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鈺
(蘭州財經大學,甘肅 蘭州 730020)
自從有了人類的經濟活動,會計便應運而生。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持續提升,而相對于需求來說,供給就出現了缺口,它們之間的矛盾促使會計理論不斷創新,會計方法和技術不斷完善,會計信息系統不斷發展。因此,研究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變化是會計研究中極為重要的切入點。
在原始社會中,人們對信息的需求只是為了理解生產結果,并受制于技術和工具。人們只能通過繪畫和打結來記錄,這是最古老的原始會計。當人類社會步入奴隸社會以后,對信息需求最大的人是奴隸主,奴隸主需要了解奴隸的勞動成果,控制自己的財富,從而產生了最原始的簿記和報告制度,并逐步形成了分期結算的會計理念。例如古埃及的抄寫員、古希臘的財政大臣,古羅馬的法律也出現有編制財務狀況表的要求,以及古代中國“司會”職位的設置,“歲會”、“月要”、“日成”等名詞的出現等等。
在11世紀至13世紀,隨著東西方經濟交流逐漸密切,意大利逐漸成為世界的商業中心。首先出現的是單式簿記。但13世紀以后,由于商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商人擁有的私人財產不斷增加,單式簿記顯然不能滿足他們對會計信息的需求,這時,復式簿記應運而生。
在資本主義工業革命之后,由于機器在生產中的大規模應用,許多手工生產的產品逐漸被機器取代。會計不再是總和的簡單計算,而開始以公司作為會計實體。到19世紀中葉,英國的股份制公司已經十分普遍,它的特殊點在于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委托代理關系逐漸形成。股東(投資者)不直接參與公司的管理,因此對會計信息的依賴程度較高,對會計信息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全面化。當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時,會計信息用戶的概念越來越廣泛,對會計信息的要求越來越高。
19世紀中后期,隨著投資越來越多元化,公司經營活動日趨復雜,工業領域企業層出不窮,投資者對會計信息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投資者需要了解一定時期內收入和成本的配比并確認分期受益,由此便產生了如收入實現理論、權責發生理論、折舊理論等相關理論。
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由于大蕭條對世界的影響,政府和公眾迫切要求公司聲明以真實、合規和有效的方式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此時政府開始干涉經濟問題,對于公司、銀行等社會組織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制度來規范其會計活動,并且由政府定期檢查。
隨著知識經濟的崛起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傳統的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在信息技術越來越發達的環境下,電腦賬務系統的使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記賬。此外,知識產業的迅速崛起使無形資產成為促進經濟增長和衡量許多行業企業價值的首要因素。
在當前中國經濟環境中,政府是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與中國的經濟體制是一致的。但現如今由于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信息生產者和使用者分離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股份制的發展壯大使得普通民眾也開始要求了解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會計信息披露要求較高。此時,公司的財務信息變成了一種公共物品,不再為單一的使用者所用,于是促成了一種會計信息使用者多樣化和平等化的格局。
1.非財務信息需求增加。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等新事物的大量出現,一方面使得信息用戶面臨的融資環境更加復雜,另一方面,可供選擇的投資類型越來越多,決策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導致投資者難以按照傳統模式對其進行價值評估。這就要求信息使用者更多地去考慮企業的業績、用戶滿意度、管理人員信息、交易背景等,而不是拘泥于貨幣性的財務信息。
2.無形資產信息需求增加。在知識經濟時代,各種無形資產占所有資產的比例較大,如品牌,技術和知識產權。特別是在一些高科技企業中,無形資產占絕大多數企業資產,而公司的財富大多是由無形資產創造的。因此,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無形資產相關信息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以便對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及發展潛力有更全面的了解。
3.未來信息需求增加。對于投資者而言,會計信息的最大用途是做出決策,而決策是面向未來的。因此,對于投資者而言,有關公司未來發展的信息比公司的歷史信息更重要。當前的財務報告基于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很少反映有關業務未來的信息。因此,有關公司未來發展的信息對于預測和評估公司未來的財務狀況和業務成果尤為重要。
1.更加注重有用性。從資源配置的角度來說,市場經濟下,投資者和債權人將其資本投入企業以獲取利益,投資回報率較高的公司將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而在這個過程中,會計信息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企業經營者也會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使自己所擁有的資源進行增值,使自己的公司獲得最大利潤,這對會計信息也有極高的要求。
2.更加注重時效性。在信息經濟時代,信息在使用者之間的傳遞更加快速便捷,商品的價格、匯率等信息的變動帶來的影響可能會更大。與此同時,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速度以及日益激烈的經濟競爭使得信息使用者不可避免地要求信息的及時性求。
無論什么時代,信息使用者對信息的需求都與經濟環境息息相關,要更好地了解和分析會計信息,就必須對所處的經濟環境進行深入分析。在了解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后,信息提供者才可以完善信息的供給,促進會計信息市場的發展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