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俊丞
(煙臺高新技術開發區福山園管理委員會,山東 煙臺 265500)
網絡技術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飛速發展的,網絡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變。電子商務是網絡技術發展下的產物,是人們經濟生活的全新形式,電子商務也促進了網絡金融的發展。網絡金融是金融業發展的又一里程碑,它是現代網絡技術與金融結合的產物。網絡金融主要包括網上支付、網上結算、網上銀行、網上證券、網上期貨和網上保險等,人們在享受網絡金融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受到了網絡金融風險的威脅。因此,做好網絡金融風險的管控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分析網絡金融風險的相關問題,指出加強網絡金融風險監管的重要性。
網絡金融風險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建立在網絡信息技術基礎上的風險,主要包括網絡安全風險、網絡技術風險與網絡支持風險三類。第二類是建立在網絡金融業務基礎上的風險,主要包括網絡操作風險、網絡法律風險、網絡信譽風險和網絡市場選擇風險四類。
1.網絡安全風險。網絡安全風險主要是指網絡交易過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計算機系統和網絡環境是網絡交易的主要載體,網絡金融交易的數據和信息不僅在計算機系統中保存,還會在計算機系統中傳播。一方面,網絡安全風險包括計算機系統的安全問題,如果計算機系統發生故障,例如停機或是磁盤被破壞會嚴重影響網絡金融的交易。另一方面,網絡安全風險包括計算機被病毒等攻擊的安全問題,計算機系統的運行有一定的規律,網絡黑客等通過植入病毒的方式,攻擊計算機網絡系統,造成網絡系統癱瘓,甚至是盜取計算機內的信息或者是偽造計算機內的信息等,嚴重影響了網絡信息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網絡病毒具有傳播快、破壞強、范圍廣的特點。因此,網絡金融的安全風險不容忽視。
2.網絡技術與網絡支持風險。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商業金融機構也逐步轉變發展思想,將網絡信息技術與傳統的金融業務相結合,產生了現代化的網絡金融業務。商業金融機構網絡金融業務的開展需要網絡技術和外部服務的支持。商業金融機構網絡金融業務需要技術支持,需要運用網絡技術解決方案服務網絡金融業務,而這些技術方案并不是完美的。一方面技術方案本身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另一方面,由于這些技術方案實際操作比較復雜,因此會產生操作失誤的問題。同時,商業金融機構網絡金融業務需要外部市場服務的支持,以便提高工作的效率,但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金融機構的信息,甚至產生金融交易操作的風險。
網絡金融業務的風險主要有網絡操作風險,網絡信用風險、網絡市場選擇風險和網絡法律風險四大類。
第一,網絡金融業務存在操作的風險,主要是指金融機構和網絡銀行客戶的操作風險,一方面是金融機構自身的網絡系統安全存在缺陷,金融機構的職員操作存在失誤等造成的風險;另一方面,是網絡金融客戶自身疏忽大意造成的操作問題,這些問題有可能影響整個網絡系統的安全。
第二,網絡金融業務存在信用風險,主要是指銀行機構與網絡金融客戶之間的信用關系。如果銀行機構經常發生網絡銀行系統問題,甚至是造成網絡顧客的經濟損失,那么金融機構將失去與顧客之間建立的良好關系,造成網絡信用風險。
第三,網絡金融業務存在法律風險。網絡金融業務的辦理過程涉及到許多國家法律和法規,銀行機構在處理業務時如果因為一時的疏忽觸犯了法律,將會為整個銀行機構帶來非常大的風險。
第四,網絡金融業務存在市場選擇的風險。如果網絡金融業務顧客隱瞞自身的真實信息,將會造成網絡銀行對客戶風險水平評定不準的問題,造成網絡金融業務的風險。
網絡金融風險與傳統的金融風險相比在本質上存在一定的相同點,但是從網絡金融風險發生的原因和影響網絡金融發生的因素來講,它與傳統的金融風險存在很大的差別。傳統的商業銀行金融風險具有局部性,如果一旦受到損失補救存在一定的時間,而網絡金融風險具有全局性,一旦發生風險將會影響整個系統。總體來說網絡金融風險要比傳統金融風險更大。
第一,傳統商業銀行與網絡金融相比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貨幣的形式,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都是實際的貨幣,而網絡金融業務是數字性的貨幣,這樣就會產生潛在的貨幣周轉風險。
第二,網絡金融業務有很大的便捷性,網絡金融業務可以實現遠程處理,既方便了網絡銀行客戶,同時也提高了網絡銀行辦事的效率。但是,這種便捷的網絡技術也存在一定的支付和清算的風險,與傳統金融業務形式相比風險更加的難以預防,一旦發生風險,留給銀行和客戶的糾正時間也非常有限,造成雙方補救成本加大。
第三,網絡金融業務都是在互聯網開展的,這種業務具有虛擬化的特點。由于網絡金融業務的交易過程和交易對象都是虛擬化的,交易具有隱蔽性,因此網絡金融風險的形式更加的多樣化。
第四,網絡金融風險對于國際金融危機有一定的影響。一方面,國際上的一些超級金融集團通過大范圍的投機和投資行為,使得國際性金融危機更具有突發性。另一方面,互聯網本身具有開放性的特點,這一特點使得金融風險擴散的廣度和深度更大,一旦發生金融風險將會波及到世界各地。
世界上第一個網絡銀行是在美國建立的,至今已經發展了20多年了,雖然時間不長,但是發展迅猛。我國目前大多數銀行都已經開發了網絡銀行的業務,雖然網絡金融業務的發展很快,但是由于缺少相關的管理經驗,容易發生網絡金融技術風險。
網絡金融社會信用體系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我國目前尚沒有針對網絡金融信用的法律和法規,信用主體的信用行為沒有約束性。二是,網絡金融業務中信用主體會有一些失信行為,而我國對信用主體的失信行為懲罰力度不夠。三是,信用主體守信行為不會為自身帶來利益,反倒是增加了交易的成本,因此信用主體不會主動積極的堅持守信原則。
伴隨著網絡金融業務的不斷發展,網絡金融對于完善法律的需求越來越大。目前,由于我國缺少網絡金融的相關法律,在發生網絡金融風險披露時,對風險產生的責任和承擔者的界限不清晰,造成風險無法得到解決,為今后網絡金融的發展埋下了更多的風險。同時,網絡金融的發展也對金融行業的秩序和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強網絡金融風險監管首先要不斷的完善相關的法律和法規,為網絡金融市場提供健全的法律環境,促進網絡金融市場安全和穩定的發展。一方面,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清晰金融機構和信用主體間的權利及義務。另一方面,要不斷的修復和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規,實現網絡金融與法律規范同步發展。同時,要加強處罰的力度,對失信行為嚴格處罰,對違法亂紀嚴懲不貸。實現網絡金融的公平交易和健康發展。
加強網絡金融風險的監管需要完善對市場準入的管理。一方面,要確保網絡金融機構網絡設備的完善性,提高自身防范風險的技術能力。另一方面,要做好網絡金融機構內部的控制工作,要不斷的完善網絡業務交易的流程,通過加強風險識別和鑒定措施杜絕一切非法交易行為。同時,要對網絡金融業務實行分類管理,并分別制定相應的標準,對市場準入采取多樣化的管理方式,對網絡金融機構的信息要嚴格把控,杜絕一切信息風險。
構建完善的網絡安全體系,一方面,要加強網絡平臺的維護與管理,構建良好的網絡金融環境。另一方面,要確保網絡平臺的安全訪問,杜絕非法用戶。同時,要加強對網絡數據的監管,確保信息共享的同時能夠實現信息的跟蹤與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