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慧
校企合作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是職業院校謀求自身發展、實現與市場接軌、大力提高育人質量的重要舉措,也是企業獲得適應性人才和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的有效途徑。早在2005年10月,國務院在《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就明確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2013年,十八大將職業教育中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到了戰略層面,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隨后,在2018年2月,國家出臺了《職業院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辦法》明確了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合作形式、促進措施、監督檢查等管理細則,有效地促進、規范、保障了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健康發展,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與推動下,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得到了蓬勃發展,先后創新創建了訂單式人才培養、2+1頂崗實習、工學交替學用結合等共同育人教育合作模式,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具有實踐操作能力的技術型人才。而現階段,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規范化管理系統尚未成熟,管理基礎薄弱,管理體系、管理機制嚴重滯后,在發展過程中隱含的各種可預見的及各種不可預見的管理風險,對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職業院校迫切需要對校企合作當前潛在的各種主要風險進行全面梳理,查漏補缺,構建系統、完整的風險防控體系,有效防范和杜絕各種潛在的、不可遇見的風險要素的威脅,并以校企合作風控體系建設為突破口,夯實管理基礎,構建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匹配、規范的管理體系,實現職業院校的“穩健運作與可持續發展”。
現階段,職業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與物流企業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訂單式人才培養、2+1頂崗實習、工學交替三種模式,基本涵蓋了職業院校與企業校企合作中比較常見的合作模式,其中叉車工訂單培養、跟崗實習、頂崗實習、倉儲實訓、運輸實訓、快遞實訓等校企合作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風險點與風險管理實務為職業院校校企合作風險管理研究和職業院校校企合作風險防控體制機制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事實依據。
職業院校校企合作風險管理是職業院校用以降低校企合作風險的消極結果的決策過程,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并在此基礎上選擇與優化組合各種風險管理技術,對校企合作風險實施有效控制和妥善處理風險所致損失的后果,從而以最小的成本收獲最大的安全保障。風險管理基本作業流程如下圖1。
職業院校校企合作風險管理,首先要進行校企合作的風險識別。校企合作風險識別是校企合作風險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校企合作風險管理的基礎。校企合作風險識別是指在校企合作風險事故發生之前,運用各種方法,系統、連續認識所面臨的各種風險以及剖析風險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的過程。只有在正確識別出校企合作中面臨的風險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夠主動選擇適當有效的方法進行處理與規避。
風險識別,需要以職業院校校企合作風險管理現狀為起點,對學校校企合作項目關鍵領域、關鍵風險點進行系統的“風險評估”,從而獲得“潛在的、隱性的、客觀的、主觀的、系統性的、局部的”風險摸底,籍此形成學校校企合作“關鍵風險點列表”,并通過科學的定量分級評價,提出針對性的應對策略,綜合形成完整的《職業院校校企合作風險識別與評估報告》。
在風險識別階段,可以采取資料分析研究、對象訪談、問卷調查和外部研究等方法,從戰略、組織、流程、管控、財務、信息化等方面,全方位地展開對職業院校校企合作風險管理現狀的梳理及問題診斷工作。
1.資料分析研究法。利用學校校企合作現有資料進行分析以擴展研究深度廣度的研究方法。資料包括學校校企合作戰略發展規劃、校企合作年度計劃;主要領導在校企合作風險管理方面的講話資料;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學校決策機制、財務、人事等管理制度及主要管理流程資料;有關校企合作的學校領導分工、權責體系、決策、部門職責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程序資料;各類財務報表、審計報告等。
2.對象訪談法。對學校領導、財務、教研室、辦公室、教務處、學生管理處等與校企合作緊密相關的關鍵崗位的人員進行訪談,深入了解校企合作的風險點。
3.問卷調查法。制定《學校校企合作風險管理調查表》,分發給教職工填報,排查校企合作存在的風險點及存在的相關問題。
4.外部調研。到其他同類、同行業職業院校進行調查研究。
現階段,職業院校在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主要存在戰略風險、決策風險、管控風險、人力資源風險、合同風險、廉潔風險、財務風險、合作欺詐風險、安全風險九大類型的風險,詳見表1《職業院校校企合作主要風險列表》。
風險控制是指風險管理者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消滅或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或風險控制者減少風險事件發生時造成的損失。
對梳理出的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風險,區分風險類型,按照風險管理的組織層級,在系統規劃的基礎上,采取“分類防控、分級管理”的應對策略,通過分階段、分重點、分步驟的有序實施,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全面提升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風險管理水平。
1.戰略風險防范與控制
對戰略風險的防控,首要在于厘清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戰略定位,明確發展方向和重點,具體措施是完善戰略管理的組織機構。學校需高度重視戰略的導向作用,加大對戰略管理職能的重視,可以設立戰略決策小組,負責學校校企合作項目長、中、短期發展戰略規劃和年度計劃的審定,并負責戰略的動態管理。小組成員可以由學校領導和外部專家組成,以提高戰略規劃的質量。同時配置專業力量,提高對戰略執行的跟進與考核、評價。
2.決策風險防范與控制
職業院校校企合作項目目前存在的決策風險,主要在于決策權限過于集中、決策機制不規范,因而,建議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降低決策風險,具體包括:組建校企合作專項決策小組,適當引入外部專業力量,提高學校決策的科學性,預防決策風險;建立責任追溯和懲戒機制,提高決策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能力和責任感,杜絕決策風險。
3.管控風險防范與控制
管控風險的防控,可以通過健全對合作伙伴的綜合評價體系;配備適當派駐老師,約束企業責任,規范外派駐企老師的管理,建立信息報告機制,建立外派駐企老師培訓機制,建立追溯問責機制等方式加以防控。

表1 職業院校校企合作主要風險列表
4.人力資源風險防范與控制
人力資源風險防范與控制,可以加大學校內部專業師資的培養與培訓,特別是主要課程、精品課程專業老師的培養,建立學校內部專業師資團隊,避免因過度依賴企業,在企業因故或惡意終止合同時影響學校的專業發展;建立健全專業骨干老師招聘、薪酬分配、績效獎勵、培訓等人力資源制度,規范專業老師的管理;創新職業院校與企業共同育人模式,不僅共同培育適合社會、區域經濟和企業發展的技術型人才,同時培養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課程名師。
5.合同風險防范與控制
合同風險防范與控制可以通過加強前期調研、合同簽訂、合同執行和合同后評價管理加以防控。成立專門的考察小組,完善合作前期的調研評估體系,做好企業調研評估工作;健全合同管理辦法,明確合同管理機構,規范合同審核審批、合同執行監管、合同備案等方面的管理;加大監督與問責力度,杜絕違規審批、違規操作行為的發生;加大學校與企業的信息互通,建立信息反饋機制,開通信息溝通渠道,合同執行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溝通協商解決;完善后評價體系,定期對合作企業、合同執行情況進行評估評價。建立黑名單制,將信譽差、服務差、有惡意違約、任意變更合同條款等不良行為或者危害學生身心健康、安全等不良因素的企業加入黑名單。
6.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
財務風險可以通過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規范財務管理;加大對財務關鍵崗位、關鍵環節的督查;健全責任追究和懲戒機制加以防范與控制。
7.廉潔風險防范與控制
廉潔風險可以通過加強教育宣傳,提高職業院校干部職工的廉潔風險防范意識;充分發揮黨內監督、監察和群眾監督作用,構建立體的學校督查網絡;建立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制度;嚴肅執紀問責進行有效的防范與控制。
8.合作欺詐風險防范與控制
合作欺詐風險可以通過做好合作伙伴市場信譽、運營狀況、發展能力等前期調研進行防范與控制。
9.安全風險防范與控制
安全風險可以通過規范實訓、實習安全管理,加強安全宣傳教育,制定安全事故預案,購買商業保險等措施防范與規避。
加強校企合作,校企雙方互相支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利益共贏,共同培養技能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職業院校和企業都要把握住現行的良好機遇,在大力發展校企合作推動創新性實踐性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同時,著力抓好校企合作的風險管控,有效防范和杜絕各種潛在的、不可遇見的風險要素的威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