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磊
(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天津 300300)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指出:“‘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拓展網絡經濟空間,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如今,互聯網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它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同樣“互聯網+”產業也給傳統行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促進商業格局和商業模式的轉變。
民航運輸作為我國交通運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經濟穩定健康發展、造福人民具有重要意義。“互聯網+”在金融業、通訊業等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為行業內和行業間提供了大量的數據信息和資源整合。在這一背景下,民航運輸業作為傳統行業之一,為應對互聯網時代下對傳統模式的沖擊,提升企業競爭力,需要積極利用互聯網進行企業的發展變革。
互聯網最大的特點是平等、開放、共享,以此為基礎衍生出很多商業模式,比如共享經濟、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微創等;進而衍生出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維,比如海爾的平臺化變革、小米的粉絲營銷、360的免費經營模式、BAT的生態圈構建等。本文從“管理思想-戰略框架-核心理念-具體舉措”這個邏輯來分析“互聯網+”模式下民航運輸業的未來。
當前民航運輸業有較高的地方政府補貼,行業保護較為嚴重,在市場經濟和民航業改革的深入,我國的民航運輸業勢必會同家電、汽車等行業一樣完全市場化。
互聯網的深入發展及由此帶來的新的商業模式和商業理念正在重塑現在的商業格局,在這股互聯網的浪潮中,民航運輸業應倡導思想先行理念。管理層和從業者應了解互聯網發展的歷程、把握互聯網時代下商業的本質、學習互聯網回歸人性和回歸公平的理念,從而把握互聯網時代下民航運輸業的發展趨勢及變革路徑。改革開放30多年的積淀,我國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市場越來越開放,利率市場化已是必然趨勢,因此,民航票價市場化以及民航業的完全市場化也是必然趨勢,管理層應該有所準備、有所防范、有所行動。
民航運輸業擁有巨大的流量信息和顧客人群,互聯網行業需要付出巨大成本或資金吸引用戶,而民航運輸業在創造用戶,這是其最大的優勢。民航客運的利潤率較低,受國際油價的影響較大,但與民航運輸業相關的餐飲、旅游、酒店等產業的利潤率較高,因此,依靠民航運輸的流量優勢構建民航生態圈對提高全行業的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民航運輸的核心業務,延長企業整體價值鏈,為旅客提供更全面的服務,構建航空生態圈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互聯網的發展,顛覆了以廠商為中心的傳統生產消費模式,轉而進入以消費者為核心的消費者主權時代。互聯網打破了傳統時代的信息不對稱,使個性化消費成為主流模式,由此帶來的巨大影響就是生產和消費更加回歸人性化,因此企業的經營管理必須向用戶靠攏。
民航運輸業強調最多的是安全與服務,安全意識的確已經深入到民航運輸業的監管者、管理層及其從業者的血液,但服務有時還有欠缺。服務意識反映著企業的核心經營理念,包括管理體制、績效評價、薪酬分配等問題。民航運輸業的價值最終是由旅客創造的,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務,反之旅客也會為航空公司創造持續的價值,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因此,以旅客為中心、細分服務、實現差異化和精細化服務,不斷提高民航運輸業人員的服務意識,是企業的核心經營理念。
當用戶思維(即一切為了旅客)成為民航運輸業的核心經營理念后,與此相配套的員工評價體制、員工晉升體制、薪酬分配體制都需要得到相應的改變,航班延誤、服務體驗等問題的解決也會具備一定的思想基礎和機制基礎。
社會化思維,是指企業利用社會化的媒體或工具,比如微博、微信、社區等,重塑企業與旅客的溝通關系,改變以往廠商與消費者的單向溝通模式,實現兩者的雙向溝通與交流。
互聯網未出現時,消費者對產品的信息反饋僅局限于個人生活圈,廠商收集消費者反饋也需要耗費高昂的成本;互聯網時代下,消費者可直接通過互聯網對商品和服務做出評價,影響其他消費者的消費選擇和廠商的利潤實現。民航運輸業應積極應對互聯網環境下,由企業主導轉變為消費者主導的趨勢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將旅客的體驗與評價放在第一位,樹立良好的企業品牌形象。
目前,大數據的應用是企業和政府關注的焦點。電商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判別消費的喜好、購物能力及其潛在需求;新聞媒體通過大數據了解觀眾的喜好并定向推送廣告與信息;政府部門通過大數據挖掘社會價值信息并提高對公民的服務水平。
需求的預測很復雜,影響因素很多,對航空公司市場部門而言,通常的做法是利用價格影響需求量的理論進行收益管理,但影響需求量的不僅僅是價格,還有需求彈性,而彈性的度量與預測更為復雜,因此基于大數據、利用互聯網的技術手段對航空公司的客運需求進行預測是一種新的思路與方法。
民航運輸企業現已通過大數據并利用相關技術手段進行收益管理,本文提出其應進一步提高對大數據利用的充分性,積極通過大數據的優勢對航線的需求、不同類型旅客對各類座位的需求、旅客對民航運輸相關產業的需求等進行預測,有效提高整個民航運輸生態圈的利潤,降低成本。
民航運輸是交通運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最基本的宗旨是為旅客提供運輸服務,讓旅客安全、高效、舒適的到達目的地。而民航運輸服務的好壞與許多部門或系統緊密相關,比如機場、空管等;因此我們應站在系統的角度考慮民航運輸業的發展,基于互聯網思維同各相關單位建立緊密的利益關系,實現多贏,帶動整體行業的發展,推動全行業全社會的高效運行。
當前,移動互聯網發展迅速,手機網民日益增多,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手機網民達7.53億。因此,移動APP使用越來越廣泛,其便捷性的優點尤為突出,民航運輸同樣強調便捷性,建立基于手機移動APP的互聯互通平臺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順應人民群眾尤其是年輕人的心理需求,從而促使民航運輸更加透明,有效提升旅客的體驗度和滿意度。
當然,該平臺應建立在各相關系統的體制機制符合市場化運行規律的基礎之上,包含航班延誤的信息通報、與機場交通相銜接的出行服務、各機場系統的商業服務、與航空運輸相關的旅行及酒店服務等等,這也是對航空生態圈構建的一種舉措。
三十年前,我們抓住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機遇,實現了當今之成就;如今面臨金融危機后的經濟結構性調整及其新的產業革命的孕育而生,我們又一次站在歷史發展的拐點。
我國民航運輸業經歷了多輪改革之后,終于形成了今日之規模,總體的體制機制基本適應了人民群眾對民航運輸需求的大幅增長,但是仍有許多矛盾(如空管的改革)尚未完成,仍需全面深化民航運輸業的改革。國際航空運輸還涉及到航權開放問題,航權開放是國家主權的象征,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國際經濟交往日益密切,航權開放也在深入推進。市場的逐步開放,行業保護及高額補貼也將不再持續,民航運輸業必將面臨市場的競爭,因此民航運輸企業應提前做好準備,加強管理水平,提高整體競爭力,為企業的未來發展打好基礎。
在“互聯網+”的歷史背景下,借鑒互聯網時代的平等、開放和共享,加強民航運輸企業的管理機制建設,提高管理水平,著重利用互聯網所代表的管理理念來提升民航運輸業整體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積極面對市場化改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