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云龍 特約記者 劉曉林

山東華源萊動內燃機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許允和。
山東華源萊動內燃機有限公司是中國重要的中小功率柴油機生產基地,是中國第一臺強制水循環單缸機柴油機發源地,上個世紀70年代獲得全國“小動力行業標兵”稱號,受到國務院嘉獎;先后獲“山東省文明單位”“全國機械行業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等殊榮。企業主要從事發動機及零部件開發設計、生產、銷售及相關進出口貿易。近年來,在企業新舊動能轉換、產品轉型升級過程中,華源萊動始終堅持以文化建設為導向,以培育文化新風為重點,在企業中營造積極向上的濃厚氛圍,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和發展。
《現代企業文化》:請您分享貴公司在推進文化宣貫方面的經驗。
許允和:華源萊動已走過75年歷程,企業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蘊。近年來,企業融合具有現代理念的中國恒天和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文化,對企業發展史進行了系統整理、歸納和提煉,形成企業的特色文化理念,“業績、規則、誠信”成為華源萊動的核心價值觀;“協同、創新、卓越”成為新的企業精神。2010年編印出版了《企業文化手冊》,并圍繞文化理念對職工進行宣貫,統一思想認識。
以推進企業文化宣傳為切入點,抓好企業文化落地轉化。通過編撰出版廠志、制作企業專題宣傳片等形式,進一步充實和豐富企業文化內涵;通過各種會議、企業報、OA網、舉辦企業文化講座、制作統一企業文化宣傳板等形式,進一步擴大企業文化影響力。
以創業和發展史回顧為主要方式,深入進行傳統教育。利用《萊動報》開辟“萊動故事”專欄,對企業發展史進行深入回顧宣傳;運用廠史知識競答、廠慶演講比賽等形式,引導員工自覺認同企業文化理念;加強對各級管理人員的企業文化培訓和灌輸,將價值理念滲透到企業規章、流程和標準制定之中,讓員工充分了解企業發展歷程的同時,更多感知先輩們創業的艱辛,進而喚起員工們的歷史自豪感和發展緊迫感;引導員工在回顧中發奮勵志,增強信心,在企業發展中增強責任感、使命感。
以先進為榜樣,發揮示范帶動效應。企業以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設為重點,通過道德模范、黨員示范崗、十佳青年和十佳女工等評選,用先進典型弘揚正氣,引領企業文明新風,使員工學有方向、趕有目標;鼓勵員工自覺踐行企業文化,向先進看齊,爭做道德建設表率,自覺養成誠實守信、文明守紀新風尚;通過對先進典型選樹和宣傳,用員工身邊踐行企業文化先進典型影響和感染員工,形成濃厚的爭先氛圍,不斷壯大優秀員工隊伍,逐步形成企業內部優良“小氣候”,員工理念逐漸趨向一致化。
《現代企業文化》:請您談談貴公司是如何強化企業隊伍建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
許允和:團隊協作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部分。為培養員工主動配合、互幫互學,企業通過多種方式,營造積極向上的爭先意識。
建立班組長效管理機制。在全公司范圍推行班組建設,出臺班組管理辦法,實行一線班組長補貼政策。每季度,對班組建設綜合考評前三名單位給予獎勵;每年年末,在全公司范圍評選“明星班組”。其中:總裝一分廠單缸工段總裝三組連續兩年被中國恒天集團評為“金牌班組”;加工分廠班長隋學海帶領班組全體職工攻堅克難,表現突出,今年4月份,被省總工會授予“山東省勞動模范”稱號。
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勵機制。出臺《試車全能工管理辦法》《崗位技能帶頭人評聘管理辦法》。試車全能工享受50元/月技能津貼,按月發放。崗位技能帶頭人津貼按每人每月200元標準計發。同時,鼓勵高技能人才參加煙臺市“有突出貢獻技師”“煙臺市首席技師”和“山東省首席技師”評審。近幾年,有1人連續三屆被評為“山東省首席技師”、1人被評為“山東省機械行業首席技師”、9人被評為“煙臺市首席技師”、12人被評為“煙臺市有突出貢獻技師”、2人被評為“萊陽市梨鄉首席技師”,并享受政府有關首席技師津貼。
選豎典型鼓勵爭優創先。對于工作上表現突出的員工,企業年終按照職工總數5%的比例評選星級員工,重點傾斜于基層一線。對當選的星級員工按照不同標準進行獎勵。目前,企業正順應新時代要求,加快推動建設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技術工人隊伍,使更多技術工人在“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引領示范下迅速成長,讓華源萊動工匠逐漸從“亮一點”變成“亮一片”。
企業先后獲得萊陽市級、煙臺市級和省部級以上勞動模范稱號的有23人,獲得煙臺市級以上科技成果20多項。今年5月份,王俊堂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光榮參加全國五一慶祝活動,并榮耀當選“全國最美職工”。
《現代企業文化》:貴企業在搭建展示平臺、促進職工創新方面做出了哪些成績呢?
許允和:政策是引導職工行為的重要導向。為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素質和社會地位,激勵高技能人才多做貢獻,企業按照“全員參與,重點培育”原則,不斷建立和完善各種激勵機制。
設立百萬創新基金。為調動全體員工參與創新的積極性,激發全員創新活力,企業鼓勵全員參與,全員創新,設立“百萬創新基金”,出臺《崗位創新基金管理辦法》,每年拿出100萬元,對公司員工創新項目進行獎勵。每季度對各部門創新項目進行集中評選獎勵。自設立創新基金以來,崇尚學習,開展技術攻關、技術改造的風氣在員工中不斷升溫。2017年,共提出創新項目452項,崗位創新獎勵10.79萬元,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646.5萬元。
創建個人工作室。為發揮首席技師的模范帶頭作用,引領職工積極參與崗位創新。2012年分別建立了“王俊堂工作室”和“李樹才工作室”, 為一線職工搭建了一個銳意創新、攻堅克難的陣地和展示才能的平臺。2014年,企業被確定為“煙臺首席技師工作站”。 2018年被授予“山東省特色技師工作站”,王俊堂工作室先后完成K15試漏機等15臺非標設備和28項工裝夾具設計、改造革新工作,先后成功試制2臺大蒜收獲機樣機等農業裝備機械,大蒜收獲機成為全國獨家產品,為企業產品轉型奠定了基礎。對外,他們還競標承接海陽核電站機械部分零部件加工項目。工作室的突出表現得到了企業和員工的認可,由開始創建的8名人員逐步擴大到現在的36名。
目前,有4個工作室被授予萊陽市級創新工作室。其中,王俊堂工作室被授予山東省勞模創新工作室;2人獲“萊陽工匠”、1人獲“煙臺工匠”、1人獲“齊魯工匠”提名獎榮譽稱號。
強化技能培訓提升建設。華源萊動對技術工人始終堅持“招、訓”相結合原則。通過操作技能培訓、新技術培訓和以師帶徒活動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員工技能水平,選拔優秀員工參加煙臺市“金藍領”培訓,這種“提升式”的培訓方式,為員工個人成長成才奠定了基礎。目前,企業共有154人獲得煙臺市“金藍領”培訓合格證書。其中鉗工55名,車工27名,內燃機裝試工26名,內燃機裝配工25名,鑄造工15名,維修電工6名。
為挖掘企業技術能手,企業連續多年堅持職工技術比武和崗位練兵。在2017年萊陽市舉辦技術比武活動中,50多名選手獲獎;連續兩屆獲得中國恒天集團技能大賽鉗工第一名;鉗工李建軍曾獲全國技術比武第十名;2004年王俊堂獲全國技術比武第八名,被評為全國技術能手。
《現代企業文化》:請總結一下貴公司在維護職工權益與豐富職工文化方面做了哪些有益嘗試?
許允和:企業積極實行民主管理,維護職工權益,凡涉及內部分配及事關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都充分征求職工意見,充分體現企業民主和監督意識。
一是推行民主化管理。嚴格廠務公開制,從職工最關心的問題入手,重點加強和規范廠務公開程序和內容。同時,積極做好暢通職工群眾訴求渠道工作,維護職工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滿足職工合理訴求。華源萊動專門制定和下發了“關于建立工會與行政溝通協商機制的實施意見”,對職工普遍關心的焦點問題與企業行政部門進行溝通協商和解決,化解內部矛盾,職工權益得到保障,實現職工利益最大化。
二是實施困難幫扶救助。為實施扶貧幫困,體現企業溫暖,企業兩次為中國恒天紅十字救助基金募集善款28.5萬元;每年向萊陽市慈善總會愛心捐款7萬元;每年對困難職工進行建檔救助。2017年,對符合救助條件的53名困難職工分別按不同層次救助金額10萬元;為體現對職工的關懷,企業每兩年對年滿45周歲以上的員工組織健康查體,對檢查發現的疾病早預防、早治療;每年定期組織對特殊崗位職工進行職業病及女工專項查體,體現了企業人情化管理,充分彰顯了企業的關愛文化。
華源萊動始終堅持開展職工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通過創新活動形式愉悅職工身心,融合勞動關系,增強企業凝聚力和職工向心力,為企業發展累積人氣。
一是創新開展文體活動,豐富職工文化生活。企業堅持寓教于樂的職工文體活動原則,注重活動的群眾性,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活動。賽事活動形成常態化,大型職工體育運動會比賽間年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和小型體育比賽每年舉辦多次。2017年,華源萊動以“勞動美·萊動情,轉型升級,跨步未來”為主題, 成功舉辦職工大型文藝匯演;舉辦了集運動競技、健身娛樂和集體拓展項目于一體的全廠職工運動會,充分體現了趣味性、群眾性和廣泛性特點。另外,企業通過組織參與社會文化活動,展示了企業整體形象,增強了職工們的發展信心。先后組隊參加中國恒天集團慶祝建黨九十周年歌詠比賽奪得第一名、中國恒天集團演講比賽榮獲第二名、代表萊陽參加煙臺市八運會職工組集體跳繩、拔河和乒乓球比賽,分別取得優異成績。
二是不斷加強硬件投入,擴大職工活動陣地。為正確引導職工,積極倡導職工讀書活動,華源萊動建立職工圖書室,為職工提供學習場所,藏書2萬冊,每周定時向職工開放圖書室,圖書室被總工會授予“全國職工書屋”;為給職工提供活動場所,企業專門修建職工籃球場、設立乒乓球室,在家屬區增設健身器械,受到職工廣泛歡迎和好評。
企業振興離不開優秀文化引領,離不開文化新風助推。多年來,企業堅持以文化樹人,靠文化興企,通過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等系列工作,用先進文化理念塑造職工、影響職工,把價值理念轉化為員工共識和言行,引導員工自覺養成文明守紀的良好職業道德和行為習慣。企業深知:文化建設不會一勞永逸,文化風尚培育更非一日之功,將不斷夯實文化基礎,打造文化品牌,助推企業發展,完成“成就百年萊動,造福社會民眾”的企業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