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鑄
(云南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供應鏈金融是對供應鏈效率進行提升的一種模式,與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市場、銀行之間存在著極為復雜的關系,因此存在著諸多風險。若想對企業集團財務公司供應鏈金融風險進行良好的管理,就必須對風險進行仔細的了解,并以此為依據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以達到有效管理。
對于供應鏈金融來說,核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是其中的關鍵,其本身的運營狀態及資金鏈的連接,會對銀行的業務成果及中小型企業的運行產生巨大影響。這就造成了,一旦核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出現經營問題,則會使供應鏈金融業務呈現癱瘓狀態。在實際的經營之中,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并且一些企業對外披露的信息存在可信度方面的問題,使得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存在一定的經營風險,會對自身及其余的中小型企業帶來影響。在供應鏈上的中小型企業本身存在一定的問題,如負債率高、發展不穩定、運作缺陷等等,致使其存在較大的經營風險,對銀行以及第三方物流公司都會帶來威脅,致使供應鏈金融的穩定性受到威脅。
供應鏈金融系統不僅僅與資金運作有關,還與實務市場緊密結合,這就使得抵押物與質押物成為了供應鏈金融系統的風險。抵押物與質押物存在的風險,主要是由于物品在運輸及存儲過程中,會受到人為及非人為因素產生一定的損耗。并且在運輸過程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往往是中小型企業,其在監管方面普遍存在不足,會給核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及銀行帶來一定的風險[1]。此外,質押物與抵押物會受市場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其價值也會進行相應的波動,也會造成一定的市場風險。
企業集團財務公司供應鏈金融的整體運作,是以銀行作為主導,以核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及下游的中小型企業運營及合作為關鍵的運作體系。因此,核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與中小型企業的合作的穩定性,會對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吧產生直接的影響,但在實務之中通常核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較之下游的中小型企業在資源上便占據領先地位,這就會對中小型企業的供貨與銷貨方面造成壓力,使其處于被動狀態,致使信貸風險增大。
從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經營風險方面考慮,銀行應對其進行源頭化的控制,針對供應鏈金融系統進行準入授信制度的建立。這種企業授信控制制度的建立,就是對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經營規模、財務狀況、發展情況、金融信用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評價,以此來進行企業集團財務公司供應鏈金融風險的源頭控制。我國的中信銀行推出了“中心供應鏈金融”,以此對準入供應鏈金融系統的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進行了分等級評價。對于核心的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所采取的考核標準極為嚴格,需從財力、物力、人力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考核;對于一些中小型的企業,其本身在貸款方面便存有一定的問題,需要進行審慎準入的方法進行考核,其考核標準也必然比核心企業低;而對于經營能力差、信用度低、管理缺陷嚴重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則禁止準入,正是這種分級評價的方式,使得中信銀行建立了穩定的授信控制制度。
在供應鏈金融中,抵押物與質押物是其實物部分,其存在價值降低風險,應在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中對風險進行合理的防范。首先,在抵押物與質押物的保管方面,應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運輸方面的設施進行完善,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對物品的消耗進行避免。其次,應對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進行供應鏈金融系統方面的道德建設,對核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與銀行及中小企業之間所存在的道德風險進行避免。在整個供應鏈金融系統之中,銀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應對系統中的各個實物環節的運作進行嚴格的監督,嚴格杜絕舞弊。然后,需對擔保物及質押物的價值進行評估,隨時關注物品的價值走向,對出現減價趨勢的物品進行及時的處理。最后,應對質押物及擔保物的所有權進行明確,并進行合同事項的仔細分析,以對物品法律風險進行避免。
核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與中小型企業的合作風險出現,主要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對于這類風險的規避,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可進行完善的電子化信息平臺的建立,以此來保持供應鏈金融系統的運作狀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完善的電子化信息平臺的建立,需利用電子信息系統進行客戶、行業、商品等方面的全面覆蓋式管理,并在整個電子信息系統中進行業務模式、流程、渠道等方面的縱向貫穿,以此來對信息系統的自動風險預警機制進行完善[2]。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通過對電子化信息平臺的建立與完善,可有效解決合作風險中信息的時效性及準確性的問題,可進行供應鏈金融系統成本的降低。
總而言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進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的管理是極為重要的,其不僅可以對核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自身的業務進行穩定及拓展,還可對中小型企業中存在的融資難的問題進行解決。因此,針對供應鏈金融存在的風險,需要采取進行完善的企業授信控制制度的建立、進行完善的擔保物或質押物管理制度的建立、進行完善的電子化信息平臺的建立等方面的措施,對風險進行管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