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霞
【摘 要】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科學有效的教學目標是促成高效課堂的有力保障。目標一般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者融為一體。在學段目標和單元目標的統領下,每篇課文承載的知識點都各有側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學情來制定具體準確的目標,凸顯語文學科的特質,課堂教學才有更強的針對性。在教學目標的引領下,設計教學活動,在任務的驅動下去達成知識。
【關鍵詞】 學科特點;工具;人文;文學
教學目標是教學行為的導航儀,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解決課堂教學教什么、達到什么目標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全面和具有可發展性、可操作性。目標一般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者融為一體,具體到課時的教學中。三維目標在語文教學中實施,要抓好三個關鍵:目標具體化;目標實現途徑——言語實踐訓練;目標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效落實目標。如《楊修之死》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 學習通過故事來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2. 探究楊修的死因,初步體會插敘的作用;(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進制學習通過矛盾沖突刻畫人物性格特征的寫法。2. 通過探究楊修死因,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領悟做人的道理。這樣的目標設計思路清晰,具體明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隨時“生成”的有關目標,使其有機地融合在課時目標一起,讓學生自主發展。
二、每個維度準確具體
在學段目標和單元目標的統領下,每篇課文承載的知識點各有側重,目標落實到課文操作中要結合課前提示語,助讀材料,以及課后練習題,了解教材編者的意圖。主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學情來制定目標。如《王幾何》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 一般學生積累課后“須臾、屏息、銘記”等重點字詞,基礎較好的學生積累并學會運用。2. 一般學生學習從不同角度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基礎較好的學生學習并能運用這些寫作方法;(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反手作圖的體驗感受鮮活的人物形象。2.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等描寫人物的方法;(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和諧良好的師生情。
這樣的目標設計,在體現“三個維度”的基礎上,充分關注了學生的實際,是根據教材內容及掌握知識的量來決定的。課文人物并不熟悉,通過學生反手作圖的體驗,感受王老師的形象,教學目標就能順利地達到。目標難易有別,分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當然,此時的高層目標也是另一部分學生的指導性目標——可接近的認知發展區。
三、教學目標應凸顯語文學科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的學科性質定義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一)凸顯語文的工具性
1. 語言積累與學用。語文學科豐富的內容反映著中華文化的豐厚底蘊和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審美價值極高。入選教材的大多是文質兼美的作品,都會給學生帶來愉悅的審美享受。特別是語文課中審美元素所具有的生動形象、鮮明個性、情感共鳴、內涵豐富,都是其他學科難以媲美的。對散文、詩歌,小說中精彩的描寫等,都要重在語言的學用。如《散步》中:①美在句式對稱;②美在用詞準確;③美在大詞小用; ④美在哲理;⑤美在風景;⑥美在人性。因此,本文的教學目標之一:有感情的美美的朗讀課文;學習語言特點,學生仿寫句子。同時文中尋美,在字里行間自然感受親情之美。
2. 章法與技能訓練。首先要解讀文本,緊扣文本。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要把每一文本的三維目標簡化為一句話、一個主要問題,把其他目標包含其中。學習教材的表達與章法。如: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學內容都是小說,是不是每篇小說都按照小說的三要素來確定目標呢?根據文本的藝術特點,應該有所不同的。如《故鄉》教學目標: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并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隨課微寫;《我的叔叔于勒》教學目標:口述故事情節,學習懸念的鋪排,情節突轉的巧妙構思,在小組內講一個情節突轉的故事。這樣連貫遞進的訓練體系,使本單元知識不重復學習,技能訓練多樣性。
(二)凸顯語文的人文性
人文性即人與文化,它包含著情感、意志品質和思想觀念等內容,把課文中真、善、美的內容用來塑造人格, 陶冶情操,啟迪思想,培養審美情趣。如《孤獨之旅》教學目標: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解讀少年的成長之旅,從杜小康在成長過程中克服困難,戰勝自我中獲得方法和受到人生啟示。這個目標將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融合在一起。又如《心聲》在了解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基礎上,反思兒童成長中的缺失,我們的學校、社會,家庭該做些什么。
(三)凸顯語文的文學性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是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藝術是相通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雅致的語言,信息技術支撐下的音像,課文文學化的語言等所創造的融知識性、科學性、形象性、情感性為一體的富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教學氛圍,就是教學的一種理想境界。如《紫藤蘿瀑布》的畫面美定會使學生沉浸在藤蘿蓬勃的生機中,心靈自然受到生命的洗禮。如《鄉愁》重章疊句的結構美,反復詠嘆的情感美,欣賞文本則是一個“披文以入情”的過程,家國情懷油然而生。這都是一種愉悅的審美過程。
因此,科學有效的語文教學目標,讓你的課堂“不在自己的地里種別人的莊家。”
【參考文獻】
[1] 徐華燕. 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和撰寫[J]. 中學語文,2018(9).
[2] 鄒國金, 劉青夏.預設語文教學目標的幾點思考[J]. 中國教師,2017(16).
[3] 董理. 語文教學目標確立的依據[J]. 語文天地,2017(26).
[4] 黨姍. 淺談如何使語文教學目標準確而具體[J]. 課外語文,2017(27).