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 濟南 250000)
自從中國進入經濟新常態時期之后,中央便提出推動中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因此農業現代化是發展中國經濟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盡管中央一直都在關注農業的發展,但是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速度仍然十分緩慢,農村發展落后的問題仍然突出,農業現代化已經成為我國全面推進四個現代化發展中的薄弱一環,農業的發展問題也亟需解決。雖說江蘇省是我國東部的發達省份,但是農業發展中的金融抑制問題依然突出,流入到農業中的金融資源依然較少。因此,加大農村金融對現代農業的支持力度,努力推進農村金融促進江蘇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進程,已經是農村金融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本文基于目前江蘇省農村金融與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期找出當前農業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原因,在農村金融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得出農村金融對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進而為決策者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農村金融的發展對促進整個農業發展尤其是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當前江蘇省的金融資源尤其是農村金融資源并沒有給農業發展提供足夠的支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需要農村金融配套完整的金融服務,在這方面江蘇省的農村金融機構顯然是失職的,這體現為近五年江蘇省金融機構對農業的貸款比例一直都非常低且沒有顯著上升的趨勢。
據江蘇省統計年鑒(2017)顯示,從2012年至2016年以來,金融機構對農業的貸款比例分別為1.74%、2.12%、2.26%、2%和1.73%。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近五年金融機構對農業的貸款比例基本維持在2%左右而且基本看不出這一數據有急劇上升的趨勢。上述數據也充分證明了江蘇省農村金融發展并沒有給農業現代化帶來足夠多的支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雖說近幾年江蘇省農村金融機構越來越多,但是這些農村金融機構卻沒有將更多的金融資本流入到農村和農業當中去,反而流向了城市和其他行業。如前所述,在金融貸款總額逐年上升的情況下金融涉農貸款卻一直穩定在2%左右,這表明農村金融機構沒有大力支持農業信貸。而且農村金融資本通過農村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流向城市,而城市資本想要流入到農村卻缺少相應的媒介,這就使得城市資本與農村資本的比例越來越失調。此外,江蘇省的農村金融機構缺乏監管力度,監管體制也不健全,這使得農村金融資本的風險遠遠大于城市資本。
現如今隨著農村居民收入日益增加,他們手里的閑置資金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不再拘泥于傳統的儲蓄存款,他們渴望獲得更加多元化的投資渠道,例如公司股票、政府債券以及各類投資基金等等來獲得更多的收益。然而在農村除了購買農村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這一相對較為新穎的投資渠道之外,農村居民并沒有更多的投資選擇。由此來看,這也限制了農村經濟和農業現代化的進一步發展。
由于某些農產品的生長周期較長,因此帶來的風險和波動恰恰可以由保險機構來分散風險,以期獲得收益的最大化。然而現實情況卻是目前江蘇省的涉農保險機構及其匱乏。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涉農保險利潤不高,很多保險機構不愿意為農產品提供擔保;第二,涉農保險的產品種類較少,不能滿足農戶和企業多樣化的需求;第三,涉農保險的交易成本較高,風險損失的界定也很難確定,這就使得農業保險發揮不了其該有的作用;第四,農業保險宣傳力度不夠,多數農戶和企業沒有保險的意識且參與度不高。
雖然江蘇省近年來已經頒布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村金融以及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政策措施,但是相關配套服務制度卻沒有落到實處。一是已經頒布的政策措施都是站在宏觀的角度來分析應對整個江蘇省目前農村金融和農業現代化的問題,更多的是一種理論性制度,缺乏實際的信貸指導意義,而且這些措施的可操作性不強。二是農村地區的整個金融生態環境不能適應農村金融發展需要。三是農村金融的專業人才較為匱乏,使得農村金融機構的金融資源不能流向農業而是流入了傳統的經濟領域。
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離不開必要的資金支持,從前文的描述可知在這一方面江蘇省的農村金融機構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因此,提高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業的貸款比例,將更多的資金流入到農村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完善、農業機械化生產以及農業科技推廣方面,以此來推動江蘇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當然,在這一過程當中,農村金融機構也要不斷加強自身的金融資本實力以期滿足日益增多的農業貸款需求。
第一,農村金融機構要針對那些生長周期長且沒有足夠抵押物的農村生產企業適當放松貸款審批制度。此外,農村金融機構也可不必拘泥于實物抵押,適時創新貸款抵押方式,比如可以就農村土地承包經驗權、林權以及宅基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作為抵押物。第二,農村金融機構要將更多的資金用來支持農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創新,形成行業產業鏈,促進農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第三,要根據蘇南、蘇中和蘇北不同的農業現代化發展現狀制定不同的信貸措施,重點支持當地龍頭企業和主導型農產品,鼓勵龍頭企業對中小型農業企業的信貸擔保,促進整個區域的農業現代化共同發展、同步發展。
第一,完善農業保險體系。農村金融機構不應僅限于農村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應該要讓更多的保險公司參與進來,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而且保險公司的加入讓農業發展有了最基本的風險保障,這對拉長農業產業化鏈條具有積極意義。第二,創立良好的政策環境。針對農業產業化發展,政府應該適時對優質的龍頭企業實行優惠的稅收政策和貸款利率政策,對剛剛起步的企業給予稅收減免并提供資金支持。第三,建立健全農戶和農業企業的信用檔案和考核體系。如今互聯網金融和科技金融發展迅猛,農村金融機構可以采用大數據分析工具來實時跟蹤記錄他們的征信信息和履約記錄,將信用風險降到最低。第四,建立良好的人文環境。農業現代化發展離不開高科技人才,因此政府應該創造良好的農村人文環境與文化,鼓勵更多的人才投入到農業現代化發展中去。
綜上所述,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離不開農村金融的大力支持,農村金融的發展對農業現代化的促進作用也是其他產業無法替代的。因此,要針對目前江蘇省農村金融自身的問題以及其對農業現代化未起到促進作用的問題做出積極改善,及時完善金融體系,加強金融體制的改革,以此來促進江蘇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