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航 唐 琳
(哈爾濱金融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證券作為多種經濟權益的憑證,其推動了經濟的高速發展,資本證券,貨幣證券和商品證券在市場上廣泛的流通,從1603年證券的起源到如今,證券市場逐步走向成熟,隨著國民收入的逐年增加,發展創新才能應對未來的挑戰?,F如今,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中國的證券行業經歷了不斷規范完善和日益發展壯大的歷程。
中國證券業協會對證券公司2016年經營數據進行了統計。證券公司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129家證券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279.94億元,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含席位租賃)1,052.95億元、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519.99億元、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164.16億元、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50.54億元、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296.46億元、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568.47億元、利息凈收入381.79億元,實現凈利潤1,234.45億元,124家公司實現盈利。中國證券業協會對證券公司2017年經營數據進行了統計。證券公司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131家證券公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3,113.28億元,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含席位租賃)820.92億元、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384.24億元、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125.37億元、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33.96億元、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310.21億元、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860.98億元、利息凈收入348.09億元,當期實現凈利潤1,129.95億元,120家公司實現盈利。從2016年和2017年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證券公司同比增加2家,全年營業收入反而下降,全年營業收入由3279.94億元降為3113.28億元,同比減少166.66億元,各主營業務收入從2017年的1052.95億元降為2018年的820.92億元,同比減少232.03億元,凈利潤由1234.45億元降為1129.95億元,同比減少104.5億元,可見證券市場的收入在降低,由此可見,隨著時代的變遷,互聯網大數據以及區塊鏈的到來,證券市場需要進行適應性的創新來應對金融市場的競爭。
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持續推進,證券行業的改革、創新和發展進一步深化,證券公司的現代投資銀行功能將不斷完善,傳統業務的加快轉型升級將使新產品、新任務將不斷涌現。這些變化可使證券公司的經營范圍和業務空間進一步擴大。業務的改變預示著證券公司收入結構將由單一走向多層次。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等都已成為公司新收入來源。
而證券的結構調整從長期來看是必然趨勢,在一國的資金流動中,個人資金大致有三個去向:消費、儲蓄及其他投資。在儲蓄中,銀行只能動用少量資金。銀行無法完全履行其作為資金集散中心的職能,這就導致了經濟運行中的資金供給不平衡。在我國銀行的資金流動中,資金大部分流向了資金需求不高的國有企業和大型企業,而資金需求量大的中小型企業則只能獲取少部分資金,這就是資金二次分配和多次分配產生的根本原因。不僅如此,國家控制儲蓄剝奪了了供給者的資金使用選擇權,只能低價獲取利率。
證券市場發展至今我們需要將傳統的證券經驗整合,以優質的服務和質量吸引更多的投資機構者,引入投資資金去統籌規劃,創造更大的價值,研究大數據化的金融機構,將現有的結構進行分析,各部門協調配合,根據營收狀況合理的安排各個證券業務的份額和比例,業務結構的不均衡造成中小券商業績下滑。經紀、自營占比畸高,導致公司業績與大盤表現息息相關。大型券商業務結構更為均衡,有效降低了市場波動對公司業績的沖擊,與中小券商的差距進一步拉大。證監會公布修訂后的《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加分項的整體標準有所提升,大券商重回A類。評級的上調有助于券商節約資本、開展新業務及既有業務的開展,券商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從集中度來看,在券商的杠桿倍數下降的背景下證券行業的總資產集中度在緩慢地提升。與以往券商業績緊密跟隨大盤“齊漲齊跌”不同的是,上市券商三季度業績出現較大分化。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競爭壓力不可小覷,證券公司業務亟待轉型,證券收入結構需進一步多元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創新型和結構調整完善的證券市場,必將迎來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