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廣陵學院 225000)
構建獨立學院貧困生資助體系首先應具備合理的評定機制,通過公平合理的評定方法完成貧困生的認證。當前很多獨立學院對貧困生的評定,都是依據學生所在地街道或村委會所開具的貧困證明。由于出具證明的機構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所以極其容易出現徇私舞弊行為。一些沒有達到貧困生標準的學生也可能通過其它方式獲得資助資格,從而導致真正的貧困生得不到應有的資助。另外,還有地區間經濟情況的差異,也是導致貧困生評價工作難度較大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水平飛速發展,但是貧困生助學資金體系仍然維持原狀。助學金應用面更廣、資助額度更大等原因,導致助學資金發放難度逐漸加大。由于民辦獨立學院辦學方式的特殊性,學雜費等要明顯高于普通公立院校,國家助學貸款金額無法滿足獨立學院的學雜費要求,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生的生活和學習問題。雖然國家近些年加大了獎學金力度,但是相較于公立院校,民辦獨立學院學生能享受獎學金和相關補助的機會較少。一些社會資金也更傾向于資助重點高校或各方面資源較好的獨立學院,所以大部分獨立學院依然無法享受社會資金對貧困生的幫助。
雖然貧困生主要是指經濟上的貧困,但貧困生還存在因為貧困引發的一些心理問題。由于家庭的貧困,貧困生通常較為自卑、人際交往能力較差、自尊心更強。獨立學院對貧困生的資助長期以來只停留在經濟資助層面,極少關注貧困學生的心理發展問題。如果學校不對貧困生進行適當的思想引導,則很容易讓貧困生產生心理問題。例如:部分貧困生沒有感恩之心,將無償資助看成是理所當然,從而對資助產生依賴,生成消極、懶惰的思想。還有一部分貧困生會因此產生自卑心理和極端情緒,導致不能與其他同學良好相處。
為保障貧困生資助工作的順利開展,獨立學院應健全貧困生資助管理機構。獨立學院應嚴格篩選貧困生資助機構的工作人員。為保障資助工作的高效開展,資助機構的工作人員除工作能力外,還應具備強烈的責任心和耐心。資助隊伍中的工作人員配備應涉及資助工作的各個方面,如:貧困生資格評定人員、資格審核人員、心理輔導員、監管人員等。另外,還需要建立完善的資助管理流程,確保資助工作可以公平、公正、有序的開展。
當前獨立院校貧困生的評定方法,無法從根本上保證其公平性和公正性。學校應在新生入學后對貧困生完成基本家庭情況的了解,并通過多種方式對貧困生的家庭實際情況進行核實,如:可通過與貧困生的初、高中學校取得聯系,核實學生的家庭情況。在學生入學一段時間后,可針對學生的日常生活情況,對學生所在班級的其他同學進行調查詢問,確定其是否符合貧困生評定標準。校方應注意在調查過程中,應以不影響貧困生的正常生活為原則,避免對學生造成心理傷害。相關工作人員可通過與其他同學閑談等方式,對貧困生的日常生活情況進行側面了解,應以充分維護貧困生自尊心為首要原則。
另外,還應該加強獨立學院困難生資助的監管力度。資助貧困生的本質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利用助學金購買非生活必需品或肆意揮霍助學金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學校方面應加強對助學資金的監管力度,發現貧困生發生違法、違紀行為,應立即取消其受助資格。
民辦獨立院校的學雜費高于普通高校很多,所以獨立學院貧困生的資助力度應區別于普通高校。為保證獨立院校貧困生的學習生活不受影響,應加大獨立學院貧困生的資助力度。獨立學院還應重視貧困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獨立學院的學生通常家庭條件較好,日常生活、消費水平較高。貧困生是一個成熟的獨立個體,擁有比其他人都強烈的自尊心,與同學日常生活上的差異,很容易導致他們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學校可設置專門的貧困生心理輔導機構,定期對貧困生進行心理輔導。貧困對人造成的影響包括自卑、心理缺乏感、安全感的缺乏、人際交往困難等。貧困生由于家庭的貧困而感到自卑,他們自尊心更強烈,內心也十分敏感,情感和情緒都較容易波動。所以輔助人員在開展心理輔導工作時應注意方式方法,充分照顧到貧困生的自尊心,給予其精神上的鼓勵。鼓勵他們正視困難、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高校學生的思想意識較為成熟,貧困的家庭讓他們更加自卑。貧困生在接受助學金的同時會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很多貧困生從內心害怕自己與同學的不同,這會打擊他們的自尊心。學校方面可以與社會組織合作,為貧困生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貧困生通過勞動在經濟上自給自足,在維護貧困生自尊心的同時也保障了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學校還可以與企業開展定向培養合作,由社會企業資助優秀貧困生完成學業,待學生畢業后企業可按合同從貧困生工資中按比例每月扣除資助資金。如此一來,在解決貧困生學業問題的同時還解決了貧困生的就業問題。
民辦獨立學院應根據當前貧困生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完善貧困生評定機制。在構建獨立學院貧困生資助體系的同時,更應關注貧困生的心理狀況。學校方面應準確掌握貧困生的家庭狀況和心理素質,特別應重點關注情緒低落、性格內向的貧困生。在實施經濟資助的同時,應充分照顧到貧困生的自尊心。院校應積極吸引社會力量,為貧困生提供勤工儉學的工作機會,讓貧困生在經濟獨立的過程中獲得成長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