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霞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的經濟條件也逐步得到改善,購買農機熱潮隨之加劇,因此對于農機培訓工作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大。山西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其農業現代化水平也在逐年提高,農民購買農機現象也較為普遍,要想提高農機的使用效率,最大化的發揮農機的使用價值,就必須加強農機培訓工作。
隨著農村集體經濟的快速和大規?;陌l展,農機被更加廣泛的運用,如拖拉機駕駛員及其他種類農機手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農機管理部門也更加重視農機培訓工作,為了方便農民更加熟練的使用農機,掌握農機技術,管理部門將技術培訓的重點轉移到農村基層,學習技術的農民進行就近學習,參加各種類型的技術培訓班,這就使得農村農機技術人員大幅增加,為后期的農機發展奠定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后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購買農機又進入一個新的熱潮,拖拉機、四輪車、專用機械也不斷進入農村的各家各戶,這期間農機培訓部門也得到了完善和發展,對農機培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暴漏出了許多的問題和矛盾。
由于農業生產活動較為繁雜,在不同季節不同時期要忙不同的農業活動,農業生產活動安排較為緊密,其中閑暇時間較少,這就導致了農機培訓時間受到一定限制,農機培訓部門設置的培訓課程和培訓時間,與農民的勞動時間和日常工作安排存在沖突,由于農忙可能會放棄農機培訓課程。
農機培訓的質量高低直接決定了農機培訓工作效果。由于農民教育水平普遍較低,受教育程度不高,理解能力也相對較弱,其理解能力往往跟不上教師的授課節奏,不能準確的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此外農機培訓課程的教材也相對較為老化,其課程內容和農業實際操作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和不同,因此,培訓課程的實用性較低;另外,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逐漸被摒棄,先進的教學手段,如投影、電子模擬、錄像等逐漸被采用,但是部分鄉鎮的教室設施較為簡陋,無法使用這些先進的教學手段。這些都影響了培訓質量,長久以來,勢必會削弱農民對農機培訓的興趣和積極性。
雖然現在師資隊伍在逐漸擴大,但是其師資力量相對較為薄弱。教師也大都是農機管理專業的技術人員,但是由于缺少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其專業知識較為單一,趨向于理論化,知識老化問題也較為嚴重,未能及時的學習先進的專業知識,對現代化農業機械的學習較少,其掌握的知識相對較為落后。
由于農民的受教育程度和理解能力較低,因此教學工作要想達到預先的水平,需要引進必要的操作設備以及多媒體教具進行教學輔助,這些都需要經費支出,此外,教師到鄉鎮進行講課和培訓教學活動時,涉及到路費、食宿費,這些費用都需要相關部門承擔,是由政府、鄉鎮、學員共同承擔,還是其中一個來承擔,都是一個無法忽視的難題,這些經濟支出,昂貴的培訓費用嚴重阻礙了農機培訓工作。
農機培訓工作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農機培訓工作的主要方向。“農機培訓應該牢記知農、為農、惠農、護農的總體要求,不斷促進農民利用現代化農機設備進行農業增效、增收,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币虼耍瑧浴胺杖r”為主要目標,以農民為服務的主體,提高農民的農機操作技術水平,幫助農民熟練的掌握新型的農機器械;其次要及時跟進市場經濟的要求,不斷的調整,以完善農機培訓的培訓內容和方式,要與時俱進,也應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農村生產情況進行制定合理的培訓方案,不斷調整培訓周期;此外,農機培訓應將“技能培訓”作為重點,培訓的重點應該是農民最關心的技術性問題,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農民的操作技能。
農機培訓機構應該大力爭取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從物力、人力和財力三個方面進行支持和投入。政府也應大力支持農機培訓工作,出臺相關的惠農政策,加大對農機培訓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投入,提高農機培訓質量,使得農機培訓機構能夠更加順利的開展培訓工作。
通過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不斷的加強教師的培訓工作,努力提高教師團隊的業務和專業素質。通過定期的,有組織的培訓,如教學觀摩比賽、不同學校間的相互交流和學習等形式來促進教師之間的學習,進行查缺補漏,取長補短,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邀請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際操作技術的高級教師進行現場講解,提高教師團隊的整體水平,從而提升農機培訓的教學質量。
農機培訓的主體是農民,其培訓的最終目標是為農民服務,因此應當合理的設置培訓的時間和內容,根據農民的培訓需求和意愿,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安排培訓的時間,如在農閑時節;在學員中進行問卷調查,合理的設置問卷內容,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對培訓內容進行優化,選取農民最關心的問題作為培訓重點;此外還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培訓,不同層次水平的學員應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變的授課方式,要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定制培訓內容,滿足不同學員的學習要求,全面提升培訓效果。
三農問題是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問題的重中之重,農機的使用率和使用水平直接影響了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其農機培訓工作。應當緊跟農民的心聲和市場走向,通過開展一系列的調研工作,不斷爭取政府的扶持、加強農機培訓師資團隊的建設、不斷調整農機培訓的培訓時間和培訓內容,以達到提高農機培訓的質量,更好的為農民服務的目的,實現農民的增產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農民致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