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Marine Online Singapore Global VP,Tiger Cai(航運在線全球副總裁蔡虎)

關于無人快遞需要從兩個角度來看,首先無人化取代一些簡單的重復性操作這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目前很多智能化工廠、無人流水線早已經實現了機器人對人工的取代,而物流快遞行業是一個充滿了簡單重復性操作的行業,因此逐漸無人化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次,我們談快遞行業的無人化需要將快遞業務分流程來看,在前端的集貨、倉儲、揀貨、干線運輸甚至支線運輸這些環節進行無人化相對簡單,而終端配送上門的環節無人化則非常難,因為涉及到大量的人機交互并且需要收件人的參與和配合才能完成,這已經不是技術的范疇了。因此,對快遞行業而言無人快遞是必然要跟隨的潮流,但是也不要一上來就啃最硬的骨頭,在前端環節先做試點,在終端環節配合智能化快遞柜形成配送閉環,同時從市場運營角度對于愿意到快遞柜自取的客戶,從公司節約的配送成本中拿出一部分以積分獎勵的形式反饋,形成客戶區分和差異化服務,最終依托無人化技術和運營同時推動實現公司的商業目標。

點評: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
機器人送快遞在特定的應用場景可以實現,但是在大多數的應用場景難以實現。一是人口密集的交通道路不適合機器人行走;二是目前機器人的應用成本比人工高;三是目前開發的機器人作業效率低于人工效率。即便是未來,就送快件而言,一定是效率高、節能環保的遞送模式是最佳的選擇。對于機器人能否成為主導模式,目前來看,至少在城市人口稠密的地區,機器人的作業優勢很難發揮出來,而模擬機器人的集約化作業模式更具有優勢。如無人汽車+社區集中配送+自動化裝卸+快遞智能自助柜。同時,快件分撥中心的自動化分揀設備等智能化技術的應用,都能夠大大減少人工作業的人數和勞動強度。
點評:天津義聚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銷售經理 姜鵬

最近,國內外關于無人技術的測試層出不窮,菜鳥、京東、順豐、蘇寧都在嘗試物流無人化,當前的無人科技在物流行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倉儲、運輸和末端配送,這意味著物流供應鏈中各個節點都具有重要性與緊密性,以及強大的科技底盤支撐。就蘇寧不久前試驗的無人卡車來說,隨著未來物流成本不斷攀升、干線司機雇傭難等問題的凸顯,發展無人重卡技術可以降低物流企業經營成本、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在高速上行駛相對也更加安全,這是無人技術相對于人工而言的不可替代的優勢。
當然,實現無人化,必然離不開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而另一方面,也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就政策層面來講,國家近年來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物流業轉型升級,特別是鼓勵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物流技術創新應用。可以說一個全新的物流服務時代已經接近,但離全面普及應用還為時過早。畢竟“無人化”技術目前還處于前期階段,技術成熟度、穩定性仍需觀察,成本也需要進一步下降,況且近期國內外的無人技術測試尤其是無人駕駛技術也出現了一些情況,解決這些技術性問題尚需時日。案例中的可能是家規模不大的快遞公司,因此還是要立足于現實,先把人工服務方面不斷完善,可以在無人倉方面做一些無人技術布局,入庫、儲存、揀選、分揀、出庫等一系列流程逐步實現無人化,這樣把解放出的人力加強在運輸與終端配送方面,以此實現對用戶的個性化服務,也是不錯的選擇。
博客評論
BLOGCO MME NTS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2467438857
新浪甲
網友
利用無人機快遞是個很超前的想法,但是就目前來說,無人配送的具體表現還有待考驗。由于技術、客觀環境影響,現在的無人機、機器人智能化程度有限,配送不及人工靈活,時效性難以保障。當前,國內已有多家快遞公司在進行試驗,具體什么時候能普及使用,還沒有時間表。國外無人機配送也是處在試驗階段。日前,Uber宣布將在加州圣迭戈試推無人機送餐服務。據悉,美國交通運輸部選擇了10個州,聯合Alphabe、聯邦快遞、英特爾集團、高通和Uber等在內的物流、科技企業,共同合作測試商業無人機。無人機送餐服務是這一系列商業測試項目的一部分。對于飛通快遞來說,現階段進行技術探索尚可,切不可投入太多,這是個燒錢的項目,飛通快遞這樣的公司玩不起。
新浪
網友乙
在2017年9月23~24日舉辦的世界無人系統大會上,餓了么無人機首次亮相,據悉目前已研發至第三代產品E 7。雖然餓了么無人機目前尚未應用于市場,但是其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光明。另外,國家及地方政府在相關政策的制定上還沒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也還滯后,要想盡快實現規模化應用并不太現實,無人配送的市場化進程還需一步一個腳步地踏實推進。因此,我建議飛通快遞總裁周宇,等待技術成熟、國家政策完善之后再投人力、物力、財力上無人機,那時無人機技術成熟,成本下降,中小快遞企業公司也用得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