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羽雪
油脂常常被一些高脂血癥患者視為罪魁禍首,吃得很少,甚至不吃。近期,美國心臟協會發布聲明稱,油吃得太少并不科學,關鍵是你吃什么油。油脂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兩種,過多攝入飽和脂肪酸,易造成血脂升高及誘發心血管病。而多不飽和脂肪酸若攝入不足,會導致心臟相關疾病增加。所以,高脂血癥患者在減少飽和脂肪酸攝入的同時,適量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反倒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及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
食用油是人體所需脂肪的重要來源之一,它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脂肪酸,若是滴油不沾,會讓高脂血癥患者體內缺乏必需脂肪酸,導致皮膚病和腸胃道、肝、腎異常等,也使得體內不能吸收脂溶性維生素A和D,出現營養不良。所以日常飲食還是應吃些油脂類食物,當然應是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油脂,把每天食用油量控制在25克左右。
不飽和脂肪酸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兩類,它們能提供人體必需的能量,單不飽和脂肪酸和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還能調節血脂。《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 (2016年修訂版)》明確指出,血脂異常者應優先選擇橄欖油、茶籽油等作為烹調油,并常攝入富含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一般說來,不飽和脂肪酸大都存在于植物油中。其中,茶籽油、菜籽油和橄欖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大豆油、玉米油、芝麻油、亞麻籽油、葵花子油等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花生油介于兩者之間。飽和脂肪酸則在豬油、黃油、牛油等動物油中含量高。
高脂血癥患者用油不能太單一,可把不同脂肪酸的油經常換著吃,比如花生油和大豆油、菜籽油換著吃。并且,患者可常吃蒸、煮、涼拌菜。特別需要提示的是,服他汀類降脂藥的患者,應避免食用油炸食品,以免影響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