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迪慶州中心支行課題組
(中國人民銀行迪慶州中心支行課題組,云南 迪慶 674400)
云南省迪慶州所轄一市兩縣均為深度貧困縣,近年來在全州金融機構積極舉措下,金融扶貧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2018年3月末,迪慶州金融精準扶貧貸款余額41.16億元,同比增長97.95%,高于全省同期增速49.49個百分點。同比增速居全國十個藏族自治州首位。按照香格里拉市、德欽縣在2018年實現脫貧摘帽,維西縣在2019年實現脫貧摘帽的目標任務,目前,全轄脫貧攻堅工作已進入關鍵期,對金融助推脫貧攻堅精準度提出更高要求,提升金融精準支持產業發展成效尤為關鍵。本文在對迪慶藏區金融精準支持產業發展典型案例總結分析基礎上,指出存在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一是積極助力特色產業發展。轄區金融機構緊緊依托迪慶高寒藏區農業特色,重點將信貸資金向迪慶州三大園區、四大基地建設及青稞、葡萄等五個重點特色產品傾斜。例如,截止2018年5月末,農業發展銀行發放產業化龍頭企業中長期貸款3.7億元, 支持萬畝青稞基地等項目建設。又如農發行累計向某酒業發放產業化龍頭企業短期流動資金貸款52000萬元,支持建設優質葡萄、青稞基地,該企業通過提供產業鏈服務和生產資料入股兩種形式幫扶農戶,從2013年開始,平均每年直接帶動農戶增收18418元。
二是扶持龍頭企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截止2017年末,迪慶全轄省州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共有57家,各金融機構重點支持帶動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龍頭企業,以這些企業為依托,采取“龍頭企業+貧困農戶”、“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農戶”等模式向產業鏈上下游開展金融服務。目前,全州銀行業金融機構已通過抵押貸款、保證貸款等方式扶持了轄區40戶涉農企業發展壯大。截至2018年3月末,迪慶州龍頭企業貸款余額4457萬元,同比增長17.79%。以金融支持某龍頭企業為例,截至2018年3月末,農業銀行共發放短期貸款440萬元和中長期貸款2560萬元,支持該企業進行農副產品收購和擴大再生產。目前,該企業總資產15325.48萬元,年銷售產值達8920萬元,已有牦牛肉、野生菌等八個系列產品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獲評國家級扶貧重點龍頭企業和省級農業、林業重點龍頭企業。
三是助力地方政府改善基礎設施薄弱狀況,為產業發展創造條件。例如農業發展銀行自2007年開辦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業務以來,累計投放信貸資金近44億元,這些信貸資源分別投放到農業綜合開發建設、農村流通體系建設、農村路網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改造建設等項目建設,通過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入,為產業發展創造條件。又如富滇銀行推出藏區“扶貧貸”項目,通過“農基貸”和“農富貸”兩個產品精準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專業合作社特色養殖業發展。
四是因地制宜,精準支持“直過民族”脫貧。迪慶藏區“直過民族”為傈僳族,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轄內傈僳族人口7萬余人。2017年以來,農業銀行試點在傈僳族聚居地施底村創新金融產品,通過對施底村農戶以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為依托,以“三戶聯保”的擔保方式提供信貸支持,貸款期限1年,循環3年使用,利率執行人行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截止2018年5月末,為施底村的種養殖專業合作社33戶農戶發放了330萬元的農戶小額循環貸款,助推直過民族產業發展取得實現,2018年,在政府主導下,該模式將在全縣推廣。
五是破解農村擔保抵押難問題,扶持農業產業發展。轄區金融機構通過支持市場主體“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以及聯保等產業化運作模式,解決農村擔保抵押難問題,扶持農業產業發展、促進貧困人口增收。例如:郵儲銀行推出“政府主導、企業擔當、銀行支持、建檔立卡戶參與”的“惠農易貸”產品,由政府提供風險補償金擔保,郵儲銀行提供信貸資金支持,建檔立卡戶帶資入股公司開展生產經營,并與建檔立卡戶共享經營利潤的模式。貸款對象為扶貧部門推薦的建檔立卡農戶,金額3萬元,期限36月,利率為央行基準利率。截至2018年3月,郵儲銀行對香格里拉市虎跳峽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發放扶貧貸款288萬,帶動建檔立卡戶96戶、戶均增收2375元。
六是強化農村致富帶頭人金融扶持引領作用。通過支持貧困農村致富帶頭人創辦龍頭企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工商企業、經營家庭農場等,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截至2018年3月末,全州納入創新統計農村金融產品貸款余額達14.86億元,比年初增長4263.38萬元;貸款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1348個(其中: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5個,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16個,州級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16個)。
七是金融精準支持易地移民搬遷點產業發展。轄區金融機構在精準支持三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基礎上,積極出謀劃策支持搬遷點產業發展。如某縣某村某組村民實現異地搬遷后,雖然農戶的生活條件有了改觀,生產經營情況仍然較落后,家庭收入不穩定。某信用社通過工作人員的調查、實地考察,認為搬遷點海拔適中、空氣較好、植被豐富的自然條件適合重樓、當歸等中藥材種植和牦牛養殖,且當地農戶有種養殖的愿望。在與當地黨委、政府商議后,信用社以信貸資金支持該組農戶發展生產,對建檔立卡貧困戶貸款利率按央行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執行。截止2018年3月末,已向該組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38筆金額134萬元,主要用于中藥材種植和牦牛養殖,帶動了全組約150人參與到產業項目中,解決了約60人的勞動問題,全組65戶貧困戶將逐步脫貧。
近年來,迪慶農民組織化程度提升較快,從工商注冊數據看,截止2017年底,全州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到2342家。雖然農民組織化程度發展較快,但整體實力較弱。全轄具有產業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只有57戶,且專業合作社僵尸化、空殼率依舊較高,如轄區某縣工商注冊專業合作社千余家,但能被農業部門認定為省、州級示范社的僅有20余家,據反映,該縣專業合作社空殼率近70%。為契合小額扶貧信貸等產品,轄區部分金融機構采用新型經營主體+貧困戶關聯的模式來支持產業發展,但合作組織和貧困戶聯系機制緊密度不高、不系統等因素,不利于貸后管理及進一步加大金融精準支持產業發展力度。
迪慶三縣總體發展水平不高,財政收支矛盾十分嚴重,2017年,迪慶各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10-20倍,各類風險補償及貼息、擔保政策落實困難,影響金融扶貧進一步推進。據農信社反映,扶貧小額信貸和農村危房改造等專項扶持類貸款的風險補償金不及時或遲遲不到位的情況時有發生。同時反映貼息政策與產業發展的生產周期不匹配,如微型企業培育貸款扶持企業將資金用于企種植及養殖規模擴大,生產周期一般在3年,企業的貸款期限3年,但省財政按一年期基本利率給予貼息1年。再如,迪慶全州僅有1家由州級財政部門注資成立的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難以大力支持普遍缺乏抵押物的經營主體從銀行獲得融資。
在金融精準扶貧工作中,迪慶轄區各金融機構進行了許多產品創新,支持幫扶農戶脫貧。成功案例很多,但部分產品存在因試點而試點,適應性不強的情況。如某些產品推出一次后就沒有持續推廣,某些產品基于完成任務而推廣,對產品的制度建設及管理設計不足,不利于金融扶貧常態化推進。
據統計,截止2018年3月末,全州個人貸款不良貸款余額9222.2萬元,全州農村信用社產生不良貸款的農戶數為706戶,農戶信用貸款不良貸款余額6571.04萬元,占全州個人不良貸款比高達71.25%。其中建檔立卡戶92戶,信用貸款不良貸款余額479.57萬元。還款來源不穩定等因素是造成風險的主要原因。
金融從業人員要進一步加強對上級政策的學習領會,特別是中央出臺的對深度貧困縣的金融政策,做到能懂會用,能結合實際將金融精準扶貧政策落實到位。其次需采用對龍頭企業主、合作社帶頭人、農業大戶、村干部集中培訓,結合進村入戶深入宣傳等形式進一步加強信貸政策、誠信知識等普及力度,深入開展貼近實際、貼近公眾的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工作,有助于更好的實施金融政策,推出金融產品。
要切實落實好扶貧小額信貸貼息、農戶小額貸款稅收優惠、涉農貸款增量獎補、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同時,有針對性的對全州建檔立卡戶的不良貸款余額采取貼息的方式合理化解風險,幫助其能獲取更多的金融支持。整合財政和扶貧資金,補齊風險補償基金缺口,穩步擴大補償對象,構建農村合作互助性擔保體系和農村商業性擔保體系,解決農戶小額信貸擔保難題。
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以建立聯席會議制、推動建立數據庫平臺等為抓手,抓緊組織實施扶貧信息與金融信息對接共享工作,各金融機構要精準對接扶貧基礎信息,認真梳理金融服務需求清單,根據扶貧對象的不同特點確定有針對性的扶貧方式,對于符合金融服務和信貸條件的貧困人口、貧困戶、貧困村,以及扶貧生產經營主體等,做到“應扶盡扶、應貸盡貸”。各部門要動態掌握各金融機構金融服務情況,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解決金融助推脫貧攻堅面臨的問題,研究完善相關金融扶貧政策措施。
充分運用巡察制度,協調解決金融精準扶貧中存在問題,要對各金融機構金融精準扶貧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辦,按季聽取匯報,至少半年一次組織開展全州金融機構精準扶貧工作專項督查,同時加大金融機構對扶貧信貸投入的正向激勵,構建以效率為導向、以脫貧為目標的金融機構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