證據、邏輯思辨,運用法律,形成自己的觀點。教師也會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分,而不是以統一的考試成績評價。
課堂教學根據教師所選擇的案件,或者學生選擇的案件,采取小組討論、案件代理、法律咨詢、法庭辯論、DV錄像拍攝、案情再現、模擬法庭審判等形式來進行。在模擬法庭課堂上,學生需要實先獲得案件材料,并自己準備所需要的與案情有關的背景知識、法學理論知識、法律條文、以往案例、學者文章等材料,需要根據當事人的需要準備辯護意見或者辯論詞。學生應自主完成從接待當事人,提供法律咨詢、查閱法律條文、到準備案件材料、制定法庭辯論策略,對案件代理的全過程負責。通過模擬法庭教學,法學學生能夠感受到不同于以往課堂的真實感,會真切感受到被當事人需要。從而產生壓力和學習的動力,通過學習,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專業技能都得到極大的提高。模擬法庭教學模式為我國改良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了借鑒,解決了當前我國學生實踐能力弱的問題。
下文將從經費來源、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各個方面對模擬法庭教學模式在獨立學院法學本科生中實施做初步探討,并進一步闡述了其積極意義。
1.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采用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被動接受的方式,如此會導致學生填鴨教育,缺乏主動思考和形象記憶的問題。模擬法庭教學模式,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模擬法庭教學模式,在授課形式上注重變化和創新。通過教師介紹真實的案例,進行集體討論、小組討論、單獨詢問等,凡法律從業實務中所用的各種方式都可以適用,如:法律咨詢、訴訟代理、法庭調查、和解調解、法庭辯論等。學生通過對真實案例的分析,身臨其境,角色扮演,充分掌握律師、法官、檢察官需要具備的知識和技能。
2.鍛煉思辨能力
模擬法庭教學模式要求學生用律師式思維去思考問題,即用思辨的思維考慮問題。學生應像法律從業者,如法官、律師、檢察官一樣結合案件的證據進行分析,考慮當事人的需求,熟練運用法條知識、充分分析對手的策略,研究案件各方的力量對比,選擇最適合當前形勢的法庭辯論策略。如此,經過傳統的老師課堂講授教育和模擬法庭實踐教育的多維訓練,學生才能對所學的法學原理以及法條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認識。
3.增強學生主觀能動性
模擬法庭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邏輯能力、辯論能力、總結歸納能力等等,通過寫訴狀、調查取證、詢問證人、與對方律師或當事人談判以及向當事人提出建議、以及正式出庭等方式,進行課堂演示、模擬訓練、法庭對抗、與當事人談判等等形式進行綜合評價。
獨立學院應當為本科生開設模擬法庭課程。確立模擬法庭課程的必修課的性質,賦予其相應的學分,強制學生上好課程,修到學分。
獨立學院應當為法學本科生建立專門的模擬法庭教室,安裝模擬法庭講臺和課桌椅,購置模擬法庭所需要的儀器設備和服裝道具等,設置專門的場所供學生練習和演示。為模擬法庭配備專業老師,可以申請外校兼職的律師或者法官檢察官擔任模擬法庭的老師,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實踐應用知識。
模擬法庭教學具有實踐性的同時,還具有社會服務性,應當在校內建立模擬法庭辦公室,提供類似律所咨詢服務的法律援助活動。建立導師負責制,每周有一名法學老師值班,帶領學生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承辦案件。在校內建立模擬法庭接待室,法學本科生可以像律師一樣接待當事人,幫助當事人進行法律咨詢、解答問題、承辦案件。模擬法庭基地還可聯合社團組織、比如法律援助中心、消費者協會、勞動者保護協會、各級婦聯、公會社區等等,這樣可以獲得第一手的案源資料,并且也可以把所學的法學知識運用于社會服務。
總之,法學創新型人才培養是法科學生在知識結構、思維訓練與法律實踐三方面改革的有機結合,針對現行法學學生實踐性法律課程明顯不足、應用能力差等現狀,提出通過植入模擬法庭教育模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鍛煉學生法律思維。誠然,法學教育必須以法律實踐的需要為依托,實現模擬法庭教育模式的本土化,才能培養出集理論水平與實踐操作能力于一身的高素質法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