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傳威
玉米作為我國第二大糧食體系,成為了我國農業的主要支柱,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作用。因而玉米的栽培對我國農業的發展起著很大的推進作用,本文將針對玉米的栽培技術要點展開探討。
玉米作為我國第二大糧食體系有著很多原因,如:抗蟲、耐寒、產量高、生長力旺盛的原因。這也使得很多研究員愿意把玉米作為主力,不遺余力的去探討、鉆研并全力推廣栽培技術。目的在于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益為我國的農業發展盡一份力量。要用科學的方法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給予一定程度的干預,去幫助玉米更加茁壯的成長,與此同時也是為了增加玉米的產量,幫助我國種植業發展。
選種的不科學性成為了我國玉米栽培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問題了,它的主要問題在于品種的不科學導致了它的單一化。如今種子的研發持續的進行而種子的性能也不再單一化,農民通常只去固定的地方買相同的種子,對更新的程度不予了解也不進行使用,也不懂得因地制宜的理論。往往不在意當地的土質、濕度、溫度等氣候問題,沒有種植最適宜的植物也沒有使用更加高效的種子,這種行為降低了生產量,也浪費了自然條件和人力資源。沒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比如:土質情況、氣候問題等因素,來采用適合的種植方式,浪費了優良的地理資源、人力資源。同時相同的種子不斷的被種植在同一塊土地里會使害蟲形成抗體,加重了植物的損壞程度,同樣減少了產量。因為地理區域較為閉塞導致了在種植過程中有操作不當等現象的發生,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玉米的生長,減少玉米的產量。
玉米是一種高產量農作物,擁有較為飽滿的植株,于是對于施肥就有一定的要求,過程繁瑣也很容易出現錯誤。許多農民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錯誤如認為產量可以由施肥的好壞決定,進而不斷施肥導致土壤扳結。或不注重施肥時的比例同樣損壞了土壤里的礦物質等,影響了玉米的產量,也破壞了自然的營養,導致土壤很難復原。
玉米的栽培需要有一套完整、優良、先進的體系去管理,同時還需要先進科學的種植方法去輔佐。但是農民對此卻不甚了解,導致玉米的相關種植遇到了很大的阻礙,影響了它的生產質量。如沒有科學的種植密度、沒有在適宜的時間進行間苗、除草、施肥等操作。不注重天氣變化,沒有合理用水、密植,也沒有關注玉米在不同時節的不同需求,只懂得用老方法解決新問題。沒有科學合理的學習玉米的種植、管理技術。
環境對玉米的生長是極其重要的,因而在選擇用地時應該注意土壤的營養度、濕潤度、平整程度、通透性。土質松軟、土層深厚的土壤是種植玉米的首選,可以給予玉米需要的生長環境,方便根莖深入土壤吸取營養,保證玉米的生長發育。并且不要重茬,否則會破壞土地的營養,造成土壤營養成分的流失。
第一:選擇高質量的雜交種子。隨著科學實力的不斷提升,我國的農業技術也開始變得成熟起來。通過性能不同的玉米進行雜交可以得到性質優良的種子,它們具有集優性可以達到抗蟲、耐旱、產量高、優質等目的。但雜交玉米的種子雖然有種種好處,但也有許多的壞處,如集病性、它們通常會有易倒伏等特點,但利大于弊還是可以保證玉米產量的增加的。只是制取雜交玉米種子相對來說比較繁瑣,成功率較低,通常要通過兩年或以上的時間才能得到一批雜交的種子,但是性價比還是極高的。
第二:選擇玉米種子要因地制宜。不同的玉米種子對環境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選擇種子時不僅要選擇產量高、抗蟲性好、適應性強的高品質玉米種子,同時,還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情況來選擇玉米種子。使玉米生長在一個更加適合它的地方,有助于產量的增長,資源的節約。
第三:選取品性具有多樣化的玉米種子,可以從基因的角度防止同種害蟲對玉米的傷害,是一種對付害蟲的好方法,值得大面積推廣。
第四:要及時播種。選種完畢后應立即播種,防止遭遇氣候的傷害,如秋雨、干旱、光照不足等,這會為玉米的生長帶來很大的不良影響,甚至影響玉米的成熟。而提前耕種的好處是可以得到充足的水分、光照、營養等這些條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長發育。
在玉米的栽培期間要注意合理密植,不要太密,太密會使植株間相互遮擋陽光、相互爭奪養分,這樣就無法使光照、水分、養分等發揮最大的優勢而影響玉米的產量與質量;也不能太過于稀疏,因為要對土地進行充分的利用。在規劃玉米種植密度的時候可以根據種子的特性和當地的雨水量及種植土地的土質來決定。廣西地區的降水量比較充足,可以適當加大玉米種植密度。不同品種的玉米種子對種植地的要求有所不同,要進行科學計算后再進行種植。
灌溉在玉米栽培技術中有很重要的地位,玉米在實際的生長發育期間對水分需求較大,需要進行多次灌溉,要保證播種期的保苗水、拔節期的保收水、抽穗開花期的保粒水、籽粒灌漿期的高產水,這些“水”對玉米的生長發育有著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喇叭期,如果出現干旱現象,將會導致玉米出現缺粒、禿頂的情況,影響玉米的品質與產量,應及時灌水。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經濟作物,在我國的農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進行玉米栽培技術要點探討,能夠實現玉米栽培的技術交流,使我國的玉米栽培更加科學與規范,同時能夠促進各地區間玉米栽培技術的交流合作,形成技術互補。因此,我們要在精細選地、選用良種、合理施肥、灌溉、密植等栽培技術方面深入研究,做好以上工作可以較大提高玉米的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