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玲傅貽忙李 濤
(1.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1;2.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鐵道運營與管理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1)
TRIZ理論是解決創新性問題的有效路徑,對于高職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獨特的優勢。“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的靈魂,是高職大學生應該樹立的理念。隨著國家對“工匠精神”的重視,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培育具備“工匠精神”品質的人才已成為高職院校發展的主要方向。基于TRIZ理論的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項長遠性發展項目,必須要有優質的內部條件與良好的外部環境才能有序開展,缺少一系列條件,基于TRIZ理論的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過程中就會受到不同的影響與制約。
TRIZ理論作為發明問題解決問題的理論,經過國內外多年的研究發展,已成為一套較成熟的理論體系。TRIZ理論工具與方法能有效促進人們創新,以及在創新思維的基礎上,提供一種新的思考方式與實踐素質。通過TRIZ理論來培育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是面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切實需要,學習與領悟這種方法對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價值。
TRIZ理論具有多學科交叉融合,為創造發明提供解決路徑等特點。引入TRIZ理論推進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工作,能夠有效提高高職大學生工匠意識、創造意識以及實踐操作能力。一方面,將TRIZ理論與方法引入傳授于學生,使其能內化為創新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促進其專業知識與職業素養的融合,從根本上改變高職院校重視技能培育,忽視職業素養培育的誤區。促使“工匠精神”在高職教育中扎根,進而對社會發展以及科技進步產生重要意義。因此,引入與推廣TRIZ理論對高職院校培育學生“工匠精神”具有重大的價值。
高職院校對于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僅需要專業技能的系統指導,還需要TRIZ理論的科學指引。TRIZ理論必須結合實際問題才能有效的掌握,結合實踐是學習TRIZ理論的根本方法。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也要從實踐入手,使學生形成嚴謹專注的職業態度。擁有創新精神以及良好“工匠精神”的高職大學生更受企業歡迎,同時也有利于為高職院校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在高職學生實現自身價值與促進企業發展的同時,也反向推動高職院校本身的發展。
TRIZ理論的核心思想主要涵蓋三個方面。第一是一個簡單的產品或者復雜的系統,其關鍵技術的發展都是隨著客觀規律演變的,即客觀進化規律與模式;第二是各種困難問題的解決是促進進化過程的主要動力;第三是用最少的資源實現最大的利益。TRIZ理論具有突出的特點與優勢,將其應用于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中,能夠大大激發高職大學生的創造能力,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高職大學生在社會中,具備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TRIZ理論方法,就能很好的證明其競爭力,有助于在工作中脫穎而出。“工匠精神”是一種敬業態度與精神品質,TRIZ理論則能從根本上促進高職大學生形成“工匠精神”。因此,將TRIZ理論應用于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基于TRIZ理論的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是長期性,特殊性的,在這一過程中,必然受到不同的影響因素。外部因素上,可從政府層面、社會層面、企業層面來進行分析。
隨著時代不斷進步,社會層面對人才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國家關于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劃也在不斷更新。當前,政府通過一系列助推職業教育發展的規劃目標,進一步突出了職業教育在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地位,并從招生制度、教學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眾多政策。國家重視高職教育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但是過于重視技能傳授、文化教育,忽視職業素養培育,往往是高職院校所存在的教育誤區。國家職業教育設計越來越有利于職業教育發展,但由于缺少落地的建設,導致了“工匠精神”無法在職業教育中扎根。
同時,TRIZ理論引入中國比較晚,國內的諸多科研機構、企業雖已有了一定的應用,但在高職教育上,缺少對TRIZ理論的引入機制,致使部分高職院校相應的教學管理機制不完善。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與政策框架,高職院校基于TRIZ理論進行“工匠精神”培育就無從下手,師生對“工匠精神”培育的參與性就會產生消極現象。因此,深入對TRIZ理論的研究,構建完善的培育機制,是基于TRIZ理培育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必然要求。
勞動者的經濟社會地位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其對社會服務的主動性。具備“工匠精神”的高職大學生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關鍵,缺乏一定的學習與工作積極性就無法有效的助推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養成。當前,高職院校畢業生在就業質量與層次上相比于本科院校還是存在差距性,高職畢業生多數為一線工作者,導致了部分高職學生缺少對自己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自豪感,從而影響到自身學習以及工作積極性。高職大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積極性,是推動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培的育基本要素。其次,TRIZ理論在社會中的普及度并不高,在學術界的相關研究也較少。沒有以往的案例實證,高職院校對于通過TRIZ理論培育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還處于摸索階段,沒有帶來突出的社會效應。因此,勞動者社會地位的影響以及TRIZ理論的普及是基于TRIZ理論培育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一個重要外部條件。
當前,高職院校都設有實習環節,校內實訓等模式企業真實工作環節,使學生能夠有對口專業體驗。但是,這些措施僅處于硬件投入,對于校企的互動還缺少深入,在職業教育中缺少企業文化滲透,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對職業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不強,直接影響了高職學生“工匠精神”養成的內在機制。同時,隨著企業越來越注重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趨勢,高職院校能否全面引入TRIZ理論,將TRIZ理論與專業課程結合,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創造精神與對“工匠精神”的執著追求,打造符合企業要求的創新型人才,就成了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關鍵因素。
基于TRIZ理論培育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內生機制就是培育理念、體系以及條件三個方面。培育理念是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發展路徑,培育體系是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依據,培育條件是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基礎環境。這三個方面能夠直接影響基于TRIZ理論下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成敗。
TRIZ理論是發明問題解決問題的理論,關注問題,重視解決方法。TRIZ理論引導下的創新方法,能夠準確掌握創新過程,突破思維定勢。高職院校對于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就是要通過提高學生創造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精益求精的工匠氛圍。高職院校將TRIZ理論與“工匠精神”緊密結合,是高職院校創新“工匠精神”培育機制的必然選擇。高職院校是否能準確把握社會發展趨勢,及時將TRIZ理論與“工匠精神”培育聯系在一起,改變自身培育人才的方式,是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理念的重要體現。
基于TRIZ理論的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體系是一個綜合性系統,主要包括高職院校管理制度與人才培育方案兩方面。這兩方面是高職院校人才培育體系的重要支柱,合理的管理制度是高職院校實施TRIZ理論培育“工匠精神”的保障條件,而優質的人才質量又促進著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養成。
在高職院校管理制度方面,高職院校要實現有序的“工匠精神”培育工作,正確、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前提條件。傳統的高職教育管理體制,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追求統一的模式化現象,這就很難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創新型人才。同時,學校在教學管理方面的權威性教學也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導致學生缺乏獨立自主性與主觀能動性。因此,從TRIZ理論的系統論哲學思想出發,對職院校頂層進行教學管理制度的更新設計,突破以往的教學觀念,為高職大學生建設一個具有創新條件、工匠氛圍的發展平臺,突出TRIZ理論在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有序推進基于TRIZ理論的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構建因素。
在人才培育方案方面,通過TRIZ理論創新教育模式,促進TRIZ理論與專業知識融合,使學生在專業學習中突破創新思維,樹立“工匠精神”。如果在課程教育模式方面,沒有科學反映出TRIZ理論結合專業教育的特點,那么就無法發揮出基于TRIZ理論培育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積極作用,就容易導致學生在參與TRIZ理論與“工匠精神”的實踐活動中缺乏積極性與創造性。因此,人才培育方案的建設是一項關鍵性問題,TRIZ理論與專業培育結合的適用性以及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程度都受其直接影響。
高職院校基于TRIZ理論培育“工匠精神”的條件主要有實踐實訓、教師質量和校園文化等方面,它們對于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效果具有影響與制約的作用,最終也決定了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質量。
在實訓條件上,實訓活動是高職大學生接觸社會的重要路徑,也是高職大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創造能力與養成“工匠精神”的關鍵措施。缺少相應的實訓條件,就容易制約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機會,高職大學生就會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同時也無法切身感受“工匠精神”的實踐效用。運用TRIZ理論的多學科交叉融合性與高職院校實訓活動相結合,實質性的提高高職院校實訓條件,能夠有效促進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養成。
在師資力量方面,教師作為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引導者,要保證自身具有“工匠精神”以及對TRIZ理論的全面掌握。高職教師對于TRIZ理論的深入程度,直接決定著高職大學生對于TRIZ理論的認識以及對“工匠精神”的掌握程度。
在校園文化方面,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就是文化的傳承,校園文化的建設能夠從多方面影響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發展創新性的校園文化建設,對TRIZ理論進行有力的推廣,有利于加強高職大學生對于TRIZ理論的全面認識,同時也有助于高職大學生深入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因此,校園文化的建設也是基于TRIZ理論培育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關鍵組成部分。
基于TRIZ理論的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這就決定了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能一蹴而就。TRIZ理論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工具,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將TRIZ理論積極應用于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中,強化高職大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提升高職大學生創造力。打造出符合時代要求,社會進步的創新型工匠人才,進而全面提高高職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才能更有利于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